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以杰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在施工前對于施工段的地質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發(fā)現(xiàn)爆區(qū)地層巖性為石灰質和白云質灰?guī)r。地質勘探揭示橋位區(qū)地層自上而下為:覆蓋層為紅粘土和填筑土,厚0~8 m,一般厚度不大,大部分地段基巖直接出露地表。下伏巖層為三疊系中統(tǒng)坡段組(T2p)灰?guī)r和三疊系中統(tǒng)邊陽組(T2b)泥質砂巖,泥質砂巖的風化厚度較大,灰?guī)r溶蝕嚴重。地質構造為單斜巖層構造,傾角較陡,無斷層發(fā)育。鉆孔揭露巖層為強~弱風化泥質砂巖和灰?guī)r,強風化巖為軟質巖,弱風化巖為較堅硬巖,巖體較破碎?;?guī)r為軟堅硬巖,溶蝕現(xiàn)象發(fā)育。橋址區(qū)不良地質作用發(fā)育,主要為巖溶。其次為危巖體、巖堆和棄石,對橋梁建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測區(qū)地處云貴高原,該區(qū)域地質構造運動強烈,褶皺和斷層非常發(fā)育,地質構造非常復雜,巖石破碎為爆破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與此同時,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路線中的主要地質病害:順層、滑坡、崩塌、碎落和巖溶等。本合同段主要為危巖、崩塌、碎落和巖溶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
根據(jù)本段路基工程概況和施工要求,擬采用淺孔控制爆破和預裂爆破技術,結合破碎錘冷開(見圖1)??拷邏壕€段采用破碎錘冷開,使標高降低,該部分土石方工程數(shù)量約10 300 m3。其次采取淺孔控制爆破方案,每次開挖深度控制在3 m的高度;邊坡應采取預裂爆破技術進行施工,以確保邊坡平整和穩(wěn)定。該部分土石方數(shù)量約30 260 m3。
圖1
(1)淺孔爆破設計
采用手持風鉆多打眼,少裝藥的淺孔控制爆破方法,以控制飛石危害。其爆破參數(shù)為:
①孔徑:d=40 mm。
②最小抵抗線:W=(15~30)d,W=1~1.5 m,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W=1 m。
③炮孔間距:a=m·w
式中:m為炮孔鄰近系數(shù)。取m=1~1.2;w為最小抵抗線,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m=1.0,確定a=1.0 m。
④炮孔排距:b=(0.8~0.9)a=0.8~1.4 m,取排距b=1.0 m。
⑤鉆孔超鉆:e=(8~12)d,確定e=0.4~0.5 m,取e=0.5 m。
⑥填塞長度:l=20 d,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填塞長度不小于50 cm(見圖2)。
圖2 裝藥示意圖
⑦堵塞長度:L1>1/3L(L是炮眼深度)。
⑧孔深H與超深H2為增加爆破效果,擬采用傾斜鉆孔,傾斜角為60°,孔深垂直高度H為3.0m,炮孔超深H2為0.5 m。炮孔深度為:H1=H/Sin60°+H2=3/Sin60°+0.5=3.96 m(不經濟,一般總深度不超過2 m)
⑨單孔裝藥:q=kawh或q=1.1 kawh(對于淺孔是錯誤的)式中:K為單位藥量,一般取0.35~0.45 kg進行試爆后再根據(jù)巖石和環(huán)境情況,取K=0.35 kg。
確定q=kawh=0.45×1×1×3=1.35 kg。炮眼布置圖見圖3、圖4。
圖3 炮眼布意圖
圖4 炮眼布置示意圖
(2)預裂爆破設計
在主爆區(qū)爆破實施之前,為保證邊坡的穩(wěn)定,應在路塹邊坡預先打一排預裂孔,以有效的削減主爆體產生的應力波對邊坡的破壞,而且能有效的減少超挖和欠挖,保證邊坡的平整度和穩(wěn)定性(見圖5)。
圖5 深路塹石方爆破開挖
其設計參數(shù)為:
①炮孔間距:a=10 d=1.0 M
②孔深:l=h/sinα
式中:h為梯階高度,α為邊坡傾角。
③線裝藥量:Q=2.75(C δ)0.53〃r0.38=500 g/m。
④取不偶合系數(shù):m=3.122正好使用2#巖石炸藥,且每米藥量:Q=π/4×3.2×100×1=804 g正好滿足預裂孔線裝藥量的要求。由于炮孔底部受夾制作用比較大,自孔底起向上1 m需增加3倍藥量,而且為防治孔口被破壞,裝藥頂部1 m可作1∶1間隔裝藥,以減弱裝藥量,孔口1.5 m左右進行填塞。
(3)爆破網(wǎng)絡
爆破采用多段微差預裂爆破法,預裂孔起爆時間較主爆孔超前約125~150 ms,主爆孔采用V形起爆網(wǎng)絡,微差時間25~125 ms。以單孔順序起爆方法分析其破巖過程如下:
①先行爆破的深孔在爆破作用下形成單孔爆破漏斗,使這部分巖體破碎并與原巖分離,同時在漏斗體外相鄰孔的巖體中產生應力場與微裂隙。
②后爆破的相鄰深孔,因先爆孔已為其增加了新的自由面,改善了爆破作用條件,從而得到良好的破碎。
③后爆孔是在先爆孔產生的預應力尚未消失之前起爆,將形成應力波的互相迭加,從而增強了破碎效果。
④相鄰孔之間的巖體在破碎過程中存在著巖塊間的互相碰撞,得到了進一步的破碎。
微差間隔時間過長則可能造成先爆孔破壞后爆孔的起爆網(wǎng)路,過短則后爆孔可能因先爆孔未形成新自由面而影響爆破質量。
在滿足工程要求情況下,盡量減少爆破作業(yè)指數(shù),并選用最佳的最小抵抗線。在設計前一定要摸清被爆介質的情況,詳盡地掌握被爆體的各種有關資料,然后進行精心設計和施工。注意避免將藥包布置在軟弱夾層里或基礎的結合縫上,以防止從這些薄弱面處沖出飛石。
在農村飲水安全技術方面,分別引進了山區(qū)地下水勘測、磁性離子交換(MIEX)水處理、高效紫外光水質凈化等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技術和設備;結合解決我國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qū)飲水困難的實際,在改進除氟工藝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除氟濾料的國產化,并在62個工程中成功推廣運用。促進了我國地下水勘探、供水防滲、水質凈化處理等技術水平提升和農村應急用水應對能力提高,保障了農村飲水安全。
選擇最佳的炸藥類型,一般來說,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藥對控制爆破飛石比較有利。不耦合裝藥和反向起爆。在淺孔爆破時,盡量少用或不用導爆索起爆系統(tǒng)。實踐證明,導爆索起爆系統(tǒng)使炮孔起爆的同步性增加,從而增大了同段起爆的爆破能量。此外,它還容易破壞堵塞的炮眼,減弱堵塞作用,從而產生大量的飛石。
設計合理的起爆順序和最佳的延期時間,以盡量減少爆破飛石。裝藥前要認真復核孔距、排距、孔深和最小抵抗力線等,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現(xiàn)象,應根據(jù)實測資料采取補救措施或修改裝藥量,嚴格禁止多裝藥。做好炮孔的堵塞工作,嚴防堵塞物中夾雜碎石。
在控制爆破中,采用主動防護或被動防護措施加強對被爆體采取嚴密的覆蓋,覆蓋材料有草袋、鋼絲網(wǎng)、帆布以及裝土的袋子等。加強個體防護。作業(yè)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穿著整齊,并佩帶安全帽。
為了確保爆區(qū)周圍人和物的安全,必須將爆破地震的危害嚴格地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對此,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控制爆破震動危害:
采用深孔松動控制爆破,合理布置爆破連接、起爆網(wǎng)路。選用低威力、低爆速的炸藥。限定一次爆破的最大用藥量為50 kg。選用適當?shù)难b藥結構。實踐證明,裝藥結構對爆破地震效應有明顯的影響,裝藥越分散,地震效應越小。工程實踐中,為降低爆破震動通常采用以下幾種裝藥結構:不耦合裝藥,在大爆破中采用銅室條形藥包,空氣間隔裝藥,孔底為空氣墊層的裝藥結構。
采用微差爆破技術。微差爆破以毫秒級的時間間隔分批起爆裝藥,大量的試驗研究表明,在總裝藥量和其他爆破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微差爆破的振速比齊發(fā)爆破可降低40% ~60%。
為確保人員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在爆破作業(yè)時,必須對空氣沖擊波加以控制,使之低于他們允許的超壓值。如果作業(yè)條件不能滿足爆破藥量和安全距離的要求,可在爆源或保護對象附近構筑障礙物,以消除空氣沖擊波的強度。
控制空氣沖擊波的途徑有四種:防止產生強烈的沖擊波;沖擊波產生后立即消弱;在沖擊波傳播工程中進行消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擴大空氣沖擊波的通道。
從裝藥能量的角度看,空氣沖擊波是炸藥爆炸產生的一部分能量通過空氣散失而成,所以空氣沖擊波的強度與爆破能量利用率有密切關系。從爆破技術上講,精心設計,精心施工,采用最優(yōu)的爆破參數(shù)和爆破器材,減少一次爆破的起爆藥量,微差爆破,良好的堵塞,反向起爆分散裝藥等,都是既能改善爆破效果,又能降低沖擊波強度的有效措施。
在爆破區(qū)或保護物附近構筑堵波墻,可以在空氣沖擊波產生后或傳播過程中加以消弱。在空氣沖擊波形成的瞬間,利用少數(shù)反向布置的輔助藥包或彼此反向布置的藥包,也可消弱空氣沖擊波形成時的強度。
(1)爆破地震效應安全距離
砂巖和灰?guī)r,取K=160 a=1.8
木瓦房、磚混結構房,取V=2.0 m/s
取Q=Qmax=0.6 kg/5 m 孔
起爆時根據(jù)地形選擇起爆方向,逐排逐段開炸,炮口方向,最小抵抗線方向應避開高壓線范圍。
也就是說,遇磚混結構房,根據(jù)地形改造,地質情況靈活調整,不宜野蠻施工。
施工將調整臺階高度和各項參數(shù),使之更加安全。
(2)爆破空氣沖擊波安全距離
在高壓線下,根據(jù)施爆環(huán)境和條件及臨空面,選擇最小抵抗線方向謹慎選用。布孔豎直朝向天空,加堵塞后,PK相應折減環(huán)境安全。
(3)爆破個別飛散物安全距離
經驗公式:Rf=20×n2÷W×K取控爆K=1.0,n=0.75控爆W=1.0、中深孔W=3.0
則Rf=20×0.752×1.0×1.0=11.25 m,Rf深=33.75 m,多層覆蓋限制飛石飛行距離小于11.25 m,布孔時注意裂隙、溶洞,在鉆孔中注意避開溶洞、軟弱層。
結合環(huán)境條件控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