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選
古羅馬高盧人,每遇節(jié)日便將羊油和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物,涂在頭發(fā)上,梳成各種發(fā)型。一次慶典突遇大雨,頭發(fā)被淋,卻意外發(fā)現(xiàn),頭發(fā)變干凈了。這就是肥皂的起源之一。
過去洗洗涮涮都離不開肥皂,現(xiàn)在洗衣服大多用洗衣機(jī),配上各種洗滌劑和洗衣粉,肥皂反而被冷落了。但是,洗臉、洗腳、手洗衣服時還會用到它。
不知道你注意了沒有,肥皂其實是很淘氣的。不干活的時候,它像個聽話的孩子,一動不動,可到干活時,它總是“溜號”。一把沒抓住,它就滑到地上,沾上泥土、發(fā)絲,變得臟兮兮的;要是洗衣服時,掉在滿是肥皂泡的洗衣盆里,用手撈又不容易撈出來,真是不方便。
想個什么辦法,能讓滑溜溜的肥皂聽話呢?
我發(fā)現(xiàn),用微波爐加熱的面包會變得輕輕軟軟的,那肥皂是不是也能加熱后變輕變軟呢?于是,我做了實驗。
我把肥皂先放在微波爐器皿中,然后把它放進(jìn)微波爐里,中火加熱一分多鐘,肥皂就可以出爐了。出爐后將肥皂晾干,這時候的肥皂和原來不一樣了,由于水分的蒸發(fā),肥皂表面就多了許多小孔,增大了手和肥皂間的摩擦力。肥皂晾干后,把它放在水中,真的漂浮在水面上了。
那肥皂加熱之后會影響去污效果嗎?
我來告訴你:加熱只是改變形狀,不會影響其去污效果。經(jīng)過打扮,淘氣的肥皂成了聽話的“乖寶寶”,你不想試試嗎?
鏈接
肥皂,通常分為硬皂、軟皂和過脂皂3種。之所以能去污,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分子結(jié)構(gòu),分子的一端具有親水性,另一端則具有親油脂性,在水與油污的界面上,使油脂乳化溶于肥皂水中;在水與空氣的界面上,肥皂圍繞空氣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使原本不溶于水的污垢,無法依附在衣物表面,溶于泡沫中被清洗掉。
(本作品獲中國少年科學(xué)院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作者:北師大鄂爾多斯附屬學(xué)校學(xué)生;指導(dǎo)教師: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