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民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02249)
水上救生指的就是人們在進行各種水上活動而出現意外事故時,為了減少或避免損失所采取的救助性活動,其中包括了海浪救生與靜水救生這兩種項目,這是一項旨在“拯溺救難”的高尚事業(yè),其中所展現的是人道主義精神.在大學課程中,游泳運動逐漸受到大學生的青睞,而隨著選修該課程和個體游泳該運動的人數的上升,各種安全隱患(如溺水等)也在不斷的增多,因此,各高校必須對水上救生教學給予高度重視.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浙江省寧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江西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五所開設了游泳課的高校.
首先,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國內外的水上救生教學發(fā)展程度、國內水上救生相關政策、國內水上救生員培養(yǎng)情況等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通過調查法,以被研究對象一至三年級的學生為樣本,隨機抽取各個階段學生共500人,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50人;一年級200份,占40%,二年級150份,占30%,三年級150份,占30%,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占96%,并對對采集到的數據做統計學處理,將被調查對象最近幾年來的水上救生資料和如今的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并結合國內外水上救生現狀,提出我國高校水上救生教學發(fā)展對策.
我國高校學生對水上救生的認知情況,經統計做表如下(單位:%):
?
從上表我們不難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對水上救生方面的知識認知程度低,對各種基礎技能與知識有所了解的學生僅占總數15%左右,對其一點也不了解的竟然占到了一半以上.這表明高校水上救生教學的開展狀況十分不理想,對相關知識的宣傳也是滯后的,各高校對水上救生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學生心理普遍存有“游泳池水淺不會出事,游泳課有老師不用擔心,出了問題我可以自救”等錯誤思想和僥幸心理.
我國高校大學生選修游泳課、參與各種游泳活動的目的和動機,經統計后制表如下(多選,單位:%):
?
通過對上表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大學生在進行游泳活動時是具有較為明確的目的性的,年級不同的學生參加游泳課和相關活動的動機也不同.其中認為保障生存與學會游泳為主要目的人數最多,約占總數的35%-60%,為了交流和娛樂為其次目的,約占總數的30%-36%,為了調節(jié)生活和鍛煉身體的人數約占總數的15%-35%,可見大學生們對游泳運動的興趣是具有普遍性的,學生對學校開設游泳課程是認可的.
我國近年來部分高校在進行水上運動時所發(fā)生的各種事故,經統計制表如下(單位:人次):
?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在進行游泳活動中,出現水上損傷和意外事故是無法避免的,在我國全國各地的高校中,因游泳教學而出現的水上損傷事故也同樣時有發(fā)生.其中基本以嗆水、抽筋等一般性運動損傷最多,滑倒、擦傷、撞傷等較為嚴重的問題出現的較少,溺水被救事故偶有發(fā)生,但被調查學校中并沒有出現溺水死亡事件.而隨著各高校對水上救生教學越來越重視,各類水上運動損傷事故出現的頻率也在數年降低.所以做好預防與教育工作是水上救生問題的重點,我國高校應樹立起“以預防為主,以救援為輔,以教學為主,以宣傳為輔,多方努力,有備無患”的水上救生教育思想,在辦學過程中,大力開展水上救生教育,在保證在校學生水上運動安全的同時,為培養(yǎng)高素質水上救生員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發(fā)展我國水上救生事業(yè)而努力.
很多高校在水上救生教學方面并沒有建立相關的組織與制度,沒有專門的機構和負責人.在進行游泳教學時,教師既要進行游泳教學,還要進行水上救生教學,同時還要充當救生員,具體職責不明確,很難面面俱到.這樣就導致了,教師教授游泳方法時就無法多講具體的救生知識,同時也不能很好的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安全.大多數高校在開展游泳課時,是沒有專職水上救生人員的,而部分高校由于自身的經濟考量,在游泳場館與安全設施方面的投入也非常有限.開設游泳課的班級基本都是集中在同一個時段,雖然可以減少對相關設施的使用次數,但是卻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即使配備了救生員,也同樣無法照顧到上課的學生,學生不但無法真正學到水上救生的相關知識,而且很有可能出現各種意外事故.
我國大學生在水上救生的重要性上普遍認識不足.通過上文中的調查與分析,大多數學生對水上救生知識、技術和概念不了解,同時對水上運動中的安全隱患及預防措施認識不清楚.在進行教學或課外活動中,常常會有一些學生違反相關安全規(guī)定,擅自進行一些危險的水中活動,如打鬧、潛泳、嬉水等,導致憋氣過度而昏迷在水中或因運動不當而出現抽筋現象,以致出現撞傷、劃傷、溺水等事故.更有些初學者擅自到深水區(qū)進行練習,結果因水性不熟或體力不支而導致溺水事故.
由于我國高校對水上救生教學的不重視,以致于在教學內容、教學制度和相關的水上救生機制上都存在著種種缺點,并不完善.我國目前的水上救生教學內容,并沒有單獨開課,而是將其作為游泳課的一部分來共同教學的,在課程中教師講的多是游泳的基本技巧和競技性游泳中的各種規(guī)則以及裁判方法,對水上救生方面的知識涉及的并不多,一般都只是做簡單的介紹.在教學制度上和階段性考核上,水上救生沒有進入考核評價.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水上救生教學,但是仍舊有部分學校在游泳課沒有進行相關水上救生的專業(yè)知識學些,只是安排某種泳姿的基本動作的教學內容,這對學生們的發(fā)展來說是非常不利、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
從某一角度上來說,學生對水上救生的不重視,其因就是高校對水上救生和相關安全知識的宣傳不到位,除了任課教師在課上教授一些水上活動注意事項和相關的救生知識外,沒有其他途徑來進行教育與宣傳活動,所謂的安全措施,也僅僅是在游泳池邊設置警示標語而已,嚴重缺乏相關的宣傳和管理措施.
學校應加強重視水上救生教育,加大對水上救生教學的投入力度,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其重要性,并建立起一支專業(yè)有效、科學完整的教師及救生員隊伍.改變舊有觀念,加快對水上救生教學體系的建設,保證教師和救生人員的數量與質量,為學生們提供一個良好而安全的水上救生學習環(huán)境,同時在學生中培養(yǎng)出一批符合“拯溺救難”這一公益性事業(yè)要求的救生員,來保證高校游泳課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高校要針對學生水上救生認識不足這一問題,重點加強水上救生知識的教育和宣傳,在教學中要著重強調安全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安全意識,在課前進行相關的宣傳教育,課內提醒課后檢查,同時加大相關安全知識在階段性的考核評價.除此之外,在學校開設水上救生知識相關的專題講座,開辦救生培訓班,同時利用學校網絡對水上救生知識進行專題介紹,讓學生隨時隨地了解水上救生知識,即將水上救生知識如某種產品一般,做無差別、全方位式的宣傳.
高校應進一步將水上救生教學活動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體現出來,用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使高校中各項游泳活動的安全防范體系變得更加規(guī)范化.學校游泳場館除了必備設施安全警示標志、消毒公告以及水溫公告外,還應配備水上救生設施齊全到位,如救生圈、救生桿、急救站等,建立與校醫(yī)院的聯動機制,在滿足水上救生教學需要的同時,還能為學生的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增加對救生活動專項的經費投入,建立起完善的救生活動管理機制以及救生人員獎懲制度,以保證水上救生教學與游泳場館開放的需要.
高校在進行游泳課教學內容安排時,將水上救生內容與基礎性游泳技能、知識放在同等地位,并單獨設置一些課時專門用來進行水上救生知識的教學.對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初級救生員的培訓要求為主要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對水上救生有所了解,并能夠在遇到一般問題時及時進行自救.此外,在教學考核制度上,應該將水上救生知識的考核同游泳基礎概念、技能和知識的考核結合在一起,考核的內容要具有代表性和綜合性,可在淺水區(qū)設置一些突發(fā)事故情境,要求學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解決這些事故,以此作為階段性考核內容.
我國大部分高校開設了游泳課程,游泳選課和參加游泳課外活動的學生較多,但因游泳技能水平有限,對水上救生常識了解不足,自救意識淡薄,自救能力弱,以致于近年來大學生溺水事故頻有發(fā)生.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水上救生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策,以期為我國高校學生的水上安全提供一些保障.
〔1〕茅勇.浙江省高校水上救生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浙江海洋阮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12(15).
〔2〕章曉宇.大學生水上救生教育可行性分析[J].重慶科學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08).
〔3〕高峰杉.大連理工大學游泳課程現狀分析與發(fā)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05(01).
〔4〕溫培鈞.我國水上救生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3,04(25).
〔5〕李琪,楊青.水上救生運動的起源與發(fā)展[J].軍事體育機修學院學報,2007,01(25).
〔6〕馬旭君.我校航海路專業(yè)學生游泳課程教學現狀研究 [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2(04).
〔7〕方千華.國內外水上救生發(fā)展狀況及救生員培養(yǎng)體制比較研究 [D].福建師范大學,200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