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武,王拴福,姬青云,穆艷娥,鄧利愛,張東紅
(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馬鈴薯試管薯生產技術研究
柴生武,王拴福,姬青云,穆艷娥,鄧利愛,張東紅
(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利用液體 MS+蔗糖 8%+5 mg/L BA+不同激素水平(500 mg/L CCC、0.05 mg/L PP333、0.01 mg/L PP333、0.5 mg/L PP333)培養(yǎng)基作為誘導培養(yǎng)基,對馬鈴薯早熟品種“費烏瑞它”和中晚熟品種“同薯20號”進行試管薯誘導,研究其實用化的生產技術。結果表明,添加0.5 mg/L PP333、0.1 mg/L PP333的誘導培養(yǎng)基分別可作為“同薯20號”和“費烏瑞它”的試管薯生產的誘導培養(yǎng)基。
馬鈴薯;試管薯;誘導培養(yǎng)基
馬鈴薯試管薯是指馬鈴薯脫毒試管苗在培養(yǎng)瓶內通過誘導,于葉腋間形成的微型薯塊。試管薯生產期間處在無菌環(huán)境中,杜絕了常規(guī)網(wǎng)室生產微型薯過程中外來病原體的侵染,使試管薯具有同試管苗相近的質量,不僅具有試管苗的所有優(yōu)點,而且由于體積小、重量輕,貯藏、運輸、種植都很方便。馬鈴薯試管薯的誘導與生產,還具有不受氣候影響,可全年生產的特點,為工業(yè)化生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手段,同時更便于優(yōu)良種質的保存、運輸和推廣,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近些年來,許多學者對試管薯的誘導作了大量的研究,對各種影響誘導的因素和誘導方法都作了較多的報道,同時也報道了不同品種(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對于同一誘導條件的反應有所不同。另外,試管薯生產操作繁雜、成本較高也是制約試管薯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的關鍵所在。所以針對特定品種研究相應的適宜誘導條件,對于試管薯生產至關重要,同時規(guī)范操作程序、降低成本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本實驗通過研究馬鈴薯兩個不同品種對誘導條件的反應,并對實驗流程進行優(yōu)化,探索針對特定品種的可以提高誘導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適用于規(guī)?;a的技術方法。
本實驗研究在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組織培養(yǎng)實驗室進行。試驗材料選用馬鈴薯早熟品種“費烏瑞它”和中晚熟品種“同薯20號”的脫毒試管苗,由山西省薯類脫毒中心提供。脫毒試管苗擴繁應用MS固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條件為光照強度2 000~3 000 lx、光照16 h/d、溫度23±2℃,為誘導結薯提供來源一致的基礎試管苗。試驗使用的試劑矮壯素 (CCC)和BA (6-芐基腺嘌呤,62benzylam inopu rine)、多效唑(PP333)等均為分析純制劑。培養(yǎng)瓶為220 mL的玻璃瓶。
本實驗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用液體壯苗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成苗,然后加入液體誘導培養(yǎng)基進行誘導結薯。
1.2.1 壯苗培養(yǎng)
在無菌條件下,將脫毒試管苗剪去頂芽,切取帶3~4個腋芽的莖段,轉接到裝有液體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瓶內。培養(yǎng)基采用楊元軍等研制的PBM液體培養(yǎng)基 (2×PBM大量元素,1×PBM微量元素,蔗糖19 g/L,有機物同MS),pH5.8,利用濾紙作橋,經 121 ℃滅菌 20 min,每瓶裝入20 mL左右的培養(yǎng)基,接入5個莖段,培養(yǎng)條件為光照強度 2 000~3 000 lx、光照 16 h/d、溫度 23±2 ℃,3周左右即可長成有5~7節(jié)的壯苗。
1.2.2 誘導培養(yǎng)
成苗后,培養(yǎng)液基本吸收完畢,如有殘余將其倒出,然后加入經高壓滅菌的液體誘導培養(yǎng)基。誘導培養(yǎng)基采用液體MS培養(yǎng)基+蔗糖8%+不同激素處理 (表1),pH均為5.8,每瓶加入20 mL,每處理3瓶,重復3次。培養(yǎng)條件為光照強度1 500~2 500 lx、光照時間8 h/d、溫度23/18℃。培養(yǎng)期間定期觀察,從第10 d開始紀錄各處理中形成試管薯(直徑大于3 mm)的數(shù)量。誘導培養(yǎng)50 d后收獲,統(tǒng)計、測量各品種不同處理的結薯時間、試管薯產量(每瓶薯重、單瓶結薯粒數(shù))等指標,來評價各處理的效果。
在8 h/d光照、溫度23/18℃條件下,各處理均能誘導形成試管薯(見圖1)。試管薯的形成主要集中在誘導培養(yǎng)后10~22 d,25 d后,幾乎所有處理形成的試管薯都接近最終數(shù)量。不同基因型對不同種類和濃度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反應各不相同,“同薯20號”在0.05 mg/L~0.5 mg/L PP333條件下形成試管薯的速度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快,在0.5 mg/L PP333條件下對試管薯的誘導速度最快,500 mg/L CCC的誘導速度次之,但明顯高于0.1 mg/L和0.05 mg/L PP333。 “費烏瑞它”對 PP333的反應較“同薯20號”更為敏感,在0.1 mg/L PP333時產生薯塊形成速度快,次之是500 mg/L CCC,而在0.5 mg/L PP333時試管薯形成的數(shù)量反而大幅下降。
表1 不同激素處理的誘導培養(yǎng)基
表2 各品種在不同處理下試管薯的產量
圖1 不同品種對不同激素處理的反應
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對試管薯的產量有明顯的影響,并且不同基因型表現(xiàn)也是不同的?!巴?0號”在0.5 mg/L PP333(T4)處理下平均每瓶結薯數(shù)和結薯重均最高,同其他處理差異顯著,500 mg/L CCC(T2)處理相比較T0、T1、T3產量要高且達到顯著水平;而“費烏瑞它”在0.1 mg/L PP333(T3)處理下平均每瓶結薯數(shù)和結薯重均最高,同其他處理差異顯著,500 mg/L CCC(T2)處理相比較T0、T1、T3產量高且達到顯著水平。而試管薯平均粒重與結薯數(shù)并無相對應的關系。
上述實驗結果表明,液體MS+蔗糖8%+5mg/L BA+0.5 mg/L PP333可作為“同薯20號”試管薯生產的誘導培養(yǎng)基,而液體MS+蔗糖8%+5 mg/L BA+0.1 mg/L PP333可作為“費烏瑞它”試管薯生產的誘導培養(yǎng)基。
在試管薯的誘導中,粗壯的基礎苗更易形成試管薯,在本實驗中也觀察到同樣的效果,因此培養(yǎng)健壯的基礎苗是提高試管薯效率的前提。一般研究者多以MS作為培養(yǎng)基進行脫毒苗的擴繁,而一些研究則認為MS培養(yǎng)基中N濃度對馬鈴薯來說偏高,楊元軍設計了PBM培養(yǎng)基,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成功的應用。試驗表明,利用PBM大量元素加倍液體培養(yǎng)基得到的脫毒苗,較MS培養(yǎng)基莖稈粗壯、葉片肥大,可能與降低N濃度和提高K、Ca、Mg濃度有關。在僅有5 mg/L BA的參與下最終能形成試管薯,不過形成的效率較低。在本研究中,“費烏瑞它”在0.1 mg·L-1的PP333處理下誘導試管薯能早結薯,每瓶結薯數(shù)和結薯重都顯著增加,有利于試管薯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與張志軍以夏波蒂為材料的研究結果相同;而“同薯20號”則在0.5 mg/L PP333處理下結薯效率和產量最高,可能與基因型有關,與多數(shù)研究者的研究相同。500 mg·L-1 CCC在本研究中對兩個差別較大基因型都具有較好的誘導效果,可作為要求較粗放的通用培養(yǎng)基。8 h/d光照條件在有激素條件下通過變溫處理可以形成試管薯,與一些研究者認為全黑暗是誘導試管薯和增加結薯數(shù)的必要條件有所不同。變溫處理可能是促進試管薯形成的有利條件,本實驗仍采用兩步法進行生產,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研究利用固體培養(yǎng)基給予適當?shù)募に靥幚砗瓦m當?shù)牡鸵箿靥幚碇苯诱T導,可能是簡化試管薯生產的途徑,有待進一步研究。
[1]楊元軍,孫慧生,王培倫等.馬鈴薯脫毒苗離體繁殖液體培養(yǎng)基優(yōu)化篩選[M].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yè)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2002:27-34.
[2]張志軍,李會珍,姚宏亮,周偉軍.多效唑對馬鈴薯試管苗生長和塊莖形成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4(03).
[3]連勇.馬鈴薯試管薯誘導與應用[J].馬鈴薯雜志,1995,9(4):237~240.
[4]王紅梅,李淑潔,張正英,等.不同基因型馬鈴薯試管薯的誘導及其再生研究[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10(5):55~58.
[5]Gopal J L,M inocha H,Dhaliwal S1M icro tuberization in po tato(S olanum tuberosum L 1)[J]1 Plant Cell Report,1998,17:794~798.
[6]孫慧生.馬鈴薯試管薯的誘導與利用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1993(2):10~12.
[7]霍鳳蘭,欒清業(yè),尹玉花.蔗糖濃度和光照對馬鈴薯試管薯誘導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9(11):3~5.
[8]趙佐敏.馬鈴薯組培中不同因素對誘導試管薯的影響[J].中國馬鈴薯,2005,l9(5):278~280.
[9]呂長文,王季春,何慶學,等.誘導法與營養(yǎng)液配方對馬鈴薯試管結薯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6(1):30~34.
[10]楊宏羽,王蒂,潘新,等.外源激素及培養(yǎng)方式對馬鈴薯試管薯的誘導效應[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4(2):74~77.
[11]史俊,王永平.蔗糖濃度及光照對馬鈴薯微型薯誘導的影響[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4):34~35,159.
1005-2690(2013)04-0050-03
S532.035.2
A
2013-04-03
柴生武(1973-),男,山西廣靈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育種和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