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進斌
(山西省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繁峙 034302)
枯枝落葉層是指覆蓋在林地土壤表面新鮮的、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是由林地植物地上部分各器官或組織枯死、脫落后堆積而成,包括葉、枝、樹皮、花、果實、種子等??葜β淙~層上部是腐爛的落葉枯枝,疏松而有彈性,透水性很強;下部是半分解的殘體,有菌絲,較疏松,透水性強。枯落物對林地土壤營養(yǎng)元素循環(huán)、熱量和通氣狀況以及林地生物種群的類型和數(shù)量、水文生態(tài)特征、水土保持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生態(tài)學意義與作用。開展不同林分的枯落物數(shù)量及其涵養(yǎng)水源功能定量評價,對林分的科學培育及經(jīng)營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調(diào)查地設在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門限石林場南梁溝,位于山西省東北部,界于東經(jīng)113°40'30″,北緯38°58'30″之間,年均溫 5℃,年均降水量500 mm,海拔1 550 m~1 860 m,土壤類型為山地淋溶褐土、褐土。選擇區(qū)域內(nèi)有代表性的白樺落葉松天然混交林、白樺天然林、落葉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天然灌木林5種林分類型,進行林分枯落物蓄積量及其土壤涵養(yǎng)水源功能調(diào)查測定。所調(diào)查5個林分類型及對照地荒草坡的基本情況見第33頁表1.
表1 各林分概況
1.2.1 枯枝落葉層蓄積量及持水量測定
在5種林分和對照荒草坡選取樣地,調(diào)查林分因子,采集土樣。每個樣地設定20 cm×20 cm樣方4個,估測樣地內(nèi)枯落物蓋度,并收集其上枯落物,烘干后測定枯落物重量即為樣方內(nèi)枯落物現(xiàn)存蓄積量。
枯落物吸水率測定采用凈水浸泡法,即在室內(nèi)將風干枯落物浸入水中12 h后稱重,與風干枯落物兩者的比值即為枯落物的最大吸水率。
吸水率(C)(%)=(枯枝落葉吸水后重量-枯落物干重)/枯落物干重×100%,
枯落物持水量(V1)(t/hm2)=L×C/100.
式中:L——1 hm2枯落物蓄積量。
1.2.2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測定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測定采用環(huán)刀法(環(huán)刀容積為100 cm3)。
土壤總孔隙度的測定:利用測定容重的環(huán)刀浸入水中24 h后稱重。
飽和含水率(%)=(浸泡后土壤質(zhì)量-烘干后土壤質(zhì)量)/烘干后土壤質(zhì)量×100%,
總孔隙度(%)=飽和含水率×容重。
土壤毛管孔隙度:將測定過總孔隙度的環(huán)刀置于鉛盒上,中間用濾紙隔開,放置12 h后稱重。
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毛管含水量×容重,
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總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
土壤持水量(V2)=10 000×P×D.
式中:D——土層深度,m.
P——土壤非毛管孔隙度,%.
測定5種林分與對照荒草坡的枯落物厚度、蓄積量及枯落物持水量結果見表2.
表2 林分枯落物蓄積量與持水量
由表2可以看出,所調(diào)查5種林分的枯落物蓄積量均大于對照荒草坡。5種林分從枯落物蓄積量來看,以落葉松人工林枯落物蓄積量最高,為51.3 t/hm2;灌木林最低,為17.2 t/hm2;5種林分枯落物平均蓄積量為29.7 t/hm2,是對照荒草坡枯落物蓄積量的11倍。
從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來看,以落葉松人工林最低,為178.0%,油松人工林次之。以白樺天然林持水率最高,為223.5%,白樺落葉松混交林次之。5種林分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為201.2%.
5種林分與對照荒草坡土壤物理性質(zhì)及持水量測定結果見第34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所調(diào)查5種林分的土壤容重均小于對照荒草坡。5種林分的平均容重為1.190 g/cm3,以白樺天然林容重最低,為0.963 g/cm3,白樺落葉松混交林次之。
5種林分的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對照荒草坡,5種林分平均總孔隙度、平均毛管孔隙度、平均非毛管孔隙度分別為46.671%,39.236%,7.436%.從林分類型來看,白樺天然林的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高。
土壤對大氣降水的暫時貯存作用以非毛管孔隙為基礎,非毛管孔隙越大,入滲量就越大。土壤暫時貯水量相當于最大持水量與毛管持水量之差,即土壤暫時貯水量(t/hm2)=(土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容重×土層厚度。貯水量的大小反映了土壤對降水的暫時調(diào)節(jié)緩存功能,對地表徑流及土壤侵蝕量有顯著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所調(diào)查5種林分的土壤暫時貯水量均大于對照荒草坡,5種林分的平均土壤貯水量為385.0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1.86倍。其中,以白樺落葉松混交林最高,為522.4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2.52倍;灌木林最低,為335.6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1.62倍。
表3 土壤物理性質(zhì)和持水量
不同林分涵養(yǎng)水源情況見表4.
表4 林分涵養(yǎng)水源總量 t/hm2
表4中林分涵養(yǎng)水源總量以枯落物持水量與土壤暫時持水量之和表示。5種林分平均涵養(yǎng)水源總量為443.92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2.08倍。其中,白樺落葉松混交林最高,為591.84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2.77倍;灌木林最低,為370.56 t/hm2,是對照荒草坡的1.74倍。
1)五臺山國有林管理局門限石林場南梁溝現(xiàn)存5種林分類型調(diào)查結果表明:5種林分枯落物平均蓄積量為29.7 t/hm2,以落葉松人工林蓄積量最高,灌木林最低;5種林分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為201.2%,以白樺天然林持水率最高,落葉松人工林最低。
2)5種林分類型土壤物理性質(zhì)測定結果表明:5種林分的土壤容重均小于對照荒草坡;總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對照荒草坡,說明森林對林地土壤具有顯著的改良作用。從測定結果來看,針闊天然混交林的改良效果優(yōu)于人工林與天然灌木林。
3)林地土壤貯水量與林地涵養(yǎng)水源總量測定結果表明:林地土壤暫時貯水量與涵養(yǎng)水源總量均大于對照荒草坡,與土壤物理性質(zhì)測定結果相同,針闊天然混交林的涵養(yǎng)水源效果優(yōu)于人工林與天然灌木林。
4)針闊喬灌混交林對林地土壤改良效果及涵養(yǎng)水源功能均優(yōu)于人工林與灌木林,建議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時,依據(jù)立地質(zhì)量的優(yōu)劣,優(yōu)先營造針闊混交林。
5)樹種組成與配置、林齡、林分結構等因子對林地土壤改良作用與涵養(yǎng)水源功能均有重要影響,研究確定區(qū)域內(nèi)樹種組成及其針闊混交比例是今后該區(qū)域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尚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1]潘紫重,楊文化,曲銀鵬.不同林分類型凋落物的蓄水功能[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30(5):19-21.
[2]王佑民.中國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況[J].水土保持學報,2000,14(4):110-115.
[3]邸 利.試論森林旅游業(yè)發(fā)展中的水土保持問題與對策[J].水土保持通報,2001(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