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被解放的姜戈》因為一個爆屌的鏡頭被勒令停播,觀眾們在電影院屁股還沒坐熱乎,就帶著一種蛋疼的感覺被叫出了小黑屋。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屌爆的昆汀拍出一個爆屌的鏡頭就像理查德·柯蒂斯電影里的英倫搖滾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元素,而將故事放在無羈的西部,手持火器的牛仔們更是可以為所欲為,架空世界的心思都省了。
最終被“剪過”的姜戈又回到了大熒幕,帶著“蛋蛋的憂傷”,接受那些早就看過高清版本的男生壞壞地跟女友說著“喏,就是這里被剪掉了”的尷尬——那些按照自己風格行事的人,僅僅因為來到另一個不健全的環(huán)境之中(中國電影的分級制度遲遲無法出臺,造就了一出又一出這樣荒唐的鬧?。?,便要遭受不公平甚至有些狼狽的待遇,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明白事理的圍觀群眾都會覺得可悲或者可笑吧。
這本雜志轉眼做了十五期了,作為同樣不健全的中國桌游市場,遭遇任何荒唐可笑的事情都不足為奇。當然我們并不應將任何洋經驗強殖到土市場,畢竟還存在著一個消費環(huán)境培養(yǎng)的漫長階段。但是令人頗為無奈的是那些用小氣量做小市場的人(在這個“經營小眾”的市場本應該擁有一種破釜沉舟的大氣度,要不然更沒活路),在他們看來桌面游戲只是投機買賣或者滿足虛榮心的行為。他們每都在吹噓著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像極了那些西部片中躲在酒館陰暗角落里講述著自己“一槍打倒三個”的丑陋面孔,加之周圍那些雙眼混沌的“酒鬼”們對他崇拜有加,就更讓他們認為只要不走到光天化日之下,自己就可以繼續(xù)在那些含混不清的贊揚聲中欺瞞與膨脹下去。但可悲的是,這些人最終的下場都是被那些屌爆的牛仔爆屌,然后再被歷史無情的“審片剪”抹殺掉其可悲的存在。
牛仔身上的快意恩仇與騎士精神對中國人來說即遙遠又模糊,但那些西部片的粉絲依然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當作偶像,拿《虎豹小霸王》當作圣經,墻上掛著牛仔帽或者衣柜下面放著一雙不好意思穿出來的靴子。這些人往往堅定而勇敢,甚至用固執(zhí)去維護品牌的品質與純粹。我的一個臺灣的設計師朋友,他的設計風格一直走美式西部復古的路線,甚至連工作室、店鋪的裝修風格與產品的包裝都全部采用有腔調的實木質感,而他們平時最有興趣的業(yè)余活動就是玩《BANG!》。
最近聽聞《小馬快遞》將要被一刻館引進,這又讓我想起來美國西部那段真實的歷史。這是一份時代需要卻又極具風險的工作,也許拉塞爾、梅杰斯與沃德爾當時不去做這件事情,也不會有別人想要去做,畢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再過個不到兩年的時間電報就將被發(fā)明出來了。但是這三個人依然頂著投資失敗的壓力,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號召了當時一批熱血的年輕牛仔去完成這件從未有人做過的工作。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每一名接受委托的牛仔都不顧一路的艱難險阻,也從未迷茫疲憊,在他們看來自己每一次行動都不僅僅是完成一份委托,更是去交付一個時代的使命。
最終“小馬快遞”這項業(yè)務只存活了18個月,以虧損20萬美元收場。人們也許會慨嘆那三個人的生不逢時,但是又有多少人有機會為一段歷史書寫一筆,有有多少人有機會被那些真正需要他們的人所尊敬、愛戴以及銘記呢?
我們這一生走到頭,最終只會留給別人一個背影,是成為一個屌爆的牛仔,還是做一個被人爆屌的癟三,全看你面對得失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