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小飛
(安慶師范學(xué)院 人文與社會學(xué)院,安徽 安慶246133)
烏以風(fēng)先生作《天柱山志》,是歷史上第一部天柱山的志書,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獻價值。然先生對引用的史料可能未細致對校,以致出現(xiàn)偏頗。天柱山志編纂委員會在此基礎(chǔ)之上重編《天柱山志》,雖多有校勘、考訂之功,卻也不乏疏誤。今就其中所錄蘇軾詩作進行辨誤。
烏以風(fēng)《天柱山志》卷十、天柱山志編輯委員會《天柱山志》第七章第三十六節(jié)引蘇軾詩《游潛山敘寄蘇子平》(有序)[1-2]一首:
商英與子平別于廣漢,二十八年元祐癸酉(1093年),會舒州,遂相與游潛山。四月丁巳,出北門遵松徑行十里,至靈仙觀。登正門半里許,有泉出松腹中,名普光明泉。又百步,登五云亭,更衣,進謁司命天尊。時峰巒斂氣,云雨晴霽。出山,入譙門,以別。薄暮宿獨山驛。感物念昔,作敘詩梗概以寄。
少年相別老相逢,月滿潛山照肺胸。恩錄破除仙錄在,世緣消滅道緣濃。
尋思純鳥難如鶴,比擬夭桃卻是松。九井共投青竹簡,誰知老子自猶龍。
考諸史事,此詩乃張商英所作。
第一,《宋史·哲宗紀》載:“(四月)丁巳(十一日)命南郊合祭天地,罷禮部集官祥議?!保?]《蘇軾年譜》錄:“據(jù)《宋史·哲宗紀》,此乃從蘇軾請?!墩茏诩o》今年八月辛末,有禱于天地、宗廟、社稷致記載?!肚芳肪矶渡险茏诨实燮蚍旨馈芬晃闹蟾接幸韵挛淖郑撼酰t集議,顧臨、蘇軾、范祖禹等八人主合祭,范純禮、曾鞏、劉安世等二十八人主分祭,肇又獨上此奏。至九月,宰臣呂大防進呈,卒從顧臨等議。其后朝廷迄從坡說,合祭以至于今焉?!保?]1086
根據(jù)《蘇軾年譜》記載,蘇軾此時在京師,亦無分身之術(shù)郊游舒州,據(jù)此推斷此詩非蘇軾所作。
第二,查《吳復(fù)古先生年譜》知:約于春夏間,先生(吳子野)至杭州?!短K軾文集·與岑寥子二十一首》第八簡:“吳子野至(京師),出潁沙彌行草書,蕭然有塵外意,決知不日脫穎而出,不可復(fù)沒矣??上?!可喜!”第九簡:“又啟。吳子野至(京師),辱書;今又遣人示問,并增感佩。畏暑,伏惟法履清勝?!保?]詩集記載為元祐八年癸酉(公元1093年)。蘇軾與參寥子(道潛)第九簡言“畏暑”,時在先生遞書后,則子野至京時為夏季,過杭時在春夏間。依據(jù)吳子野行蹤,可判斷自春夏間(約為四五月份前后)到夏,蘇軾居于京師,若依《游潛山敘寄子平》,蘇軾四月前后在舒州郊游,舒州與杭州距離甚近,何不在此處相見?緣何重又回至京師?其唯一解釋便是蘇軾此時不在舒州,故亦可推測此詩非蘇軾所作。
第三,《蘇軾年譜》記載:“(五月)初七日,(蘇軾)與呂希哲、吳安詩、豐稷、趙彥若、范祖禹、顧臨上進所校正之陸贄奏議。”[4]1087“(五月)初十日,雍丘令米芾來書,言縣有蟲食麥葉而不食實。雍丘乃指京畿,其時來往于京師、雍丘之間?!保?]1088依此,蘇軾居京師,常與米芾等人交往?!对S九域志》載:“上舒州同安郡團練,東京一千三百里。”[6]舒州、開封兩地相距1 300里,按宋朝的水路與陸路交通狀況,在不到一個月之內(nèi)往返于舒州與開封幾無可能。據(jù)《蘇軾年譜》記載,蘇軾因“烏臺詩案”于元豐三年正月初一日,離京師,赴黃州。又據(jù)宋王存所撰《東坡先生年譜》,蘇軾二月一日至黃州。意即蘇軾從京師至黃州,用時一月。此需加一說明,此時蘇軾是一“罪人”,故所用時間完全是準確的從京師到黃州的時間,不可能包括游玩等耽擱的行程?!笆?、黃鄰近,同屬淮南西路?!保?]因此這完全可以用來計算開封到舒州的時間。據(jù)此,蘇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舒州行至開封實無可能,此詩乃他人所作。
第四,查清朝王文誥本《蘇軾詩集》[8]未載此作;另《安慶府潛山縣志》卷十二載,此詩為張商英之作[9]。
《天柱山志》引此詩并注為蘇軾之作屬揣誤。
烏以風(fēng)《天柱山志》卷十、天柱山志編輯委員會《天柱山志》第七章第三十六節(jié)引《贈寺丞王仲素致仕提舉靈仙觀》[1-2],謂為蘇軾之作:
贈寺丞王仲素致仕提舉靈仙觀
蘇軾
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fā)方謝事。
腹中靈腋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駐三日,明月滿川同一醉。
丹書細字口傳訣,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fā)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此詩亦名《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但非蘇軾所作。
第一,查清朝馮應(yīng)榴本詩集:“《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七言古詩一首,乃子由作也?!保?0]今本《東坡詩》[11]以《四庫叢刊》之《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為底本,又據(jù)中國書店影印之世界書局1936年版《蘇東坡全集》,??陛^為仔細,此本刊有《贈王仲素寺丞》,未引《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赏茢唷短熘街尽穼嵱胁煌?。
第二,從詩作內(nèi)容出發(fā),熙寧十年,蘇軾年42,蘇轍年39,與詩作“年來四十發(fā)蒼蒼”意境相符的應(yīng)是蘇轍。
第三,翻檢蘇轍《欒城集》,有與之異名同詩一首,為《贈致仕景純寺丞》[12],這便產(chǎn)生了矛盾。又“蓋集為轍所手定,與東坡諸集出自他人裒輯者不同”可知,蘇軾詩集多為后人厘定、增補,較多疏誤。據(jù)此,此詩應(yīng)是后人篡改蘇轍作品。
《天柱山志》收錄不確。
[1]烏以風(fēng).天柱山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404.
[2]天柱山編輯委員會:天柱山志[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2:258.
[3][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336.
[4]孔凡禮.蘇軾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1998:1086.
[5][宋]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1862.
[6][宋]王存.元豐九域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4:5.
[7]孔凡禮.孔凡禮文存[M].北京:中華書局,2009:44.
[8][宋]蘇軾.蘇軾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7.
[9][清]周克友.安慶府潛山縣志[M].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3:12.
[10][宋]蘇軾.蘇軾詩集合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352.
[11][宋]蘇軾,黃庭堅.東坡詩·山谷詩[M].長沙:岳麓書社,1992.
[12][宋]蘇轍.蘇轍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