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866
外部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在從旅游客源地到旅游景區(qū)所依托的中心城市以及由旅游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區(qū)這段旅游過程中所使用的交通設施和享受的相關服務。明確旅游者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影響因素對于旅游交通、旅行社等相關旅游企業(yè)提高產(chǎn)品質量,對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更好地進行區(qū)域旅游交通規(guī)劃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截至2013年5月,本文作者在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知網(wǎng)中并未搜索到以此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學術論文,本文將以國內城市常住居民作為研究樣本,構建基于旅游者需求的外部旅游交通方式選擇的影響因子體系,以期填補國內此項研究的空白。
本文首先總結國內外有關旅游交通方式選擇影響因素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第一輪的備選影響因素,然后結合小范圍抽樣調查的結果對第一輪備選影響因素進行刪減與補充,最終確定了以下36項可能影響旅游者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因素:旅游交通工具上的衛(wèi)生狀況(f1)、交通工具行駛過程中的舒適度(f2)、交通工具上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f3)、交通工具上的服務設施是否齊全(f4)、票價的經(jīng)濟性(f5)、托運行李的費用的經(jīng)濟性(f6)、臨時調整終到站的可能性(f7)、票價的多樣性(f8)、夜間運行的連續(xù)性(f9)、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運行連續(xù)性(f10)、發(fā)車的準時性(f11)、到達的準時性(f12)、起程的及時性(f13)、事故救援的及時性(f14)、是否為乘客提供各類交通保險(f15)、運行的故障率(f16)、運行中的治安狀況(f17)、安全檢查的全面性(f18)、身體健康的保障程度(f19)、起程的方便性(f20)、直達性(f21)、售票方式的多樣性(f22)、檢票的方便性(f23)、托運和領取行李物品的方便性(f24)、站點的位址(f25)、車上售其它交通票(f23)、提前到站等待檢票的時間(f27)、運行的快捷性(f28)、行駛過程中欣賞沿途的景色(f29)、交通工具行駛過程中了解沿途的各類旅游信息(f30)、量身訂做個性化服務項(f31)、行駛過程的個性化(f32)、對特殊乘客的人性化服務(f33)、對特殊乘客的特色服務(f34)、出游距離(f35)、出游時間(f36)。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受訪者對36項影響因素的認可情況。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在2013年5月1日—15日期間,采用街頭隨機抽樣的方式,對沈陽城市常住居民進行了現(xiàn)場調查,共發(fā)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為96.00%。根據(jù)受訪者對36項影響因子的認可情況,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4.0進行R型因子分析,構建影響旅游者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因子體系。
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的方式,測量受訪者對36項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情況,其中1-5分別代表“完全沒有影響”、 “有少量影響”、“影響程度中等或說不清楚”、“影響較大”、“影響非常大”。平均值可以反映受訪者對各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可情況(研究表明,平均值在2.5至3.5之間,表明受訪者基本持中立態(tài)度;平均值小于2.5,表明持反對態(tài)度;平均值在3.5以上,表明持贊成態(tài)度),標準差可以反映出受訪者對于各因素態(tài)度的離散程度。各影響因素的平均值降序排列結果如下:f17均值4.54、標準差0.65;f14均值4.39、標準差0.61;f19均值4.24、標準差0.74;f16均值4.15、標準差0.67;f34均值3.87、標準差0.98;f9均值3.78、標準差1.04;f33均值3.78、標準差0.98;f32均值3.72、標準差0.51;f10均值3.67、標準差0.74;f27均值3.60、標準差0.83;f11均值3.58、標準差0.66;F12均值3.51、標準差0.71(受訪者認為上述因子會對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選擇產(chǎn)生重要影響);f5均值3.49、標準差0.74;f15均值3.46、標準差0.68;f21均值3.45、標準差0.58;f13均值3.43、標準差0.59;f4均值3.41、標準差0.69;f35均值3.39、標準差0.75;f20均值3.35、標準差0.62;f36均值3.29、標準差0.75;f6均值3.28、標準差0.81;f8均值3.24、標準差0.69;f23均值3.15、標準差0.62;f24均值3.14、標準差0.52;f29均值3.06、標準差0.73;f26均值3.06、標準差0.56;f30均值3.04、標準差0.63;f31均值3.01、標準差0.64;f22均值2.94、標準差0.69;f28均值2.78、標準差0.76;f25均值2.77、標準差0.75;f7均值2.73、標準差0.68;f3均值2.72、標準差0.67;f18均值2.65、標準差0.59(受訪者認為上述因素的重要性中等,或者不能確定在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時上述因子是否會對自身的決策產(chǎn)生重要影響)。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4.0對受訪者對36項影響因素重要程度的認知信息進行R型因子分析,以構建影響旅游者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影響因子體系。
對影響外部旅游交通方式選擇的36項影響因素進行Bartlett球形度檢驗,其Sig.值為0.000;進行KMO檢驗,KMO值為0.72,表明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以36項影響因素為變量進行R型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共提取了10個公因子(即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為83.09%。采用“極大正交旋轉法”作因子旋轉,選取因子載荷大于0.32的評價指標對公因子進行命名,提取的10個影響旅游者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子包括:
(1)影響因子一:實用性
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18.14%,公因子權重為0.22,其與售票方式的多樣性(f22)、檢票的方便性(f23)、托運和領取行李物品的方便性(f24)、站點的位址(f25)、運具上出售其它交通票(f26)、與行駛過程中欣賞沿途的景色(f29)、量身訂做個性化服務項目(f31)7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83、0.45、0.43、0.87、0.845、0.64、0.80,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對旅游交通產(chǎn)品實用性的需要,命名為“實用性”。
(2)影響因子二:舒適性
第二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13.67%,公因子權重為0.16,其與旅游交通工具上的衛(wèi)生狀況(f1)、交通工具行駛過程中的舒適度(f2)、交通工具上的服務設施是否齊全(f4)、是否為乘客提供各類交通保險(f15)、起程的自主性(f13)、提前到達站點的時間(f27)、出游時間(f36)7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64、0.62、0.65、0.63、0.60、0.54、0.60,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行程舒適性的要求,命名為“舒適性”。本因子含義如下:第一,運具在運行過程中要為旅游者營造舒適的乘坐環(huán)境,例如良好的衛(wèi)生狀況、平穩(wěn)的運行狀態(tài)、先進的服務設施等。第二,在有限的出游時間內,盡量選擇快捷交通方式并為游客提供交通保險,以便保障旅游者身體和心理上的舒適性。
(3)影響因子三:準時性
第三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9.94%,公因子權重為0.12,其與發(fā)車準時性(f11)、到達準時性(f12)2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64、0.62,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于交通方式準時性的要求,命名為“準時性”。本因子含義如下:要求所選擇的旅游交通方式在起程、中轉、到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準時性。
(4)影響因子四:安全性
第四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8.36%,公因子權重為0.10,其與夜間運行的連續(xù)性(f9)、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運行連續(xù)性(f10)、事故救援的及時性(f14)、運行的故障率(f16)、運行中的治安狀況(f17)、身體健康的保障程度(f19)、行駛路線的決定性(f32)7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64、0.53、0.54、0.68、0.60、0.49、0.48,本因子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旅游交通安全的較高要求,命名為“安全性”,具體含義如下:第一,保障旅游者的身體健康。第二,運行過程中的治安狀況良好。第三,運行的故障率低。第四,若出現(xiàn)旅游交通事故時能夠得到及時救援。第五,旅游者可以根據(jù)自身與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靈活調整行進路線。
(5)影響因子五:游覽性
第五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7.17%,公因子權重為0.09,其與了解沿途各類旅游信息(f30)1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為0.58,基本反映了旅游者要求在運行過程中可以盡量多地欣賞沿途美景,并且了解沿途的旅游信息,實現(xiàn)“旅”中有“游”,命名為“游覽性”。
(6)影響因子六:經(jīng)濟性
第六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6.00%,公因子權重為0.07,其與票價的經(jīng)濟性(f5)、票價的多樣性(f8)、行李托運費用(f6)3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41、0.55、0.49。本因子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于旅游交通產(chǎn)品價格的需求特征,具體含義如下:第一,票面價格經(jīng)濟實惠。第二,在不同時間,針對不同類型的旅游者提供多種優(yōu)惠票。第三,托運物品的價格經(jīng)濟實惠。
(7)影響因子七:時效性
第七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5.68%,公因子權重為0.07,其與行駛速度(f28)高度相關,因子載荷為0.31,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希望在旅途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以實現(xiàn)“旅短游長”的需求特征,命名為“時效性”。
(8)影響因子八:人性化
第八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4.91%,公因子權重為0.06,其與起程的方便性(f20)、對特殊乘客的人性化服務(f33)、對特殊乘客的特色服務(f34)3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50、0.56、0.64,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旅游交通人性化服務的要求,命名為“人性化”,要求旅游交通企業(yè)為有特殊需求的旅游者提供有針對性的人性化服務。
(9)影響因子九:個性化
第九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4.77%,公因子權重為0.06,其與臨時調整終到站的可能性(f7)、安全檢查的全面性(f18)2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72、0.63,基本反映了當前我國旅游者對旅游交通產(chǎn)品的需求正在向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在檢票與旅游交通工具運行過程等各個旅游交通營運環(huán)節(jié),旅游交通企業(yè)都要為旅游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10)影響因子十:中轉性
第十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達4.47%,公因子權重為0.05,其與是否可以直達目的地(f21)、出游距離(f36)2個變量高度相關,因子載荷分別為-0.44、-0.47。該公因子基本反映了旅游者對于交通工具中轉性的需求,命名為“中轉性”。本因子的含義如下:通常旅游者在出行過程中并不希望優(yōu)先選擇能夠直達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方式,并且在進行中長距離旅游時會更加愿意體驗多種交通方式的聯(lián)合運輸或者同種交通方式的中轉換乘。
本文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旅游者在選擇外部旅游交通方式時主要受10個影響因子的影響,根據(jù)各影響因子在影響因子體系中的權重大小,這10項影響因子分別為:實用性、舒適性、準時性、安全性、游覽性、經(jīng)濟性、時效性、人性化、個性化、中轉性,其中實用性是旅游者最為重視的因素,但其與其它因素的重要程度差別并不明顯。上述研究結果充分反映了當前我國旅游者對外部旅游旅游交通產(chǎn)品的需求特征,希望能為我國的旅游交通、旅行社等相關旅游企業(yè)提升產(chǎn)品質量,為各地區(qū)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科學地進行區(qū)域旅游交通規(guī)劃提供一定的參考。
[1]梁雪松. 旅游消費需求與交通工具選擇的相關性研究—基于高鐵與航空運輸視角[J]. 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12,(11):123-130.[2]翁碧云,卞顯紅. 旅游者旅游交通方式選擇行為研究——以杭州城市旅游邊緣區(qū)為例[J]. 江蘇商論,2012,(3):115-117.
[3]楊駿,蘇紅霞,魏珂. 背包旅游市場對國內旅游交通需求的影響[J].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02):30-33.
[4]詹麗,劉慧. 應用層次分析法優(yōu)化旅游交通方式選擇[J]. 時代經(jīng)貿,2007,5(85):21-24.
《中國科技信息》雜志社官方微信平臺
微信號
ZCKJ1989
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