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崗
一年一度的汛期又如約而至,不少地方下起了大到暴雨??v觀以往汛期中出現(xiàn)的災情,既因“天公不作美”而成,也與人們防范應對不盡到位有關。今年為做好防汛工作,多地提前出臺了防汛工作方案,并且毫無例外地實行防汛工作問責制,有的甚至設置督察組,督查防汛工作,以杜絕包括“庸懶散軟”在內的工作不力現(xiàn)象,確保防汛工作落實到位,實現(xiàn)安全度汛。筆者以為此舉甚好。
試想,如果防汛人員在汛期表現(xiàn)得“庸懶散軟”—— 作風拖沓、松松垮垮、疲疲沓沓、失職失責,那落實防汛工作恐怕就難了。
不光防汛如斯,任何一項工作想落實,干工作之人都不能“庸懶散軟”。
正是這一道理,使近年來很多地方對“庸懶散軟”拿起了“手術刀”,不僅公布整治庸懶散軟的投訴電話,且嚴厲查處當為卻不作為、當快卻慢作為、當好為卻亂作為等問題,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工作效能。
不過,說實說,如今不少部門單位的“庸懶散軟”之風并沒有完全被剎住。君不見,一些人貪圖享受,不愿吃苦付出,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渾渾噩噩,軟軟綿綿。君不見,一些人“謀人”不謀事,業(yè)績平庸,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君不見,一些人上班時間打游戲、炒股票、聊QQ、開小差,此前不就有媒體報道,某單位一公職人員網(wǎng)上聊天,以至暗訪組站在其身后10多分鐘他都未發(fā)現(xiàn);而這種暗訪視頻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此類情形也并非個例。
“庸懶散軟”為何多年難除,與人們對其危害認識不足密不可分,總覺得它不過屬于小節(jié)問題、小過錯而已,故對其網(wǎng)開一面,懲治不力,出了問題“不打板子”,見怪不怪。
其實,“庸懶散軟”小則礙事,大則礙政。它破壞部門單位的形象和公信力,降低工作效率,貽誤事業(yè)發(fā)展,有鑒于此,對“庸懶散軟”必除之而后快。
如何除之?筆者有言在此:
以制度的強大威懾和持續(xù)的高壓態(tài)勢,促使公職人員時刻繃緊“責任與效率”這根弦,形成摒棄“庸懶散軟”的高度自覺,做到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集中精力干好工作,跑起來干事、跳起來摸高,提升工作效率。
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的作用,制定嚴格的問責制度,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監(jiān)督機制,對辦事拖拉、該管不管、不負責、不擔責者,問責到底,對“庸懶散軟”問題進行監(jiān)督,讓“庸懶散軟”無處遁形。要“刮大風”、“打大雷”、“下大雨”,對有原則不堅持、有規(guī)定不照辦、有職責不盡責之人,堅決給予嚴肅處理。要么干好,要么“繳槍”,不能占著職務崗位不做事、不會做事、做不好事。敢用猛藥,敢動手術,方可避免“庸懶散軟”這種病蔓延。整治“庸懶散軟”,不“狠”一點不行,非“零容忍”不可,只有這樣,才能換取各項工作的“零傷害”。
“庸懶散軟”是常見的多發(fā)病,也是難治的慢性病,屬“頑疾”一類,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幾無可能,故當不懈地長期抓下去,絕不能只刮一陣風,只打一陣雷,只下一陣雨。
誠哉,此言。
責任編輯:戚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