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文
高新民不想背叛過去,他總是記著以前的貧窮。小時候讀書經常吃不飽,每天到下午放學,肚皮餓得嘰里咕嚕的時刻,需要趕緊勒緊褲腰帶,然后鼓著精神趕回家,即使冷飯淡菜,他也吃得很香。
讀高中時,高新民在學校住宿,他從家里帶到學校的咸菜,吃到最后盡管已經發(fā)霉,不過他依然要用來充饑。大學期間,高新民依靠助學金,才勉強把大學上完。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從貧困中走過來的高新民,每當看見困難的孩子時,就覺得自己應該資助他們才行。
回到老家新洲區(qū)李集鎮(zhèn)扒屋村,高新民看到自己曾經就讀的村小學校舍十分簡陋,孩子們也沒有課外書籍。他便將自己出版專著《現代西方心靈哲學》得到的10000元稿費,以及2000冊圖書捐給村小學,讓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建立圖書閱覽室。
捐贈自己曾經讀書的村小學,讓高新民感到很快樂,從此以后慈善就成為他做學問、教書育人之外最重要的事業(yè),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只要知道的確需要幫助的人或者學校,他就盡力而為。
在籌建英山縣大畈河慧濟希望小學時,由于自己的積蓄不多,高新民便給他供職的學校華中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發(fā)出一封募款信:“你們都是社會精英,是否該為社會做點什么……”
發(fā)出募款信之后,高新民不斷收到捐款,最終他募得9.35萬元,自己出資1.65萬元,政府配套30萬元,終于建成英山縣大畈河慧濟希望小學。
到第二年,高新民又拿出23萬元存款,想獨資在家鄉(xiāng)興建新洲區(qū)李集鎮(zhèn)扒屋村慧濟希望小學。有幾個建筑商和高新民見面后,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建成他想象的那棟教學樓至少需要40萬元,用他出的23萬元基本無法完成工程。于是,那幾個人紛紛放棄。
后來,高新民干脆把工程監(jiān)理交給弟弟高新文代辦,以便保證質量。將23萬元現金交給弟弟的時候,高新民特意對他說:“這些都是善款,你不要想賺一分錢,建起學校后我單獨給你酬勞?!被蹪MW落成后,高新民給弟弟5000元的報酬。
高新民認為,做慈善要從幫助身邊的人開始,碰到一個幫一個,能多幫一個就多幫一個,經過日積月累,最后也許能夠拯救全人類。高新民的善行就像清泉,默默地滋潤著身邊的人,許多人自愿加入到他的慈善事業(yè),他說這是幸福傳遞。
公司經理金陽,出生于湖南貧寒農家。經商成為富翁后,他得知高新民捐建希望小學,便約了兩個生意伙伴,由高新民牽頭組織,3名社會人士出資25萬元,建起新洲區(qū)鳳凰鎮(zhèn)余寨逸華希望小學。
隨后,出于對高新民低調誠懇慈善之舉的認同,金陽聯合他的兩個生意伙伴,與高新民建立湖北慈善總會逸華教育基金,4人成為基金的主要捐資人,并籌集善款資助貧困學生,尤其是資助困難大學生。
前往國家特困縣竹溪縣匯灣小學考察時,高新民看到孩子們在吃冷飯,咽著發(fā)霉的咸菜,七八歲的孩子特別瘦小,這讓他心里十分苦澀。
高新民希望孩子們能盡量少吃咸菜,使學生告別咸菜成為他的慈善目標,逸華教育基金每年捐2.5萬元給匯灣小學,讓他們租地、請人種菜。高新民說,這是為了培植造血功能,要是單純買蔬菜,我們捐的錢買不到多少蔬菜。
讓高新民感到高興的是,第二年匯灣小學種植的蔬菜和豆角,讓學生每餐都能吃到蔬菜,從而告別吃咸菜的困境。孩子們沒有吃完的豆角,學校就運到市場上出售,竟然還賣得4000元,等到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可以為孩子們買蔬菜。
從中專畢業(yè)后,劉明海在礦井當工人,工作之余他很想考研究生,就鼓著勇氣寫信給高新民教授,表達自己的愿望。對自己的經歷作簡單介紹后,劉明海語氣忐忑地咨詢高新民:“我這樣的學歷,是否能報考你的研究生?”
雖然已經將信寄出去,可是劉明海并沒有抱什么期望。出乎劉明海意料的是,高新民很快就給他回信:“沒有問題,只要你努力學習,就可以報考我的研究生?!睕r且,高新民還鼓勵他,無論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都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
高新民簡短的言語,讓劉明海找到人生的路標,以致全身心地投入到考研復習中。以前劉明海沒有認真學習英語,他的英語基本上從零開始,需要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學習。那段日子,劉明海既要上班,又要抽時間復習功課,休息的機會很少。
感到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劉明海就給高新民打電話,尋求他的精神支持。在高新民的鼓勵下,一年半的考研準備,劉明海堅持到最后,并以總分第4名的好成績考入華中師范大學哲學系。
當礦工期間,劉明海的工資低,沒有多少存款,因而讀研的時候,他的生活十分拮據,高新民便主動提出想資助他1000元。開始劉明海不愿意接受,認為不能隨便要人家的錢財。
“捐助者與受助者之間不是施舍的關系,而是分享幸福。我并非給你錢,而是借給你,你的肩上不要背包袱,心里不要有負擔。但是請你記住,當你有錢的時候,請把這份愛繼續(xù)傳遞?!痹诟咝旅竦膭裾f下,劉明海最終接受資助。收下資助金,劉明海暗自要求自己,將來必須回報高新民,把他的幸福理念傳遞下去。
取得博士文憑后,劉明海在華中師范大學工作,他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資投入到高新民組織的逸華教育基金網站的創(chuàng)建運行中,并逐漸成為逸華教育基金的固定捐資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資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到2012年,高新民已經堅持行善18年,先后拿出工資將近50萬元,并成立慈善基金,傳播幸福理念,與聚集在自己身邊的50多位慈善志愿者共同募集社會善款300多萬元,資助2000多名貧困學生,興建、援建3所希望小學。
“在捐資助學的過程中,我們付出愛心的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备咝旅裥赜谐芍竦卣f,“奉獻是幸福的源泉,隨時都要豐富自己的愛心,在條件允許下努力奉獻,既可以造福別人,也能夠讓自己獲得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