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訪江,祁 琴,沈玉鵬(指導)
(1.甘肅省中醫(yī)院;2.甘肅省第三人民醫(yī)院,蘭州 730050)
小兒支氣管炎屬中醫(yī)“咳嗽”、“喘證”之范疇。一般認為其發(fā)病是因為小兒臟腑嬌嫩,尤其是肺臟更甚,加之小兒寒暖不知自調,所以極易為風寒或風熱所侵。風寒或風熱之邪由表入里,阻遏肺氣,肺失宣肅,津液不布,聚而為痰,痰氣交阻,氣道不利,上逆則為咳喘。我院兒科自擬杏蘇二陳湯治療小兒支氣管炎,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藥物組成:杏仁10 g,蘇子10 g,半夏5 g,陳皮10 g,茯苓10 g,甘草5 g。該方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具有健脾祛濕,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痰濕蘊肺。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痰濕為主者),癥見咳嗽痰多,喉中痰鳴,納食呆滯,神乏困倦,嘔逆,舌質淡紅,苔白膩,脈象濡滑等。加減應用: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補氣;寒痰為主加炙麻黃、細辛、干姜以溫肺化痰;熱痰明顯加瓜蔞、竹黃、魚腥草以清熱化痰;燥熱咳嗽加桑葉、枇杷葉、麥冬;食積加萊菔子、檳榔、焦山楂、枳實以消食化痰;頑痰不化者,“痰瘀同治”,加水蛭[1]。
許新宇,女,4歲,2012年11月5日初診?;純阂恢芮案忻?,出現(xiàn)流涕,咳嗽,發(fā)熱,鼻塞等癥狀,曾口服頭孢克洛,復方鋅布顆粒,連花清瘟膠囊5 d,熱退,咳嗽加劇,有痰,不宜咳出,喉中痰鳴,夜寐不佳,時有咳醒,納食一般,流黃涕,大便干,小便黃。舌質淡紅,舌苔薄黃膩,脈滑有力。查體:咽紅,扁桃腺Ⅱ度腫大,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音。西醫(yī)診斷:支氣管炎。中醫(yī)診斷:咳嗽,痰濕蘊肺,治以健脾祛濕,化痰止咳。藥用杏仁10 g,蘇子10 g,半夏5 g,陳皮 10 g,茯苓 10 g,瓜蔞10 g,魚腥草 10 g,萊菔子15 g,檳榔 10 g,焦山楂 10 g,枳實 10 g,水蛭 5 g,甘草5 g。4劑后,咳嗽明顯好轉,夜間不咳,活動時微咳,喉中無痰鳴,食欲增加,原方去水蛭,繼服3劑后治愈。
小兒的生理特點有“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但也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一面。在臟腑功能方面,《育嬰家秘》認為:“五臟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腎常虛,心熱為火同肝論,嬌肺遭傷不易愈”。肺本嬌臟,小兒之肺則更嬌嫩。一旦為外邪所侵,或因其他原因累及于肺,都可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肺的宣發(fā)肅降功能失職。這樣,不僅影響水道之正常通調,而引發(fā)痰飲、水濕的停聚,同時也易致肺氣受阻,不能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jié)血液正常運行,從而導致血液瘀滯[2]。痰飲、瘀血滯留作崇,反過來又必然會阻肺、射肺,加重肺的宣降失常,咳喘、逆氣之病證便隨之而生,甚至反復發(fā)作,漸之加重。因此,對于小兒咳、喘的治療,總以散寒宣肺或清熱肅肺、化痰止咳為主,兼有喘息者,佐以降氣平喘,兼有正氣不足時,還應考慮挾正固本方能與病機合拍。除此之外,適當配以水蛭等活血化瘀之品,痰瘀同治,療效方著。
杏蘇二陳湯中杏仁、蘇子、陳皮、半夏理氣化痰;茯苓、甘草以健脾運濕。其中杏仁、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半夏,其性辛溫而燥,最善燥濕化痰,且能和胃降逆而止嘔;輔以陳皮理氣燥濕,使氣順而痰消;茯苓健脾滲濕,使?jié)駸o所聚,則痰無所生,是兼顧其本之法。除此之外,小兒服藥應少量頻服,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合理膳食,清淡飲食,多喝開水,不宜多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以免生痰生濕。
[1]沈玉鵬.重用水蛭搶救小兒肺炎合并腦干腦炎體會[J].甘肅中醫(yī),1998,11(3):30.
[2]鄭訪江.張士卿教授用痰瘀相關學說治療小兒支氣管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