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廿六:和時間為伴,與自己生活。有時寫字,有時行走。
6月6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已經(jīng)記不起,有多少年沒有在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了,許多個這樣的日子,我開始在各種各樣得筆記本上寫下懷念的文字,當我以一種過客的姿態(tài)穿梭在這個南方的小鎮(zhèn),那一街連綿著的粽香,讓我熱忱地迷戀著我記憶中的端午節(jié),那些粽香盈動的記憶,像一只夜里歸巢的鳥兒,從我的心中雀躍而出,撲棱棱飛向遠方的故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沒有龍舟,沒有大戲,主角當然是粽子?!扒迕鞑辶宋绮灏??!奔亦l(xiāng)過端午節(jié),各家門前都插上艾枝,寓意驅(qū)邪避瘟?!八臅r花竟巧,九子粽爭新?!泵總€端午節(jié),奶奶都會包粽子,奶奶在端午的半月前就去蘆葦叢采粽葉了,我和姐姐每次都歡呼雀躍著小尾巴一樣的跟著去,穿梭在蘆花搖曳的海洋,挑選那些葉寬的葦葉采摘。十張一疊,用絲線拴著,掛在竹竿上晾曬,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的竹竿上,滿是葦葉,那翠生生的率綠,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陽光鋪瀉下來,發(fā)出清冷古樸的光澤。端午的前一天早上,奶奶便早早的將粽葉和糯米洗干凈后分開用清水泡著,然后把準備的豬肉肥瘦分開,切成小方條,加入“五香粉”、蒜苗絲、鹽、生抽,拌勻了腌泡著。
午飯后,一桶粽葉、一鍋米、一盆肉、一堆麻線,奶奶就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啦。記憶中,奶奶包粽子的時候神情總是很專注,包出來的粽子極是小巧精致,簡直成了一個個精美的藝術(shù)品。只見她把粽葉有層次的疊放著,再圍成一圈,放入糯米,用拇指壓緊,再把一塊瘦肉放進去,用糯米覆蓋嚴實,最后用一張大粽葉把葉子封好,用絲線緊緊捆住,一只小巧玲瓏的,棱角分明的粽子就誕生了,一連串的動作嫻熟簡練,一氣呵成,包著粽子,也傾注下自己的喜悅和心意。每次我和姐姐都要搶著包,可奶奶不讓,后來我們上小學了,奶奶便準許了,只要別讓米灑到地上。這可樂壞了我們姐弟三個,我們一會包一個又肥又胖的小豬似的,一會又包一個又瘦又癟的小猴似的,每每這時奶奶總會耐心的給我們講解正確的包粽方法,并細細的示范著,眼里充滿了慈愛,我們都認真的學著,慢慢的也便越包越好了,小小的心滿是喜悅。
奶奶包完粽子,已經(jīng)是晚上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給母親了,晚上母親回來后,就把粽子整齊的放入鍋中,倒入一鍋水,再把雞蛋、咸鴨蛋一個個洗干凈放在粽子的縫隙間,蓋上鍋蓋,開始用柴火煮,大約兩個小時的旺火后,母親不再加柴,而是讓灶里德柴自然熄滅,燜上一晚上,讓粽子入味,隨著粽葉的清香越來越濃郁的彌漫開去,我們這些小孩便隔三差五的要揭蓋查看,都被大人們阻止了,但我們?nèi)詴反瞬槐说乇磉_著屬于我們童真,而這個夜晚也變得格外漫長起來。
一到端午節(jié)的早上,我和小伙伴在吃粽子的時候總會比比誰家的粽子最好看,最好吃,那時候奶奶包的粽子總是我們幾個當中最好的,無論是外表還是味道,因為這些粽子里面融入了奶奶太多的慈愛和心思,我總是對它愛不釋“口”:輕輕咬一口,軟軟的,粘粘的,粽葉的清香融合糯米的馨香在口中慢慢融化,久久彌留,肉也香軟透徹,又酥又爛,不油不膩的,口感極好。那是我一生也不能忘懷的故鄉(xiāng)的味道!
端午這天,村里的人總會相互贈送粽子,相互嘗著鮮,共同分享著節(jié)日的喜悅,此時濃濃的過節(jié)氣氛,一種鄰里之間溫馨的和睦便在整個村莊蘊漾開來,使我感動至今,不僅僅是因為這世代延續(xù)著的氛圍,更是因為鄉(xiāng)親們那種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充滿著的敬與愛,讓我受益一生。
如今,已經(jīng)多年沒有吃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奶奶也漸漸的老邁,做事漸漸的力不從心了,由于奔波生活,常年與家人聚少離多,時光荏苒,光陰匆匆,每每端午節(jié)時,聞著異鄉(xiāng)的粽香,我的心中總會悄然泛故鄉(xiāng)端午的粽香,它已轉(zhuǎn)變成一種回憶的滋味,那味道里有我善良可愛的親人,有我童年親密無間的伙伴,是濃濃的親情和悠悠的香味。人生的路都不平坦,我所闖過的坎坷,曾經(jīng)的艱難,深深淺淺的磨礪了我,而關(guān)于故鄉(xiāng)端午的點滴記憶,在我前進的道路上不斷的充盈著我的生命,撫慰著我的鄉(xiāng)愁,深情地將我的一生環(huán)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