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是連海生平的一輪滿月,而才情自是記憶中濃淡相宜的一口好茶。在吳萬梅的記憶里,茶與茶館是兒時堂前屋后的南來北往,亦是她與茶結緣的初衷。作為同道元茶樓的經(jīng)營者,她將自己生活的幾近全部都傾注在了這杯四溢的茶香里。為搜羅各式茶具和茶葉,她常奔波于大江南北:方從景德鎮(zhèn)的煙雨江川抽身,又兀自奔赴彩云之南的古樸村落;才下京城喧囂的廊庭若市,便再登高尋覓古寺里的禪茶一味……在吳萬梅看來,生活中可無都會夜幕下的朗朗明月,卻唯獨少不了品茶一刻的徐徐清風。
把“茶”字拆開來看,即是“人在草木間”,它是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飲茶不僅是一種健康的休閑方式,更能提煉人內心于“寧靜”的覺悟。
書香門第,耳濡目染
“小時候,我喜歡呆在父親經(jīng)營的茶樓里,安靜地躺在靠椅上,聽他講述關于茶的云云種種。”從小受父親熏陶,吳萬梅自幼便對飲茶頗為喜愛。身為學者的父親在她成長中給予她對傳統(tǒng)文化的濃厚興趣。深受父親的影響,從練習書法到彈奏古箏,再到茶文化,吳萬梅皆通曉其道?;貞洰敵酰瑓侨f梅對兒時那段美好的時光仍然記憶猶新:長嘴茶壺,蓋碗熱茶,父親時時與之道來的關于茶的二三故事……
時光流轉,如今自己經(jīng)營茶樓,吳萬梅則是另一番體味了。自開設同道元茶樓,她的生活便忙碌起來。平日里除要培訓員工的茶藝造詣,她還會親自去全國的茶葉產(chǎn)地搜羅好茶,深入知名的茶具產(chǎn)地采購最為精致的茶具。從蘇杭到京城,她的足跡遍布中國。而在同道元茶樓的陳列中,亦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名茶與網(wǎng)羅南北的茶器匯集,從鳳凰單叢茶到紫袍玉茶盤,琳瑯滿目羅列于古色古香的店中,放眼望去,整個茶樓恰若一座茶藝的大觀園。而這些茶葉與茶具亦是吳萬梅幾年來辛勤尋覓的見證,是她生活的重心。
從小耳濡目染,吳萬梅對茶文化的熱誠溢于言表,這成為她身體力行的動力。問及是否會覺得常年為茶樓奔波是件辛苦的事,她卻欣然道來即將再開設一間以唐宋元明清風格裝潢的茶藝藝術館。幾載春秋,她于茶道的執(zhí)著并未隨紛繁的世事而淡泊,反而從中尋獲到許多不同于昔日的體驗。更幸運,經(jīng)營茶樓的她亦因此結交到許多知音,閑暇之時,與朋友沏茶成席,共赴畫卷中的青山與郭外,幸而覓得忙碌生活里的一縷如飴甘泉。
以茶修身,禪茶一味
吳萬梅喜愛茶,正如茶本身安靜的調性。于她而言,生活中可以沒有錦衣玉食,卻不能缺少片刻飲茶的時間。茶已然成為她生活中的必需品。雖然忙碌,但她每日均會抽空幾小時,將俗事拋諸腦后,徑自把身心交付予茶中清新與靜謐的世界。
飲茶,賦予吳萬梅與眾不同的安靜氣質,恰若悟禪,于心遠自偏中勻開一方茶香四溢。好似同道元店內匾額所題“禪茶一味”,飲茶自古便與悟禪同氣連理,而飲茶之人,自然也能體悟此中的真意。“飲茶能頤養(yǎng)出人們安靜的氣質,有的愛茶之人甚至會為了飲茶而于遠山古寺中沐浴更衣,然后一邊等泡茶用的水一滴滴盛進器具中,一邊冥思靜坐,待身心完全放松后,再靜候茶沏好的一刻。這個過程往往要花費上一整天的時間,而心存浮躁的人,是沒有耐心等待的?!痹趨侨f梅看來,飲茶似乎已成為一種妙然的道法,締結平日里的閑適與無爭般的悠遠,而經(jīng)年累月下來,她和茶也早已不可分離。
吳萬梅說:“把‘茶字拆開來看,即是‘人在草木間。它是人與自然溝通的媒介?!辈柚兴N含的自然氣質與中國人的追求清遠的氣節(jié)不謀而合,因而國人喜茶應是天性使然。而自陸羽所著《茶經(jīng)》伊始,茶道便為茶加冕上別具風骨的陽春白雪。千百年來,茶文化成為如吳萬梅這樣的愛茶之人心目中先祖與大自然饋贈的致禮。
作為茶樓經(jīng)營者,吳萬梅是幸運的。她將自己對于茶的熱誠與喜愛都傾注其中,并以此為樂。每每于店中撫琴,飲茶,聽風雨,皆如采青舊夢中的唐宋,煮水書卷里的明清。而那一刻于她心中所浮現(xiàn)的波瀾不驚,則是自人生所飲每一沏好茶中慢慢沉淀下來的修身養(yǎng)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