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九星
作為珠三角重要城市之一的中山市,近年來在新聞市場上受到省級媒體的嚴重沖擊?!赌戏饺請蟆贰ⅰ堆虺峭韴蟆?、《廣州日報》三大媒體及其子報均在中山開設了地方版。對于一個僅300萬常駐人口的城市來講,本來新聞資源就相對匱乏,還要每天面臨著七八家媒體記者“過篩”式的搶稿,這個城市的新聞競爭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白熱化狀態(tài)。作為本土唯一的都市類報紙,如何才能在競爭中保有一席之地,同時能夠在競爭中不斷發(fā)展壯大呢?《中山商報》在2012年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效果不錯。
每天我們的報紙新聞中,比拼的是新聞的速度,比拼的是獨家報道。但是在資訊如此發(fā)達的時代,幾乎很難有獨家新聞的出現。所以有段時間我們很苦惱,翻開每天的各大媒體的本地版,幾乎都是一樣的新聞,只是采訪的角度和編輯處理的手法略有不同。讀者對此也不滿意。
如何才能有獨家的內容吸引讀者呢?我們決定不僅和其他媒體比新聞的速度,更要比新聞的深度。我們從2012年初開始嘗試做深度長篇通訊,這個欄目被稱之為“月度重磅”,每期用6個版左右的篇幅,每期文章平均字數在1.5萬字以上。按照正常的閱讀速度,認真讀完至少需要1—2個小時左右。這是一個很冒險的嘗試,在現在的讀圖時代,如果文章的可讀性不強,題材不吸引人,很難讓人有完整閱讀的欲望。
要想讓讀者關注新聞報道,首先就必須保證題材要貼近讀者,是他們關心的話題。所以如何尋找既吸引讀者、又有時效性的題材是我們首要的任務。
2012年3月份,中山市在網上開展了市樹評選投票,土沉香等5個樹種入選。從當時的得票情況看,土沉香一路領先。但是記者調查中發(fā)現,土沉香雖然曾在古代香山(中山市舊稱)廣為種植,但現已成為瀕危植物。大多數市民并沒近距離接觸過土沉香,甚至搞不清“沉香”與“土沉香”的關系。所以,我們在當年4月份,該樹種獲得投票第一名的時候,推出了長篇通訊《香情》,記者通過現場走訪、專家訪談、收藏者介紹等方式,全面向讀者介紹了土沉香這個樹種在中山的前世今生,以及它所結的沉香的各種功效。文章刊出后,筆者有位教師朋友致電,說該文章已作為科普文章在學生中推介,可以讓這些新中山人更深入了解家鄉(xiāng)的特色樹種。
每年的6月最讓人關注的就是高考,恰逢2012年又是恢復高考35周年,所以我們決定,在當年高考放榜的同時,全面梳理和回顧一下中山的高考35年,就有了長篇通訊《金榜題名》。文章刊發(fā)后,引發(fā)了不少中山“高考過來人”的集體回憶,那幾天他們的微博也成了邊回憶、邊交流的平臺。市民黃先生介紹,看到該報道中講述的師姐鄭碧霞和高考的故事,讓他和不少老同學的記憶一下子被拉回到20多年前。
為了讓讀者能夠順利讀完文章,我們也非常強調文章的可讀性,要求記者一定要給讀者講故事,文章中要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
2012年7月,我們針對中山很多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區(qū)存在的諸多治安、維修等問題,策劃了長篇通訊《舊小區(qū)未老先衰》。參與的記者自己制作了關于舊小區(qū)的調查問卷,專門花一周時間去城區(qū)的舊小區(qū)內派發(fā),收集后又進行了認真的統計,拿出了一套有說服力的數據。為了拉近讀者距離,文章開篇寫了4個經常發(fā)生在這些小區(qū)內的 事,一下子讓讀者有了認同感,也就讓讀者有更大的興趣繼續(xù)閱讀。
起初策劃這個欄目的時候,更多是瞄準了中山的一些重大新聞題材。2012年1月,欄目第一篇,我們推出了《威力涅 》的長篇通訊,新聞由頭是“威力”這個當年中山最知名企業(yè)2011年的整體搬遷和重新振興。報道中記者找到了當年的知情人,挖掘出了更多讀者或許還不清楚的內幕。之后我們沿著這個思路陸續(xù)推出了反映中山最后一個農村公社崖口村、中山沿海開發(fā)等話題。但是采訪的難度很大,很多被采訪者也不是很愿意接受采訪。有幾篇稿件完成得非常被動。
到2012年年中,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之前刊發(fā)的月度重磅稿件,偏重于社會和民生類稿件的,會更吸引讀者的關注。所以從8月份開始,我們調整了思路,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民生的話題,9月份的危橋改造話題,10月份的關注出租車行業(yè),尤其是12月份推出的反映中山古村保護和開發(fā)利用的長篇通訊《古屋迷途》,一方面走訪目前中山現存的古村落,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與外地一些比較成功保護的典型案例對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開發(fā)和保護的思路。該文章受到了很多市民的關注,有民主黨派還專門派人到報社與記者座談,將此題材作為他們2013年“兩會”的政協提案之一,交予大會討論。
學過新聞的人都知道,我們常常談新聞是由5個W,1個H組成的。常規(guī)新聞中,更注重的是 Wh e n,Wh o,Wh e r e,Wh a t這四個方面的競爭,商報和其他媒體相比,在這幾方面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要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Wh y,H o w兩方面下工夫。這也是“月度重磅”正在做的努力。根據筆者了解,商報的訂戶中,超過一半是家庭讀者,相對而言,人們在家中更有時間閱讀相對長的文章,也有足夠的興趣去了解新聞事件背后更多、更詳細的內容。
和其他媒體相比,本土化是商報最大的優(yōu)勢,也是商報唯一能夠與之抗衡的武器。之前商報的本土化,更多地體現在專副刊方面,我們的飲食版是最好的,是所有中山饕餮客必看的。我們的汽車、地產等新聞也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但是這還遠遠不夠。目前眾多媒體實際比拼的就是廣度,而深度的競爭尚未完全開始。商報“月度重磅”欄目的推出,可以說在本土深度上率先搶跑了。
關注市民關注的熱點社會話題,走與民生結合的道路,把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民生、社會話題進行分類、總結,從不同的層面放大來探討。有人說,熟悉一個城市的道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坐公交車開始。我們希望,今后探討中山人身邊的各類重大話題,都是從商報的“月度重磅”開始。這或許將成為本土媒體與外來媒體拉開差距,贏得讀者認可的有效利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