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戰(zhàn)國諸子典籍看孔子形象的變異

2013-08-15 00:54劉敏銳
湖北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3期
關(guān)鍵詞:韓非子墨子圣人

劉敏銳

(西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重慶 北碚 400715)

對于孔子形象的變遷,已有諸多學(xué)者進行了研究,如顧頡剛先生在《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一文中就說:“各時代有各時代的孔子,即在一個時代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孔子呢?!庇秩纭按呵飼r代的孔子是君子,戰(zhàn)國的孔子是圣人,西漢時的孔子是教主,東漢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現(xiàn)在又要快成君子了?!保?]136陳獨秀在其晚年所作《孔子與中國》一書中論述孔子“非宗教迷信的態(tài)度”時,概括了孔子從春秋到東漢的演變歷程。[2]17-18再如近些年來的學(xué)者,如林存光著專著《歷史上的孔子形象》將孔子形象的演變置于政治與文化語境下來鉆研,探討了其演變的歷程,以及孔子和儒教從古到今的歷史命運變遷問題等等。[3]

以上諸家更多的是以整個社會時代因素作為出發(fā)點來研究論述的,但單就“孔子其人”來說,歷史上他的形象是模糊復(fù)雜的,戰(zhàn)國時期作為孔子形象產(chǎn)生變異的基礎(chǔ)階段。這一階段記錄孔子言語行事的典籍文獻種類繁多,所記錄的孔子相關(guān)資料也非常豐富,因此,本文試著從戰(zhàn)國諸子典籍的角度,通過深入細(xì)致地考察,分析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典籍,整理出孔子在戰(zhàn)國時期形象的變遷,從而使我們對孔子形象變遷這一長期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的初級階段有所認(rèn)識。

一、概況

孔子生于春秋末世,其形象最早出現(xiàn)在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一書,在該書中,孔子被其弟子描繪為一位博學(xué)多才的智者、壯志難酬的政客、誨人不倦的導(dǎo)師及翩翩的君子,而到了戰(zhàn)國時期,社會大變革,諸子并起,百家爭鳴,處士橫議,整個社會顯示出激進活潑、繁榮的氣象,這個時期,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作為頗有影響力的一家,其地位受到了來自其余諸家的挑戰(zhàn),特別是墨家。墨家與儒家并稱為當(dāng)時的顯學(xué),“世之顯學(xué),儒、墨也”[4]1124。由此而來的便是,在戰(zhàn)國諸子的著作中,孔子的形象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與孔子的本然形象相比,開始發(fā)生偏離、矛盾甚至對立。一方面,無論是在墨子、莊子及韓非子等非儒學(xué)派著作中,還是在繼承孔子學(xué)說的孟子及后來的荀子那里,孔子的本然形象都得到了較多的保留,表現(xiàn)出對《論語》的繼承;而另一方面,則是孔子形象的變異,這是當(dāng)時的諸子典籍中十分普遍和突出的特點,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并且,這種轉(zhuǎn)變不僅體現(xiàn)在《莊子》、《墨子》、《韓非子》等諸子典籍中,即使在儒家的后繼者孟子與荀子的著作中,也表現(xiàn)出了變化。

二、繼承

戰(zhàn)國時期,諸子對孔子的地位與影響是有一定的認(rèn)可的。

對孔學(xué)繼承者孟、荀自不必說,他們對孔子的繼承體現(xiàn)為直接吸收和發(fā)展了儒家學(xué)說,此外就是在其余諸家著述中,孔子的本然形象也躍然紙上。

雖然《墨子》中的大多數(shù)觀點與孔子學(xué)說針鋒相對,對孔子的學(xué)說和地位也沒有刻意渲染,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膫?cè)面看到孔子在當(dāng)時的地位:他是一位時之賢者,學(xué)識淵博:

“景公曰:‘以孔丘語寡人者眾矣,俱以為賢人也?!保?]439

“子墨子與程子辯,稱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稱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當(dāng)而不可易者也?!保?]707

《莊子》描繪的孔子形象有作為寓言的夸張成分,但這其中并不全是虛構(gòu),仍然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描述與《論語》中形象相似,比如孔子的虛心求教,務(wù)求真理,與《論語》中“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6]46的好學(xué)賢者基本精神具有一致性: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保?]407

“丘少而修學(xué),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保?]867《韓非子》中《五蠹》與《難言》等篇引述得都較為簡短,雖然在書中孔子被視為普通的歷史人物,但還是受到了一般性的論述或贊譽。如稱孔子為“儒之所至”,其所提倡隆禮常表現(xiàn)為“侈”:“是墨子之儉,將非孔子之侈”[4]1129,還將孔子與伍子胥、管夷吾相提并論,展現(xiàn)孔子生不逢明君的坎坷:

“故子胥善謀而吳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魯囚之。故此三大夫豈不賢哉?而三君不明也?!保?]52

三、變異

1.非儒家的變異

就孔子形象的變異來說,在《莊子》、《墨子》、《韓非子》等非儒諸家著作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就這些著作中,孔子形象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本派的學(xué)說代言人

由于儒家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當(dāng)世顯學(xué),雖然孔子已逝,但他憑借其權(quán)威的地位和聲望,可以說成為當(dāng)時重要的文化名人,因此其言行事跡難免為各家所稱引,各家皆借其權(quán)威,通過孔子之口,宣揚本派的學(xué)說和觀點。在這一點上,尤以《莊子》一書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正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言:“(莊子)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名老子之術(shù)”[8],如《莊子·山木》篇云: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曰:‘然?!?‘子惡死乎?’曰:‘然?!卧?‘子嘗言不死之道……孰能去功與名而還于眾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zé)于人,人亦無責(zé)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7]545

在這個故事中,孔子陳蔡絕糧時聽從了大公任的勸說,辭交絕游,遁入大澤,隱居起來,與鳥獸為伍,過上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子。孔子由一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論語·憲問》)的積極入世者變?yōu)榱艘晃弧跋⒔灰越^游”,拋棄社會責(zé)任,深得道家之“道”的隱者。道家主張“無為”,強調(diào)“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宣揚消極避世,這則故事則明顯的具有道家的痕跡,莊子正是借孔子權(quán)威,宣揚其避世遁隱的思想。再如,在《莊子·大宗師》中與顏回討論“坐忘”,孔子、顏回這兩位口不離“仁義”的儒家先賢,卻要忘掉“仁義”、“禮樂”,以求達到與萬物為一的“坐忘”之道。[7]212-219在《莊子》中,孔子儼然成了莊子道家學(xué)說的代言人物。

同樣在《韓非子》中,孔子則成了法家思想的宣傳者,具有了法家化的特點?!俄n非子》中有《內(nèi)儲說》篇、《外儲說》篇,韓非子在其著作里使用了一些孔子的傳說資料,借以宣傳法家思想。如《外儲說左下》記載了一則孔子相衛(wèi)的的故事:

“孔子相衛(wèi),弟子子皋為獄吏,刖人足,所跀者守門。人有惡孔子于衛(wèi)君者曰:‘尼欲作亂?!l(wèi)君欲執(zhí)孔子??鬃幼?,弟子皆逃。子皋從出門,跀危引之逃之門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問跀危者:‘吾不能虧主之法令而親跀子之足,是子報仇之時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者曰:‘吾斷足也,故吾罪當(dāng)之,不可奈何……’”[4]722

孔子主張重德輕刑、先教后誅,主張“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6]11-12,可見,儒家是希望通過教化來治國,反對用刑法,特別是反對酷刑治國。而相反的,推崇法治,主張以嚴(yán)刑厲法治民是法家的主張。韓非借用這則故事,闡發(fā)了“吏者,平法者也。治國者,不可失平也”的思想觀點,強調(diào)設(shè)置執(zhí)法之吏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顯然是借孔子師徒的故事來宣揚法家思想。

(2)被攻擊批判的對象

其實,在戰(zhàn)國這個百家爭鳴的寬松時代,學(xué)術(shù)思想的極端自由,百家異說,禮法對人們的思想鉗制被打破,這樣的條件下,面對“同一個孔子,墨子看見了無用的奢淫,莊生看見了大道的禍?zhǔn)?,盜跖看見了道德的偽善,法家人物看見社會的毒素”[3]60,道、墨、法三家學(xué)說選擇貶低孔子,借以攻擊儒家學(xué)派,在社會上造成影響,從而抬高本派學(xué)說的地位。

就這一點,《墨子》表現(xiàn)得尤為激烈。墨子早年曾學(xué)儒家之學(xué),《淮南子·要略》中曾云:“墨子學(xué)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shù),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糜財而貪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保?0]但是后來,墨子因厭惡儒家的繁文縟節(jié)而脫離儒家,另立墨家,改孔子追周禮而用夏禮,于是,在其著作中,孔子的仁義禮節(jié)成為墨子攻擊的重點?!斗侨濉分屑磳θ寮业膶W(xué)說及人格進行了多方面的非難和指責(zé),其中前半部分分別批評儒家的久喪不葬、信命、復(fù)古、述而不作、宣揚仁義等,后半部分則專門針對孔子進行責(zé)難。如《非儒下》中:

“孔丘窮于蔡陳之間,藜羹不糂。十日,子路為享豚,孔丘不問肉之所由來而食;裭人衣以酤酒,孔丘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哀公迎孔丘,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進,請曰:‘何其與陳蔡反也?’孔某曰:‘來! 吾語女:襄與女為茍生,今與女為茍義?!保?]440

《墨子》中講孔子在陳蔡絕糧時,縱容子路竊豬而食,扒人的衣服換酒喝。而魯哀公迎他回國時,他卻又十分的講究,子路問他為何前后言行不一,他說,陳蔡是為生,現(xiàn)在是為義?!赌印分哌@兒借此與孔子“吾道一以貫之”進行鮮明的對比,攻擊孔子滿口仁義道德的虛偽。此外,還有景公欲封孔子時,晏嬰因為舉出了孔子浩居自順、好樂淫人等的不端之術(shù),以致于孔子發(fā)怒,進而鼓動齊國田常之亂;而且,又認(rèn)為孔子與弟子閑坐時懷疑舜和周公,源于其心術(shù)不正(《墨子·非儒下》)。雖然其中有些攻擊據(jù)考證為捏造之詞,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作品中看出作者對孔子的態(tài)度,即對孔子所謂的品德是強烈地指責(zé)。在這兒,孔子不僅不是世人所稱道的“賢人”了,甚至是個居心叵測的小人,這種近乎于人身攻擊的責(zé)難,與《論語》及眾人所熟知的孔子相去甚遠。

《莊子》中雖然大部分故事傳說都是把孔子視為權(quán)威,借孔子之口宣揚道家之道,但也采用了一些孔子的言行事跡,其中的孔子成為了被攻擊的代表,甚至被視為現(xiàn)世最大的盜賊。如《齊物論》里莊子借長梧子之口批評孔子說:“夫子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認(rèn)為孔子不懂妙道之行[7]94;在《天道》篇中,老聃嚴(yán)厲地批評孔子所謂的仁義,其實是擾亂人的本性,博愛更是一種浮華的言論,說他是“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7]374-375;在《盜跖》篇中,孔子背棄道德,“妄作孝悌而僥幸于封侯富貴”,作者借盜跖之口,更是大罵孔子之道“狂狂伋伋,詐巧虛偽”,質(zhì)問孔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7]824-829

而在《韓非子》中,作為抨擊對象的孔子,其形象與其本然形象卻又存在著某些一致性,可以說,當(dāng)孔子的言論與法家思想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韓非子則對其進行抨擊。如《韓非子·五蠹》篇云:

“魯人從君戰(zhàn),三戰(zhàn)三北。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yǎng)也。’仲尼以為孝,舉而上之?!保?]1104

這則故事中孔子稱贊那個為贍養(yǎng)父親而“三戰(zhàn)三北”的魯人,認(rèn)為他有孝心而舉薦提拔他,但卻被韓非子批駁,認(rèn)為“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再如《難一》中韓非子采用了一段傳說:

“歷山之農(nóng)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畎畝正。河濱之漁者爭坻,舜往漁焉,期年而讓長。東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嘆曰:‘耕、漁與陶,非舜官也,而舜往為之者,所

以就敗也。舜其信仁乎!乃躬籍處苦而民從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4]845

在這則故事里,孔子稱贊舜的“仁”與“德”,符合其對仁義道德的追求,但韓非子卻認(rèn)為“夫以身為苦而后化民者,堯舜之所難也;處勢而驕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將治天下,釋庸主之所易,道堯舜之所難,未可與為政也?!保?]847他對孔子的這種主張并不贊同,批評孔子是“未可與為政也”的蠢人。

此外,韓非還諄諄告誡君主:“儒以文亂法”,屬“奸偽無益之民”,且為五蠹之首,自應(yīng)首先鏟除。

2.儒學(xué)后繼者的變異

面對戰(zhàn)國時期各家學(xué)派對孔子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作為儒家的后繼者的孟子、荀子“宗師仲尼”,在其著作中一方面對孔子學(xué)說進行繼承和闡發(fā),維護孔子自《論語》以來的本然形象。孟荀二者作為孔門圣徒,“都賦予自己一個根本性的自我角色期望,也就是:排詆異說而彰明孔學(xué)?!保?]75因此,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擴大儒家學(xué)說的影響,《孟子》、《荀子》則極力將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說得偉大,使孔子由一位君子逐漸演變?yōu)槿寮沂ト?,力圖使其名聲廣布于后世。

(1)拔高孔位

圣人,在中國人眼里,尤其是在古代的儒學(xué)者眼中,是至高無上的,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保?1]165而孔子自視并不是圣人,他在《論語》中說:“若圣與人,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保?]76等等,這是孔子的內(nèi)心之言。

然而,對于孟、荀來說,他們以不但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以捍衛(wèi)孔子之道為能事,更是極力拔高孔子地位,奉其為千古圣人。

這在《孟子》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孟子標(biāo)榜自己為“圣人之徒”[11]141-142,并且還編撰圣王之道的傳承譜系,“由堯舜至于湯,五百年有余歲……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歲”[11]320,他將孔子置于圣人的地位,把孔子與前代的圣王聯(lián)系起來,將其看做是圣王之道的傳承者。此外,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11]100,認(rèn)定據(jù)歷史的經(jīng)驗孔子必然是擔(dān)當(dāng)救世安民大任的唯一人選,故曰孔子作《春秋》而使亂臣賊子懼之功業(yè)可比之禹治洪水,周公兼夷狄。孟子如是說:

“堯舜既沒,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郑鳌洞呵铩??!洞呵铩罚熳又乱病粽哂硪趾樗煜缕?,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保?1]141-142

很顯然,孟子力圖將孔子打造成一位擔(dān)任天降大任、行王者之事的圣人。在《孟子·公孫丑上》中,他更是借宰我、子貢、有若三人之口,將孔子比作日月之“無得而逾”,比作“天之不可階而生”,比作獸中之麒麟、鳥中之鳳凰,是“自生民以來”世上未嘗有的“賢于堯舜”的大圣人,以至于孟子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也?!保?1]58

(2)光大儒學(xué)

對儒家學(xué)說的發(fā)揚光大也顯示著儒學(xué)后繼者推崇孔子的不懈努力。荀子在其著作中極力光大儒學(xué),推崇孔子,認(rèn)為“上則法舜禹之治,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wù)息十二子之說”[12]97是時人要務(wù),他對包括道、法、墨、名和以思孟為代表的“鄙儒”、“賤儒”作了全面的否定,斥責(zé)“十二子”之說“足以欺惑愚眾”,或各“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惟有孔子“仁智且不蔽”,“故德與周公齊,名于三王并”[12]393-394,又說:

“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業(yè),明枝主之義,抑亦變化矣,天下厭然猶一也。非圣人莫之能為。夫是之謂大儒之效。”[12]116-117

“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汙,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保?2]138

此外,在《荀子·儒效》篇中還大斥秦昭王“儒無益于人之國的觀點”,而極力闡論儒者之功,大儒之效。

《荀子》中所記孔子之事,多為孔子與弟子、君王之間的對話,通過對比表現(xiàn)出孔子那為人稱道的倫理觀、道德觀、學(xué)習(xí)態(tài)度和治國方法,如“少而不學(xué),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12]537,無時無刻不強調(diào)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或者還要靠“勢”的舉托,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12]531等。

總之,在荀孟等儒學(xué)后繼者的極力鼓吹下,在這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圣運動”中,并不愿承認(rèn)自己為圣人的孔子最終還是由一位學(xué)者成為了萬世敬仰的圣人。自此,孔子似乎不再是歷史上具體的個體的存在,而是超越時空、至善至德的圣人。

四、總結(jié)

孔子的形象在歷史上是一個復(fù)雜的存在,世上只有一個真孔子,但后世眼中卻有千千萬萬個孔子。處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在百家爭鳴,處士橫議的文化背景下,雖然受到了來自非儒家的批評和挑戰(zhàn),其形象也體現(xiàn)出各家的色彩,但是,每一次挫折后儒學(xué)后繼者也進行著反擊,他們開展起深入持久的儒學(xué)復(fù)興運動,極力光大儒學(xué),并將孔子由凡人一步步拔高為圣賢。

對孔子這樣一位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他的形象因沾染了太多的時代及個人色彩不斷變異,有時人們對他尊崇過甚,有時又對他誤解太深。正如“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人人心中都有孔子”,世人正是以一種個人視野與時代歷史維度的融合的視角來看孔子。然而,面對這樣一種審視視野,對孔子的肯定與否定就在一線之間,因此,要更清楚地研究把握孔子形象變異這一持續(xù)的動態(tài)的文化形象,還需要我們以理性思辨的思維方式為指導(dǎo),對各個時代及相應(yīng)作品中孔子形象作批判性地分析接受,當(dāng)然,這都有待筆者及學(xué)者們進一步地挖掘。

[1] 顧頡剛.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M]//顧頡剛.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36.

[2] 蔡尚思.十家論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林存光.歷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與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和儒學(xué)[M].濟南:齊魯書社,2004.

[4] 韓非子.韓非子新校注[M].陳奇猷,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 吳毓江.墨子校注[M].孫啟治,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

[6]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 莊子今注今譯[M].陳鼓應(yīng),注譯.北京:中華書局,2009.

[8] 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2:2143-2144.

[9] 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2009:159.

[10] 何 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1459.

[11] 孟子譯注[M].楊伯峻,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

[12] 王先謙.荀子集解[M].沈嘯寰,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8.

猜你喜歡
韓非子墨子圣人
韓非子:察古今之變 倡刑名之學(xué)
官場圣人范仲淹
“墨子號”與墨子
官場圣人范仲淹
先秦諸子之評述與《墨子》的解讀
韓非子的“解老”與法治大一統(tǒng)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不以己善示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枣阳市| 开封县| 东方市| 潼南县| 原阳县| 区。| 安吉县| 峨眉山市| 临安市| 安宁市| 成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辰溪县| 石屏县| 土默特左旗| 恩施市| 新田县| 邵阳县| 胶州市| 齐河县| 禹州市| 涟水县| 阿拉善左旗| 九台市| 乌恰县| 鹤峰县| 普兰店市| 斗六市| 孟津县| 石泉县| 德化县| 莎车县| 江都市| 井研县| 密云县| 惠水县| 敖汉旗| 塔河县| 鄂托克旗| 顺平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