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郎 婧 常 濤
(天津科技大學,天津 300222)
出版物或者出版產品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動的成果。根據總體特征來劃分,出版物的種類有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互聯網出版物六大類[1]。出版產品的質量問題,是出版單位的核心問題之一。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只有綜合質量高的出版產品才能長久立于不敗之地,不被市場洪流所吞沒。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本文僅就學術期刊中的高校學報綜合質量的提高談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同行進行交流探討。
高校學報的質量主要包括學術質量、編校質量、印刷裝幀質量。學術質量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根本尺度[2],是學術期刊的立刊之本、生命之源,沒有良好的學術質量,學術期刊就失去了靈魂,高校學報也不例外;良好的編校質量是使高校學報中體現學術質量的文字信息得以正確、完整表達的重要保證,沒有良好的編校質量作為保證,高校學報的學術質量很難得以保證,甚至會鬧出笑話、出現錯誤,給讀者帶來困擾;良好的印刷裝幀質量對于高校學報綜合質量的提高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良好的學術質量和編校質量的基礎上再配以良好的印刷裝幀質量,那么呈現給讀者的將不僅僅是作品,而是精品。
古語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本學術期刊在稿源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去思考或者是暢想如何提升學術質量,那無異于是建造一座空中樓閣。對于學術期刊而言最重要的是有“米”,并且要有“上等好米”?!懊住笔怯邢薜?,生產出來的“米”都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相對優(yōu)秀的稿件以英文的形式發(fā)表在國內外的被SCI或EI收錄的期刊上,我們姑且稱之為“外銷米”;一部分以中文的形式發(fā)表在進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的中文核心期刊上面,我們姑且稱之為“貢米”。雖然不敢保證“外銷米”和“貢米”一定是“上等好米”,但是,經過了“外銷”和“進貢”的遴選后,留給非中文核心高校學報的“上等好米”已經很少了!
怎么能夠爭取到更多的優(yōu)秀稿源呢?首先,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去約稿。高校學報的編輯要對本校所涉及各個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及其研究方向了然于心,對近期或近今年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或者國家及地方省部級項目資助的人員進行統(tǒng)計,從中選取與期刊報道方向相符的作者進行約稿;并且,要與這些作者保持聯系,及時了解研究的近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在不同時間對作者進行約稿,爭取對所研究內容有一個連續(xù)的報道[3],并應該給予優(yōu)先報道。這部分作者大多走在學術的前沿,且稿件質量較高,每期期刊一定要盡量保證發(fā)表一定數目的此類稿件。
其次,充分發(fā)揮編委的作用,讓編委行使相應的權利并履行自己的義務。高校學報的編委多是該校中在各個學科領域出類拔萃的專家學者,亦或是領軍人物。編輯部應充分了利用這一資源來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如筆者所在的編輯部規(guī)定在責任編輯初審后,編委第一署名的高水平論文,經一位同行專家審閱通過、主編審批后可提前發(fā)表;在責任編輯初審后,編委審閱并書面推薦的優(yōu)秀稿件,經主編審批后即可發(fā)表。編委在享受稿件優(yōu)先發(fā)表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大部分的編輯部都規(guī)定編委應利用各種機會,采取不同辦法,為提高期刊的社會影響力作貢獻,例如:參加學術會議時宣傳本刊、撰寫論文時參考和引用本刊、推薦優(yōu)秀校外稿源等等。
再次,必要時可以考慮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引導。在高?;蛞恍┛蒲性核?,高水平的文章往往是計算科研量的重要指標,且這些機構大多給予將文章發(fā)表在被SCI或EI收錄期刊的作者高額的科研獎勵。然而事情的另一面卻是,當國內的科研工作者要在數據庫中查看這些文章時要支付給國外的數據庫一定甚至是高額的費用。況且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購買相應的數據庫,這也為國內的科研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苦惱。筆者思考是否可以采取行政手段給予相應的干預或引導,讓相關作者,特別是所寫文章所研究的工作受到國家或其他部門基金資助的這部分作者,將部分研究內容發(fā)表在國內的中文期刊上,或者是本校的高校學報上,勢必會對這些期刊學術質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當然,用行政的手段進行引導只是下下之策。
光有“米”還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夠將原料加工成美味佳肴的“巧婦”。而在期刊出版的過程那中充當“巧婦”角色的就是各個編輯部的編輯。作為一本期刊的責任編輯首先要通過國家組織的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中級考試,然后進行責任編輯注冊。以上只是成為責任編輯的最基本的條件,是制度上的限制。責任編輯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來確保期刊的政治質量。同時,責任編輯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扎實的業(yè)務技能,這是保持學術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保障。要具有這些,除了上崗前的培訓外,還需要對編輯人員進行繼續(xù)教育以豐富知識、提高技能,從而使編輯人員都能夠成為“巧婦”。此處提到的繼續(xù)教育不僅僅指出版總署規(guī)定的“每年不少于72學時”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因為這只是狹義的繼續(xù)教育),還應包括編輯人員的自主學習以及參加各種相關的學術研討會或交流會。而繼續(xù)教育的內容要以更新編輯知識、培養(yǎng)編輯意識和提高編輯技能為主要內容[4],只有在這三方面都有所提高我們的編輯人員才能成為跟的上時代的“巧婦”。
學術期刊中任何一個數據、一個符號、一個文字的差錯都可能會令讀者費解,直接影響讀者對相關信息的選取和利用,嚴重時會造成事故和重大損失[5]。提高高校學報的編校質量首先還是要在提高編輯的理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上下文章。我們的編輯隊伍很多是“半路出家”,或是剛畢業(yè)的學生[6],對于編校這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很難做到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嚴格遵守“三校一讀”制度。這不僅是制度上的要求,還是我們的前輩們多年經驗的總結。在校對時要重視作者的自校以及不同專業(yè)編輯之間的互校。作者的自校建議在責任編輯一校后進行,此時編輯可以將自己校對時發(fā)現的問題告知作者,和作者一起解決這些問題。不同專業(yè)編輯之間的互校建議在三校時進行,此時大部分的問題已經被消滅,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工作量?;バr發(fā)現的問題要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將所有發(fā)現的問題全都提出來,提供給相關專業(yè)的編輯進行最終處理。
此外,要運用“他山之石”來“攻玉”。編輯人員由于自己的思維慣性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會在編校工作中存在“盲區(qū)”,這是就要靠編輯部以外的人員來幫助我們。此處的重點是讀者和編輯出版領域的前輩(當然,他們也可能是期刊的讀者)。編輯很難發(fā)現的問題,可能他們一眼就看出來了。要在期刊上留好編輯部的聯系方式,以方便發(fā)現問題的人員進行反饋。筆者所在的編輯部曾經將一年的期刊寄送給編輯界的一位老前輩,請他對期刊進行審讀。參照老前輩的審讀意見我們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了改正,這為我們期刊編校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點是就如何發(fā)現編校問題提出的觀點,那么發(fā)現問題之后應該怎么辦呢?如果是在期刊印刷之前還有更改的余地,如果是在印刷出版之后發(fā)現的問題,建議在下期的期刊中做出相應的說明,這不是丟臉的行為,而是負責任的表現。
學術期刊的印刷裝幀問題是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裝幀問題。有些學術期刊的封面,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都沒有進行過更改,雖然體現了風格上的統(tǒng)一,卻喪失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不能滿足讀者越來與廣泛的審美需求。這種情況最好能及時做些調整。我們可否在“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變”的元素呢?例如可以在保持期刊封面中刊名、出版年和卷期號、責任者、國際標準刊號和條碼的位置不變的基礎上,在除此之外的位置做做文章。在不影響封面的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的基礎上,可以刊登本期重點文章中的代表圖片,或者劃出一個版塊對本期的重點文章進行推介。
從上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學術期刊綜合質量的提高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某一項內容的提高很難帶來整體質量的提升,只有學術質量、編校質量、印刷裝幀質量都提高了,才能提高學術期刊的綜合質量。
[1]中國編輯學會、全國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yè)基礎:中級[M].上海:中國辭書出版社,2007:25.
[2]王銀娥.學術期刊質量與學術影響力:以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為例[J].唐都學刊,2011,27(3):82-85.
[3]王曉芳.梧桐成蔭鳳自來:談學術期刊吸引優(yōu)質稿源的途徑[J].出版科學,2010,18(6):36-38.
[4]陳麗華,王坤,郭偉.關于期刊編輯繼續(xù)教育必要性的探討[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8(6):70-72.
[5]馬倩,張晶.基于EPIS數據庫的編校質量改進方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21(9):129-131.
[6]劉素梅.提高科技期刊編校質量的途徑[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