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群
南京師范大學的楊鑫輝教授是中國心理學史學科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在理論心理學和心理學史研究方面頗有造詣。他作為心理學界的老前輩,仍以“不老松”的可貴精神主編了《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學——50 位現(xiàn)當代心理學家思想選粹》。楊鑫輝一向主張心理學要面向現(xiàn)實生活,要為生活大眾服務。他主持編寫這本書的根本目的也正是為了滿足普通大眾認識和了解心理學的需要。正如他在該書前言中所說:“生活需要心理學,廣大群眾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學,它的主要流派理論思想是什么。這也是編寫本書的動因?!辈贿^,作者沒有直接向讀者陳述心理學是什么,而是把這一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書中論述了50 位具有代表性的現(xiàn)當代心理學家的思想并作了客觀公正評價,目的是讓讀者通過瞻仰心理學大家的思想風范對心理學的本真內(nèi)涵作出自己的詮釋。
心理學自1879年正式躋身科學殿堂以來,一直是學派更迭、人才輩出。正如英國心理學家諾埃爾·希伊在《50 位最偉大的心理學思想家》的前言中所說:“150年前,如果想在一個信封的背面列出歐洲和北美所有心理學家的名字,的確是有可能做到的。而今,擁有心理學學位的人已經(jīng)成千上萬?!边@本書薈萃了自馮特以來50 位世界級心理學的思想巨擘,可謂既全面又有代表性。
首先,在人物選取上注重了全面性和廣泛性。從理論派別上看,所選取的人物涵蓋了結(jié)構主義、意動心理學、行為主義、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生態(tài)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等幾乎所有重要的心理學派別;從研究領域上看,所選取的人物涵蓋了實驗心理、教育心理、發(fā)展心理、人格心理、社會心理、智力心理、認知心理等重要領域;從地理分區(qū)上看,不僅選取了來自歐美的心理學思想家,而且選取了來自蘇俄的心理學家代表。其次,在人物選取上還注重了經(jīng)典性和代表性。書中所選取的50 位心理學家大多是厥功至偉的思想巨匠。有些對心理學學科發(fā)展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如科學心理學的締造者馮特、意動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布倫塔諾、行為主義的旗手華生、精神分析學的鼻祖弗洛伊德、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等;有些對心理學的實踐、應用和推廣功不可沒,如實用主義心理學的代表詹姆斯、“應用心理學的多產(chǎn)的宣傳者”閔斯特伯格、人本主義心理治療的大師羅杰斯、注重實踐的理論家勒溫等;有些在某一研究領域標新立異,如具有“意識的愛因斯坦”美譽的超個人心理學的代表維爾伯、饒有趣味的動物行為學的開山鼻祖勞倫茲、“三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斯騰伯格等。
對于一本好書而言,豐富精彩的內(nèi)容離不開合理的結(jié)構編排。書中的50 位心理學思想家基本上是按人物所屬流派編排的,而且每個學派的人物歸類在一起,給人很強的緊湊感。這樣編排的順序依次是結(jié)構主義心理學(馮特、鐵欽納)、意動心理學(布倫塔諾、胡塞爾)、行為主義心理學(華生、斯金納、班杜拉、勞倫茲)、格式塔心理學(苛勒、勒溫)、精神分析心理學(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妮、弗蘭克爾、克萊因、拉康)、人本主義心理學(馬斯洛、羅杰斯、羅洛·梅、維爾伯)、認知心理學(西蒙、米勒、皮亞杰、喬姆斯基)、生態(tài)心理學(巴克)、積極心理學(塞里格曼)、蘇俄心理學(巴甫洛夫、維果茨基、魯利亞、魯賓斯坦、列昂節(jié)夫、阿納尼耶夫)。另外一些人物難以準確地歸為哪一個學派,只能說他們屬于哪個研究領域。于是作者按照研究領域?qū)λ麄冞M行了編排:把奧爾波特、卡特爾、艾森克、凱利、麥獨孤歸為人格與社會心理領域,把桑代克、杜威、布魯納、柯爾伯格歸為教育與道德心理領域,把加德納、斯騰伯格歸為智力心理領域,把斯佩里、加扎尼加歸為認知與神經(jīng)科學研究領域。這樣的排列方式,不僅顯得內(nèi)容豐富精彩,而且線索脈絡清晰合理,給人“多而不亂”之感。
就每位代表人物而言,作者主要從三個模塊來入手,即“生平簡介”、“主要著作及思想”、“簡要評價”。首先,書中簡要給出了心理學思想家的生平略傳。一個人的早年經(jīng)歷可以影響到他后來的成長歷程。作者通過呈現(xiàn)思想家的成長過程,可以讓讀者了解理論觀點產(chǎn)生的背景淵源。其次,書中著重對心理學思想家的著作和理論觀點作了較為細致翔實的闡述,可謂既全面又主次分明。例如,在介紹馮特的心理學思想時,就從“身心平行論”、“個體心理學”、“民族心理學”和“意志論”四個方面來展開,基本涵蓋了馮特的全部心理學思想。再次,作者不僅對心理學家的思想觀點作了詳細介紹,而且還進行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既看到了貢獻的一面又看到了局限的一面。
《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學》不是一本純學術著作,而是一本通俗性為主、學術性為輔的心理學普及性讀本,可謂雅俗共賞。一方面,作者在思想觀點的表達上力求嚴謹、準確和科學;另一方面,作者在語言風格上盡量克服晦澀難懂、呆板沉滯的學術語言,觀點的介紹力求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使全書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和可讀性。因此,該書不僅適合于心理學的專業(yè)人士,而且適合于心理學的愛好者和初學者,能夠促進心理學的推廣與普及,促進心理學走入大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