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偉 牛文娟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SK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庫容2.22億m3,電站總裝機容量220MW。工程等別為二等,屬大(2)型工程。引水及發(fā)電系統(tǒng)在本工程中起重要作用,工程等別由裝機容量決定,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和水電站廠房為3級建筑物。
樞紐由砼雙曲拱壩、壩后滑雪道式溢洪道、中孔泄槽、壩后引水背管及電站廠房等建筑物組成。
在壩后河床布置電站廠房,引水系統(tǒng)采用壩后背管型式,單管單機布置。安裝間設在廠房右側,以利交通;副廠房和主變場設在廠壩之間。
在右岸進場干線道路上分別布置2條場內交通隧洞進廠和上壩。
壩后式發(fā)電廠房位于拱壩軸線下游44~80m主河床段,廠房縱軸線方向230°。
該段河床砂卵礫石厚度 2.69m,兩岸坡腳覆蓋1~7m的崩坡積碎塊石土,結構松散,后緣岸坡陡立。高程585~595m以上基巖裸露,巖性為厚層-巨厚層狀灰白色二長片麻巖(D2a-2),片理產狀310°~320°NE∠40°~50°,基巖強風化層厚度 1.5~2m,弱風化層水平深度7~8m,Vp=3000~3800m/s;微風化至新鮮基巖,縱波速度Vp≥4000m/s。
廠房基礎置于微-新鮮基巖上,巖體完整,地基允許承載力建議取 5MPa,廠房基礎開挖深度13~30m,無影響邊坡整體穩(wěn)定的不利結構面。
廠房左右岸邊坡總體為巖質邊坡,邊坡結構為斜向坡,自然邊坡整體穩(wěn)定,但由于廠房兩側布置有滑雪道式溢洪道,左岸溢洪道左側邊坡開挖涉及近100m高的人工邊坡穩(wěn)定問題,同時邊坡發(fā)育有f104、f105、f106及BT5、BT6崩塌體,與NNE向卸荷裂隙組合易形成新的崩塌體,人工高邊坡穩(wěn)定問題突出。
發(fā)電廠房為壩后式廠房,廠房由主廠房、副廠房、主變平臺、尾水渠、及進廠交通洞等組成。主廠房,位于壩后左右兩側溢洪道之間,由3個機組段和1個安裝間段組成,電站主副廠房布置于主河床壩段后的壩后,在廠壩間布置副廠房及主變間。壓器室及開關站。戶內式開關站布置在副廠房內;廠房尾水經整治可順暢投入原河道。
廠區(qū)周邊邊坡底部設排水溝,對廠區(qū)開挖邊坡進行噴錨支護,廠房四周均有交通、消防通道。進廠公路及交通洞布置在原河床右岸,可直接進入至安裝間。進廠公路及交通洞布置在原河床右岸。
樞紐由砼拱壩、發(fā)電引水洞、電站廠房等建筑物組成,壩身布置泄洪表孔和深孔。砼拱壩壩線位于上1壩線,采用常態(tài)砼雙曲拱壩。發(fā)電引水洞布置在右岸,1管4機型式、平面轉彎布置,進水口為岸塔式。地面廠房位于3#溝出口處,順溝向布置,廠址地面高程580~600m,邊坡坡度10°~20°,地形較為平緩開闊。采用該廠址引水系統(tǒng)需配備調壓井一座。
廠房基礎開挖深度25~30m,基礎置于微-新鮮基巖上,巖體完整,地基允許承載力建議取5Mpa。廠房后邊坡為巖質邊坡,邊坡結構為斜向坡,自然邊坡整體穩(wěn)定,但后邊坡開挖涉及近37m高的人工邊坡穩(wěn)定問題,由于巖體風化、卸荷切割等影響,存在人工邊坡穩(wěn)定問題。廠房基礎低于河水位,施工時可能存在沿裂隙面的涌水問題。廠房位于3#溝出口處,需考慮汛期沖溝洪水、泥石流等對廠房安全的影響。
由于廠房位于3號沖溝出口處,在3號沖溝廠房上游設置一擋水壩,并在溝右岸布置一條引水隧洞至4號沖溝出口,長約170m,將3號沖溝洪水從4號沖溝導出。廠房為3級建筑物,擋水壩和排水隧洞為4級建筑物,防洪建筑物的洪水設計標準為20年設計,50年校核。沖溝洪水頻率為5%時,洪水流量為10.28m3/s,洪水頻率為2%時,洪水流量為15.55m3/s,故初步確定擋水壩壩高為5m,壩頂寬度為 3m,排水隧洞型式為城門洞型,洞徑為2.5×3m。
樞紐由砼拱壩、發(fā)電引水洞、地下廠房系統(tǒng)等建筑物組成,壩身布置泄洪表孔和深孔。
發(fā)電引水洞布置在右岸,2管4機型式、平面轉彎布置,進水口為岸塔式。
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及電站廠房位于右岸壩肩下游山體內,廠房洞室群由主副廠房洞室、主變和GIS洞室、尾水洞、出線洞、交通排風洞等組成。
地下廠房洞室群位于壩后右岸岸里 100~250m處,埋深85~150m,基巖為厚層-巨厚層狀灰白色二長麻巖(D2a-2),層面及片理產狀 310°~330°NE∠40°~50°,裂隙除層面片理發(fā)育外,主要發(fā)育有NE、NW向兩組裂隙,①順河向陡傾角,產狀30~40゜NW或SE∠60~80°,延伸長一般3~15m,裂隙切割深5~8m,②300~320゜SW∠35~40°,延伸長一般3~8m。區(qū)域現代構造應力場為較穩(wěn)定的受北北東向水平擠壓力作用的地殼應力場,最大主壓應力方向基本與區(qū)域北西向主構造線走向斜交。地下廠房洞室群位于微-新鮮基巖上,巖體完整,洞室圍巖分類為Ⅱ類,K0=4000~5000N/cm3,fk=4~5。主廠房長73m、寬21m、高44m,為大跨度地下洞室,巖體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與層面組合,邊墻和洞頂易形成不穩(wěn)定塊體,應加強邊墻和洞頂處理設計。廠房基礎低于河水位,施工時可能存在沿裂隙面的滲水問題。
表1 地下洞室群各洞室主要施工特性表
表2 各方案廠址工程地質條件比較表
主洞室布置:地下廠房主要布置有主副廠房洞室、主變洞室兩大洞室,兩大洞室平行布置,軸線方位角為 90°,主變洞室位于主副廠房洞室下游,兩洞凈距32m。兩大洞室軸線與巖體主應力方向夾角30°,與巖體主節(jié)理走向夾角約60~70°,與巖體層面走向夾角約60~70°,洞室穩(wěn)定條件較好。
主副廠房洞室:洞室尺寸124×21×43.66m(長×寬×高),安裝間布置在主機間右側,長 35m,副廠房布置在主機間左側,長16m。在主廠房、安裝間設置有巖壁吊車梁,頂面高程593.78m。
主變和GIS洞室:洞室尺寸88×14×24.82m(長×寬×高)。
尾水洞:尾水洞為圓洞,由四條尾水支洞匯成兩條尾水主洞。支洞單長 76m,大尾水支洞洞徑5.5m,小尾水支洞洞徑 3.5m;主洞長度分別為104m、93m,洞徑分別為8.5m和5.5m。尾水主洞出口設檢修閘門,尾水反坡后接尾水渠。
進廠交通洞:布置在廠區(qū)下游側,高程575m,由岸邊干線道路通向主副廠房洞室的安裝間,并連通主變洞室。交通洞長 213m,城門洞型,斷面尺寸8.3×7.3m,可供施工運輸、設備運輸和通風使用。
排風洞(兼施工支洞):布置在廠區(qū)上游側,高程 596m,由岸邊干線道路通向主副廠房洞室的副廠房,并分支通向主變洞室和上層排水洞。城門洞型,尺寸6.2×5.7m。
出線洞(兼施工支洞):布置在進廠交通洞下游側,高程588m,城門洞型,斷面尺寸7.7×6.85m。
排水洞:在主副廠房洞室和主變洞室周圍設兩層環(huán)形排水洞,下層高程575m,連通進廠交通洞,上層高程 590m,連通排風洞。城門洞型,斷面尺寸 3.15×3.15。
根據前述工程地質條件及評價,三種廠址方案各有差異,各方案工程地質條件比較見下表2。
從工程地質條件相比,各方案廠址基本相當,經綜合比較后推右岸地面廠房方案。
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壩后廠房方案樞紐布置緊湊,引水系統(tǒng)投資較少,但因河谷狹窄,壩后廠房和泄水建筑物布置難度大,廠房右岸安裝間按挖方布置,滑雪道的布置在左岸壩肩形成高陡開挖邊坡,穩(wěn)定性差,處理難度大,投資不易控制。該方案廠、壩、滑雪道施工干擾較大,存在不確定因素,風險相對較大,工期不易控制。因廠壩集中布置,泄洪霧化影響也較大。
表3 各方案廠址巖石(體)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表
表4 廠址方案比較綜合比較表
岸邊廠房方案和地下廠房方案總體相對較優(yōu),對壩址地形地質條件的適應性較好。廠壩均可獨立施工,干擾小,工期有保障。岸邊廠房方案(調壓井)廠區(qū)邊坡處理問題不大,廠區(qū)距壩區(qū)相對較遠,霧化影響?。坏叵聫S房方案地質條件有利,洞室群穩(wěn)定條件較好,避開了狹谷區(qū)廠房高邊坡問題,廠區(qū)基本不受霧化影響,但地下廠房對施工組織要求較高,工期不易控制,需合理統(tǒng)籌安排。
經綜合比較,本階段對砼拱壩的樞紐布置推薦采用右岸引水式廠房方案2,即3#溝下游引水式廠房方案(帶調壓井)。
經過廠區(qū)布置方案的比選,推薦的右岸引水式廠房方案2能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質條件,投資省。目前,工程已經開工,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從工程進展來看,樞紐布置是合理和正確的,為今后興建相類似的電站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S]. 2000.
2 王世夏. 水工設計的理論和方法[M].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0.
3 顧鵬飛, 喻遠光. 《水電站廠房設計》. 北京: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