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成
若問古今中國的國民(包括國民中的上層人和底層人)誰最愛國?誰最懂得愛國?誰為愛國發(fā)出的聲音(包括用嘴和用筆發(fā)出的聲音)最響最多?我看只有在地位上不高又不太低的一個群體,這就是文人。在古代所劃分的社會等級(即卿、大夫、士、庶人)中,文人屬于“士”。即孟子所說的僅僅高于“無恒產(chǎn)必無恒心”者(即“庶人”)的那一流。高層人物如卿、大夫大多有“恒產(chǎn)”,即經(jīng)濟上已經(jīng)過關或大大超標,他們的“恒心”也無非是一個心眼地往上爬或滿足于自保而已。而“士”的主要品格是“雖無恒產(chǎn)但有恒心”,其中的“恒心”雖然指的方面很多,如恒志、恒意、恒趣、恒德、恒智、恒術等等,但愛國(包括為國、頌國、利國、思國、救國、哭國等等)卻是其基本的甚而一慣性的情感。故而在眾多的愛國之人中,文人所占的比例絕對是最多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基本的社會等級大都是“士”,即后來所稱的“知識分子”。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泛稱為文人。只要讀一讀老子、莊子或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的文章,包括專門研究軍事的《孫子兵法》,除了各自都有獨立的思想、見識之外,在文字表述上也都很講求辭章之美,故而稱之為文人也有道理。他們的特點之一,就是都放眼于國事(包括天下事)的思考,即都有愛國意蘊。這一點,一味追求或陶醉于位高爵顯者是做不到的,他們有的不惜誤國、坑國、賣國。而十足的愚民也做不到這一點,連國是什么也往往懵懵懂懂??傊嬲膼蹏后w中,文人是一大群體,國之寶也。但是文人的愛國情感中,性質(zhì)、品質(zhì)、類別也各不相同。純粹的御用文人,所謂的愛國無非是“忠君”(而且大多時候是愚忠)罷了。殊不知真正的愛國,必須包括愛國民。屈原之所以是史定的愛國詩人,因為他除了忠君(如“每一顧而掩涕兮,嘆君門之九重”)之外,還不乏愛國民之意,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失去了后者,愛國也可能有愚愛意味。
古今文人寫的愛國詩文,總量太多了。不過細讀起來也有真?zhèn)沃?,智愚之別。真愛國的應有品質(zhì),如前所述,就是既強調(diào)“國家本位”,在受到異邦、異族欺辱的時候能夠勇于反抗,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國號尊嚴,而且對本國國民的生存狀態(tài)也能表示深切的關注,二者必須一體化。而偽愛國,主要表現(xiàn)在一味頌君、頌上、頌權,兼之在國難民苦時粉飾太平。智愛國主要表現(xiàn)在對國家現(xiàn)實應當歌頌時就歌頌,而且頌之有據(jù);該批評時就勇于批評,而且批評得有理性,不搞情緒化十足的無序譏謾。
今天,愛國已經(jīng)成為全體國民的普遍情感,為什么還要特殊地尊重文人的愛國之情?原因之一是文人的愛國有三個特質(zhì):一,具有非同一般的理性高度。既不同于文盲對國家的愚愛,也不同于某些有資格借國謀利者對國家的偽愛。二,具有格外強烈的激情。中國古今文人寫的愛國詩文,其感情的強烈度、激蕩度都遠遠超于一般人。三,具有超常的表現(xiàn)力。無論是用詞用句還是一詩一文,都能產(chǎn)生大大高于普通淺言俗語的影響。
真正的愛國,愛之真、愛之切、愛之深的最高標志有二,就是對國家處于優(yōu)美狀態(tài)時將頌歌唱得縱情、響亮,而且唱得有文采;在發(fā)現(xiàn)國家有所失誤、有所不足、有可憂之處時,敢于并善于作出批評、警示、指責。這是文人對愛國真義的正確解讀。
文人的愛國史,經(jīng)歷的坎坷之路也頗漫長。無論是秦朝的焚書坑儒還是明、清的文字獄,以及“文革”時期將大多數(shù)作家、詩人定為打倒對象,都有剝奪文人愛國權利的因素。
什么是真正的愛國?我認為只有文人(尤其是高品位的文人)的理解才是理性的、全面的。而很多人(包括國柄的握有者和蕓蕓愚民),古今的所謂愛國無非是愛一個朝代、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個政權的名號,至多是愛一個特定的疆域(即領土)。而另外的時候,愛國甚而簡化為對一個國家的泛稱、特稱之愛,如對“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的熱愛。這當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往往狹隘,不夠全面。而高品位文人的愛國,則有較大的廣義性。除了上述的愛之外,更主要的是熱愛絕大多數(shù)的國民(也稱“國人”)。任何的愛國,如果不能落實到對國人的愛,都不能稱之為真愛,更不能算是公愛、深愛。特別是不能做到對基層國民、底層國人的普愛,任何的愛國都要打折扣,也有失真實。
高品位的文人,真正的愛國主要體現(xiàn)在對一切益民之事的歌頌,并且頌之有情,頌之有采,頌之有據(jù);對一切損民之事敢于批評,而且批評得有力度,批評得客觀、公允、有智。總之唱出美好的頌歌是愛國,發(fā)出有勇有智的嚴肅批評之聲也是愛國。有時,這更是愛國。
認真地說,真正的愛國表現(xiàn)之一,就是對國對民做到切實負責。愛國可以是一種情感(包括情緒),但高品位的愛國卻首先是一種理性行為。任何高品位文人的愛國,雖然必須有真切的情感,但絕不能陷入情緒化、非理性化,心理和行為都必須講求精神秩序、思維秩序、語言秩序。而這一切秩序的基礎,就是以益國益民為基本取向。在這里,文人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文人必須首先是平民,是平民中的成員之一。任何以“民上之人”自居的文人,是絕不會真正愛國的,也絕不會深懂愛國的。
國家為什么可愛?怎樣才能更可愛?這是文人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國民為什么彼此之間覺得相互可愛?怎樣才能感受到更可愛?這也是文人必須去深思的事。不過千言萬語,還有一句話更重要,這就是文人本身真正做到確實可愛。所謂可愛,不是指可拜、可敬、可畏,而是指可近、可親!
必須承認,古今中國的文人中,偽愛國、愚愛國、淺愛國、俗愛國、濫愛國的行為也不在少數(shù)。還有的借用國家名義或依賴在國家利益的溫床上坐享名利。例如幾十年前的“左”風強勁年代,不少“愛國”作品的虛假度太大了。有的成了一系列“運動”的吹鼓手,有的在國困民窮的狀態(tài)下大唱粉飾升平式的頌歌。連有的人成了“專業(yè)作家”、“專業(yè)詩人”,也依據(jù)政治出身、政治立場而定。那樣的“愛國”,在品質(zhì)上無疑是很低的。當然,我也不欣賞在“思想解放”之后,有的文人用情緒化十足的文字,或基于私憤私怨寫出的文字,以“罵國”、“嘲國”為能事。那樣的“作品”,也不會具有優(yōu)質(zhì)的批評品格。
當前中國文人的愛國素質(zhì)很高么?回答起來不能太樂觀,常見的兩種有失理性的現(xiàn)象還不少,如:一,將對國家的頌歌寫得、說得、唱得有空洞感、浮淺感甚而輕佻感,很像當年的以“天邦大國”自居或今天的以“世界無雙”、“天下第一”自居,樂于去聽世界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朝拜之聲,尤其是樂于去聽別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國學”)的盛贊。與此同時,又習慣于把外國說得很矮?;硕鴮懙脑娢幕虺龅母?,非但不是真正的愛國,而且還有“借國抬己、借國利己”之意。二,媚外因素仍不乏,借用外國某種優(yōu)勢去反襯中國這也不成、那也不成的言論和文字也時時可見,將批評濁化為泄憤。
比這更不值得欣賞的是將愛國予以功利化,借用愛國、愛民的語言、口號、詩文而自標或自寵,獲取名利效應。文人的真正愛國既包括對國家亮點很理性的歌頌,也包括對國家暗角能夠進行很負責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