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渤海灣西岸海風時空演變特征觀測分析

2013-11-14 13:25許啟慧苗峻峰劉月琨黃利萍高佳琦
海洋預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塘沽海岸線內陸

許啟慧,苗峻峰,劉月琨,黃利萍,高佳琦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南京江蘇 210044;2.天津市氣象局,天津 300074;3.安徽省亳州市氣象局,亳州安徽 236806)

1 引言

海陸風環(huán)流是沿海地區(qū)一種重要的中尺度天氣系統(tǒng),它的發(fā)生、發(fā)展直接影響著沿海地區(qū)溫度場、濕度場和風場的分布,并引起低層大氣層結狀況的變化,與沿海地區(qū)的空氣污染及積云對流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決定沿海地區(qū)氣候變化的關鍵性因素[1-5]。國內外在對海陸風環(huán)流的科學研究方面曾進行過大量工作,例如對海風日的識別,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Born等的濾波技術,他們利用地面自動觀測站的逐時風向風速資料,以及探空風資料對瑞典西海岸群島的海風日進行了評估性分析[6],之后國外許多有關海風日的研究都采用了類似的識別方法[7-8]。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落后,大部分海風日數(shù)據(jù)集的建立都是在某一固定的時間段內進行統(tǒng)計[9-10],因此往往會低估海風的發(fā)生頻率,并直接影響海風的后期研究效果。為了準確地建立渤海灣西岸(天津)海風日數(shù)據(jù)集,從而使分析海風時空變化特征的結果更具可靠性,本文根據(jù)2008年天津地區(qū)13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和1個海上(渤海A平臺)觀測站的逐時風向、風速、氣溫和相對濕度等資料,以及天津市地面常規(guī)氣象觀測站6 h一次的云量和降水資料,總結出一種識別渤海灣西岸(天津)海風日的方法,并對篩選出的海風日進行分析,獲得了渤海西岸(天津)海風的時空演變特征。

2 資料和方法

2.1 站點分布

本文使用2008年全年天津地區(qū)14個氣象觀測站(見圖1)逐小時資料分析渤海灣西岸海風的時空演變特征。根據(jù)不同站點到達海岸線的距離,將其分為4組,即:海上站(渤海A平臺),近海站(塘沽、大港、漢沽),內陸站(寧河、津南、東麗、天津、西青、北辰、靜海、武清、寶坻)和遠海站(薊縣)。其中海上的A平臺站距西部海岸線的最近距離約為80.7 km,近海站距海岸線的距離在5—10 km間;3區(qū)各站到海岸線的距離較為復雜,平均大于20 km;遠海薊縣站深居內陸,離開海岸線的距離超過100 km。

圖1 渤海西岸(天津)自動氣象站分布

2.2 海風日的定義

2.2.1 海風風向的確定

本文選取塘沽、大港和漢沽3個近海站作為陸上標準站,由于海陸間溫度差而造成的海陸風是垂直于海岸線吹的[11-12],所以根據(jù)三個標準站附近海岸線的走向,以垂直于海岸線的風向為海風建立時的標準海風風向,考慮風向左右擺動可能存在的范圍,將三站具體海風風向的范圍定義為:塘沽站,東北至南向(NE-S);大港站,東北至南-東南向(NE-SSE);漢沽站,東-東南至南-東南向(ESE-SSE)。

2.2.2 海風日的確定標準

本文基于Azorin-Molina等[13]研究海陸風的定義標準,并參照高佳琦等[14]對海風日篩選方法的分析結果,通過如下標準建立2008年渤海灣西岸(天津)海風日數(shù)據(jù)集:

圖2 塘沽站典型海風日里風向(°),風速(m/s),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1)從日出到日落,有向岸氣流出現(xiàn),并且持續(xù)時間達到3h(含3h)以上[15];

(2)日出以后,風向和風速存在明顯的改變,風向突變角度大于40°,海風建立以后風向趨于穩(wěn)定的向岸風方向;

(3)分別以大港、塘沽和漢沽站的逐時氣溫代表陸溫,海上渤海A平臺站的逐時溫度代表海溫,要求日最大陸海溫差大于0℃,即ΔTmax大于0℃;

(4)為了消除較強背景風場的影響,要求在海風開始前10 m處風速小于1.5 m/s,即靜風或弱風狀態(tài),而最大風速小于10 m/s;

(5)若海風開始前風速較大,未滿足(4)中規(guī)定的界值,但風向由離岸轉為向岸時突變角度大于90°,也可被定義為海風日;

(6)海風建立前無明顯降水現(xiàn)象出現(xiàn),之后存在氣溫明顯減小,相對濕度明顯增加的現(xiàn)象。

當同時滿足上述6個條件,方可被定義為海風日。另外,因夏季夜晚渤海灣西部陸地冷卻效果較弱,導致陸海溫差通常不會滿足陸風建立的要求,出現(xiàn)全天24 h都吹向岸風的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下海風的建立主要表現(xiàn)在風速的變化上,所以當全天風向都是海風方向時,若存在風速明顯增強,并且持續(xù)時間超過3h(含3h),同樣被定義為海風日。

根據(jù)上述選取海風日的標準,圖2給出了塘沽站3種典型海風日的風向、風速、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情況,其中箭頭表示海風的開始時間。6月1日為海風開始前風速大于1.5 m/s的海風日,該日海風開始時,風向突變大于90°,風速突增,氣溫和相對濕度在海風開始時刻分別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及上升變化;6月17日,海風開始前風速小于1.5 m/s,自上午10時起風向發(fā)生偏轉,風速明顯增大,1 h后氣溫和相對濕度發(fā)生顯著改變;7月30日是全天24 h都為向岸風的日子,這種情況下海風的建立主要表現(xiàn)在風速的增強上,由圖可知:11時塘沽站的風速突然增大,并持續(xù)至午后18時,該日全天24 h都符合海風發(fā)生的標準,在海風發(fā)展的成熟階段也是風速日變化最大的時期,而該日氣溫和相對濕度分別隨時間呈現(xiàn)出逐漸升高和降低的走勢,兩者日變化的波動振幅較小,這可能與全天都吹向岸風有關。吳增茂曾在早期的海陸風研究中指出:當大尺度風為向岸風或具有向岸風分量時,由于背景風及它引起的平流的影響,使海風出現(xiàn)時風向及氣溫變化不明顯,但向岸風分量會明顯加強及相對濕度亦有上升,并將這種背景條件下出現(xiàn)的中尺度海風環(huán)流,定義為向岸風加強型[15]。

3 海風的時間變化特征

3.1 2008年各季海風的演變特征

本文將2008年的1月、2月和12月定義為該年的冬季,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下文將對不同季節(jié)里渤海灣西岸(天津)海風演變特征進行分析。

3.1.1 各季海風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本文參考Miao等[7]定義的海風開始和結束時刻,對三個標準站不同季節(jié)里海風的開始和結束的平均時間總結見表1,由表可知:夏季海風的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冬季則相反,這是由于夏季日出時間早,太陽輻射強,啟動海風環(huán)流所需要的海陸溫差可以提前達到,而進入秋冬季,中緯度地區(qū)的日照時間明顯縮短,同時隨著大陸冷高壓的建立陸地溫度急劇下降,而海洋具有熱惰性,升溫慢降溫亦慢,因此秋冬季海陸之間的溫度梯度減小,結果導致海風的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

3.1.2 各季海風風速分布

早期曾有研究指出,在中緯度地區(qū)如果近地層風速大于10 m/s,則難以生成海風[16-17],這是因為過大、過強的風速會破壞觸發(fā)海風形成的溫度梯度,因此當有海風發(fā)生時,近地面風速不會太大。

表1 海風開始和結束的平均時間(單位/h)

圖3 各季海風風速的頻率分布

本文對2008年3個標準站海風日里海風發(fā)生時間段內的風速進行了統(tǒng)計,得到四季海風風速的頻率分布情況,見圖3:各站海風的風速主要集中在2—4 m/s,其中塘沽站春季最大海風風速可達8 m/s,春、夏、冬三季的風速頻率最高值都出現(xiàn)在3 m/s,秋季則是2 m/s的風速出現(xiàn)頻率最高;大港站全年的最大海風風速可達7 m/s,出現(xiàn)在春季,春夏季海風風速頻率最高值同樣為3 m/s,而秋冬季則是2 m/s;對于漢沽站,其春季的海風風速頻率分布較為均勻,并且四季風速頻率的極大值分布情況與大港站一致。

3.1.3 各季海風風向分布

圖4為2008年3個標準站四季海風日里風向頻率的分布情況,其中不包括各個季節(jié)的靜風頻次。圖中顯示:各站四季海風日里,垂直于海岸線方向的向岸風頻率明顯高于離岸風頻率,并且夏季的發(fā)生頻率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塘沽站的風向多以E-ESE方向為主,該站夏季來自ESE方向的風向頻率最高,其值約為24.1%;大港站的向岸風方向與塘沽站相同,該站除秋季外,其他季節(jié)來自E和ESE兩個方向的風向頻率近似相等;對于處在東部地區(qū)的漢沽站,由于該站附近的海岸線呈ENE-SSW走向,因此導致漢沽站四季海風日里的風向與前兩站有著明顯的不同,漢沽站的風向多以SE-SSE兩個方向為主,特別是在夏季,東南風的發(fā)生頻率高達27.3%,而春季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風向則是SSE方向,并且與前兩個測站相比,漢沽站的風向分布最不均勻。

3.2 2008年各月海風的演變特征

3.2.1 海風日的發(fā)生頻率

根據(jù)2.2中海風日的定義,表2列出了2008年3個標準站各月海風的發(fā)生日數(shù),由表可知:全年大港站的海風發(fā)生日數(shù)最多,其發(fā)生頻率達31.0%,塘沽站次之,漢沽站最低,這主要是因漢沽站距離海岸線最遠,受內陸氣候影響較大,并且海岸線向內凹陷,曲折度大,海域面積較小,使得該站向岸風的方向角范圍明顯比其他兩站小。從各月海風的發(fā)生日數(shù)可知,各站出現(xiàn)海風頻率最高的月份均集中在夏季,而冬季月份則是出現(xiàn)海風日數(shù)最少的時期,其中塘沽站在6月份的海風發(fā)生頻率高達70.0%。

圖4 四季海風日里風向頻率的分布

3.2.2 日最高溫和最大海風風速的發(fā)生時間

本研究在對2008年全年3個標準站的海風風速進行統(tǒng)計時發(fā)現(xiàn),在午后的14—15時為海風發(fā)展最旺盛時期,此時海風的風速達到最大,我們將海風風速的最大值定義為海風強度,表3為3個標準站各月日最高溫和海風強度出現(xiàn)的平均時間分布情況。

由表可得:距離海岸線最近的塘沽站,在3—8月間海風強度出現(xiàn)的時間明顯滯后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秋冬季月份則相反,這可能是因海風的出現(xiàn)引起局地氣溫降低、濕度升高,隨其強度的不斷增大,來自海洋上空的冷濕空氣有效地抑制了局地最高溫度的升高;而在秋冬季,陸上空氣干而冷,海洋上氣溫相對較高,一旦有海風建立,海岸附近的溫度反而會升高,這種效應在沿海地區(qū)的冬季最為明顯,這也是沿海地區(qū)具有“冬暖夏涼”氣候特征的原因之一。這種現(xiàn)象在距離海岸線稍遠一些的大港站表現(xiàn)得不是很明顯,但總體趨勢基本一致。對于處在東部地區(qū)的漢沽站,除12月以外,海風強度出現(xiàn)的時刻在全年中其他月都滯后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刻,這是因為漢沽站距離海岸線最遠,受大陸空氣影響較大,加之海風傳播到此也需一定的時間,所以該站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刻明顯提前。

表2 標準站逐月海風日的統(tǒng)計結果(單位/d)

表3 日最高溫和海風強度出現(xiàn)的平均時間(單位/h)

3.2.3 海風強度和最大陸海溫差的月變化

圖5 2008年海風日里(a)海風強度(m/s);(b)最大陸海溫差(℃)的月變化

圖5為各站海風強度(Vmax)和最大陸海溫差(ΔTmax)的月變化,由圖可知:在2—9月間塘沽站的海風強度最大,漢沽站次之,大港站最弱,其中塘沽、漢沽兩站5—6月的海風強度相等,塘沽站海風強度的最大值出現(xiàn)在3月,大港和漢沽站則在6月。夏季月份各站海風強度總體呈遞減趨勢,9月三站的海風強度均存在一個次高值,并且是塘沽站>漢沽站>大港站,這是因為在春轉夏和秋轉冬的月份里,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大氣層結穩(wěn)定度降低,從而增強了海風的擾動,使其強度增大。從圖5b中可以看到:塘沽、大港和漢沽三站ΔTmax的極大值都出現(xiàn)在5月,遲于塘沽站海風強度最大值出現(xiàn)的時間,但比另外兩站提前,6—8月各站Vmax和ΔTmax的變化均呈遞減走勢,ΔTmax的谷值出現(xiàn)在冬季月份,而峰值則發(fā)生在春季,這表明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不但是海風建立的必備條件之一,也直接影響著海風強度的大小。

3.3 2008年典型海風日的變化特征

圖6 2008年6月20日13個測站風矢量圖

由于海風是以日變化為周期的地方性風系,所以分析海風發(fā)生前后各主要氣象要素的變化,對預測海風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2008年6月20日這一典型海風日進行分析。圖6為2008年6月20日13個測站的風矢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各站在00—09時都以西或西南風為主,并且風速較小,到09時漢沽站的風向首先發(fā)生突變,由西南風轉為南-東南向的向岸氣流,之后風速逐漸增大,風向基本穩(wěn)定在海風方向;寧河和大港站幾乎與漢沽站同時出現(xiàn)海風,風向角度突變明顯,風速顯著增強,塘沽站自10時起風向開始發(fā)生逆時針旋轉,12時開始出現(xiàn)南-東南方向的海風,隨其發(fā)展,風速不斷增強,風向基本穩(wěn)定在向岸風方向;津南和東麗站的海風開始時間是在下午的14時,而位于更遠的天津和西青站海風的建立時間則更晚,海風傳播到寶坻站已經(jīng)是18時,并且持續(xù)時間很短。

圖7為2008年6月20日溫濕度的日變化圖,其中近海站選取塘沽站為代表。圖中顯示:各站溫濕度的日變化呈很好的反位相波動,均表現(xiàn)出“一峰一谷”的變化形勢。對于靠近海岸的塘沽站,其溫濕度的日變化振幅明顯小于其他內陸站,這是因為該站受海洋空氣影響較大,來自海洋上空濕而冷的氣流有效地抑制了近海站日最高溫度的上升,而到了夜晚海洋輻射降溫弱,導致沿海附近的氣溫不會降的過低。日出以后,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各站氣溫開始穩(wěn)步上升,濕度逐漸下降,大約在午后15時塘沽站的氣溫驟降,相對濕度突增,這比局地海風開始的時間滯后3h;津南和東麗站的溫濕度變化幾乎與海風的建立時間相同;天津站溫濕度的變化發(fā)生在15時,溫度減小1.8℃,相對濕度增加12.0%,是所有站中溫濕度變化最顯著的;再向內陸的西青和北辰站,溫濕度的變化發(fā)生在16時,靜海、武清和寶坻站則出現(xiàn)在17時,均與各站海風的開始時間一致。

表4 內陸站逐月海風日的統(tǒng)計結果(單位/d)

圖7 2008年6月20日9個測站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圖

4 2008年渤海灣西岸海風的空間演變特征

4.1 海風向內陸的傳播距離

為了分析海風發(fā)生后向內陸的傳播情況,本文根據(jù)9個內陸站和1個遠海站所處的具體地理位置,統(tǒng)計得出各站向岸風的角度范圍。表4為9個內陸站2008年各月的海風出現(xiàn)日數(shù),其中遠海的薊縣站全年未觀測到海風的出現(xiàn)。

由表4可知:除寧河和靜海站外,其他各站隨距海岸線距離的增加,海風的發(fā)生總日數(shù)逐漸減少,其中距離海岸線30 km以內的測站,海風的發(fā)生頻率超過50.0%,而海風向內陸延伸距離超過70 km的概率僅為7.0%;對于處在城區(qū)的天津站,其全年僅有32天為海風日,海風的發(fā)生頻率在距海岸線55 km以遠的靜海站有所增加,這可能是因為該站向岸氣流的方位角比較寬闊,當近海岸的塘沽或大港站有海風發(fā)生時,都可能傳播到此處。從各月海風的發(fā)生頻率來看,5—6月各站海風的發(fā)生總日數(shù)顯著增加,并且6月是海風發(fā)生頻率最高的時期,其中津南和東麗兩站,6月海風發(fā)生總日數(shù)分別為近海塘沽站該月海風發(fā)生總日數(shù)的90.5%和80.0%,表明海岸帶附近出現(xiàn)的海風大部分都可向內陸傳播至25 km左右處;7—8月,各站海風的發(fā)生日數(shù)明顯減少,特別是在天津站及其周邊的西青、北辰和武清站,這可能與城市熱島環(huán)流的形成有關。黃利萍等[18]曾在分析天津地區(qū)夏季城市熱島的時空變化特征時,統(tǒng)計得出天津地區(qū)白天的熱島強度8月份最大,而由城市熱島效應所產生的較強“城市風”阻礙了海風的西伸,結果導致城市站及其周圍測站海風發(fā)生頻率大大降低。

4.2 內陸站海風的盛行時間

海風向內陸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因內陸下墊面性質的改變使得海風強度有所減弱,所以不同測站海風的盛行時間也存在很大差異。

圖8是對2008年全年各站海風日里海風出現(xiàn)時刻的統(tǒng)計結果。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各內陸站的海風發(fā)生時間在午后時刻出現(xiàn)頻率較高,對于距離海岸線較近的津南和東麗站,其海風的盛行時間出現(xiàn)在12—20時,再向內陸的天津、北辰和西青三站,海風發(fā)生頻率最多的時刻都在17時,各內陸測站中寶坻站的海風盛行時間最短;另外,在23—08時各站的海風發(fā)生頻率都很低,特別是在凌晨,其出現(xiàn)的時間概率接近0,但是對于一些相對距離海岸較近的內陸站,凌晨或是午夜仍有海風發(fā)生,這可能是由于夏季夜晚,近海站出現(xiàn)的短時海風向內陸延伸到此所致。

4.3 海風強度的空間變化特征

當海風深入內陸時,由于下墊面性質的改變,其強度會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說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風速應減弱,但是在有的測站風速反而會有所增強,例如,當內陸存在較大水體時,產生的湖風與海風的疊加就會使向內陸傳播的海風風速增大;也有研究指出,隨著沿海城市的發(fā)展,所產生的城市熱島效應在白天增大了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進而增大海風的強度[19]。

圖9為2008年全年各站公共海風日里海風強度的分布情況,分析結果表明:海風強度的總體空間分布形勢表現(xiàn)為近海站大于遠海站,近郊站強于城市站的特點。海風強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距離海岸線最近的塘沽站,約為5.9 m/s,位于西南部的大港站海風強度較弱,隨著海風向內陸的深入,在寧河和津南兩站海風的最大風速又有所增強,從津南站起,經(jīng)由東麗、天津,直到北辰站,海風強度逐站遞減,但在天津站西部的西青站和北部的武清站,海風強度又出現(xiàn)了明顯的增強,特別是在西青站,最大海風風速達5.5 m/s,這可能與海陸之間的溫度差有關。天津地區(qū)春夏季白天,氣溫總體呈現(xiàn)自東部沿海站向西部內陸站遞增,秋冬季則呈自東北遠郊站向西南近郊站遞增的趨勢,2008年四季的高溫中心均位于西青站附近(圖略),使得該處與海洋之間的溫度梯度增大,同時由于城市熱島效應所產生的“城市風”在近地面從城市四周向市中心輻合,在城市上空又出現(xiàn)從市中心向四周輻散,低層的輻合氣流與來自海洋方向的海風疊加,結果導致城市周圍測站的海風強度增強。

圖8 內陸站海風盛行時間的頻率分布

圖9 天津地區(qū)海風強度/(m/s)的空間分布

5 結論

(1)2008年渤海灣西岸(天津)海風發(fā)生頻率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差異,各測站春夏季海風的發(fā)生頻率較高,冬季最少;

(2)各季海風的開始、結束和持續(xù)時間不同,夏季海風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近海三站海風的盛行時間平均集中在12—20時,并且春夏季海風強度出現(xiàn)的時間明顯滯后日最高氣溫出現(xiàn)的時間,而秋冬季則相反;

(3)近海站海風風速的頻率分布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差異,全年大港站的海風強度最弱,塘沽站最強,春季各站海風強度最強,秋冬季海風強度較弱;

(5)近海站各季海風日里風向頻率的分布差異較小,塘沽和大港站的風向分布以東和東-東南方向為主,漢沽站海風日的風向頻率則集中在東南和南-東南兩個方向;

(6)內陸站海風發(fā)生頻率隨著測站到海岸線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并且春夏季發(fā)生頻率較高,秋冬季較低;內陸站海風強度的空間分布呈現(xiàn)出近海站高于遠海站,近郊站強于城市站的特點。

另外,本文僅使用了2008年一年的逐時資料對渤海西岸的海風時空演變特征進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對未來進一步分析渤海西岸海陸風氣候特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Simpson J E.Sea breeze and local w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57-178.

[2]朱乾根,周軍,王志明,等.華南沿海五月份海陸風溫壓場特征與降水[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3,2:150-158.

[3]肖穩(wěn)安,姚毅.局地熱力對流天氣的衛(wèi)星觀測和分析[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6,3:299-303.

[4]薛德強,鄭全嶺,錢喜鎮(zhèn),等.山東半島的海陸風環(huán)流及其影響[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95,2:293-299.

[5]何群英,解以揚,東高紅,等.海陸風環(huán)流在天津2009年9月26日局地暴雨過程中的作用[J].氣象,2011,37(3):291-297.

[6]Borne K,Chen D,Nunez M.A method for fi nding sea breeze days under stable synoptic condi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wedish west coa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1998,18(8):901-914.

[7]Miao J F,Wyser K,Chen D,et al.Impacts of boundary layer turbulence and land surface process parameterizations on simulated sea breeze characteristics[J].Annales Geophysicae,2009,27:2303-2320.

[8]Papanastasiou D K,Melas D.Climatology and impact on air quality of sea breeze in an urban coastal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09,29(2):305-315.

[9]于恩洪.海陸風及其應用[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l-146.

[10]王玉國,吳增茂,常志清.遼東灣西岸海陸風特征分析[J].海洋預報,2004,21(3):57-63.

[11]盧煥珍,趙玉潔,俞小鼎,等.雷達觀測的渤海灣海陸風輻合線與自動站資料的對比分析[J].氣象,2008,34(9):57-64.

[12]孫貞,高榮珍,張進,等.青島地區(qū)8月一次海風環(huán)流實例分析和WRF模擬[J].氣象,2009,35(8):76-84.

[13]Azorin-Molina C,Tijm S,Chen D.Development of selection algorithms and databases for sea breeze studies[J].Theoretical andApplied Climatology,2011,106(3-4):531-546.

[14]高佳琦,苗峻峰,許啟慧.海陸風識別方法研究進展[J].氣象科技,2013,41(1):94-99

[15]周伯生,汪永新,俞健國,等.廣東陽江沿海地區(qū)海陸風觀測結果及其特征分析[J].熱帶氣象學報,2002,18(2):188-192.

[16]吳增茂.渤海南岸海陸風個例分析及判別[J].海洋與湖沼,1989,20(1):87-88.

[17]薛德強,鄭全岑,錢喜鎮(zhèn),等.龍口的海風及其影響[J].海洋湖沼通報,1995,3:1-9.

[18]黃利萍,苗峻峰,劉月琨.天津城市熱島效應的時空變化特征[J].大氣科學學報,2012,35(5):620-632.

[19]于恩洪,陳彬,白玉榮.渤海灣西部海陸風的空間結構[J].氣象學報,1987,45(3):379-381.

猜你喜歡
塘沽海岸線內陸
解讀:70年,重慶從內陸變?yōu)橹袊鴮ν忾_放的前沿
徒步拍攝英國海岸線
內陸移民(外二首)
徒步拍攝英國海岸線
徒步拍攝英國海岸線
100噸吸內陸漁政船
徒步拍攝英國海岸線
內陸國家級新區(qū)發(fā)展政策建議——基于內陸與沿海新區(qū)的對比
關于塘沽
書 畫
朝阳市| 蕉岭县| 蒲城县| 安西县| 六盘水市| 封开县| 深泽县| 什邡市| 裕民县| 常熟市| 同仁县| 准格尔旗| 三穗县| 滨海县| 龙口市| 鱼台县| 青神县| 瑞丽市| 织金县| 砚山县| 唐河县| 安达市| 承德县| 桓仁| 广宗县| 鸡泽县| 梅州市| 清水河县| 剑川县| 颍上县| 林周县| 如皋市| 汝城县| 甘肃省| 平顺县| 通河县| 五华县| 富民县| 兴海县| 太湖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