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生病了需要吃藥,但吃下去的藥被吸收了多少,您可能未曾注意過。不同藥物被人體的吸收、利用程度千差萬別,這與藥物的性質(zhì)、服藥方法等有關。如果我們能為它鋪平道路,清掃障礙,藥物吸收會一路暢通。
藥物的吸收過程,有點像我們坐車上班的過程。如果我們是藥物分子,那藥片等口服劑型就是我們的車。服藥進入胃腸道,就像我們開車上了路,而我們上班的地方是小腸(多數(shù)藥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到了小腸,我們必須從車上下來(藥物以分子形式釋放出來),跨進單位大門(藥物以分子形式跨過腸上皮細胞層),進入辦公室(藥物分子進入血液),吸收過程才算結束。
選對時間,輕松上路。如果在高峰時間出門,路上車多,上班過程就不順暢。飯前1~2小時和飯后2~3小時是空腹服藥時間,一些藥應在這些時段服用,避免“路障”——食物影響其吸收。體內(nèi)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早晨7~8時,此時用地塞米松等激素能減少對體內(nèi)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不僅利于起效,還能減少不良反應。
用水沖服,加點動力。服藥片不喝水,只干咽,可能會傷害食道,出現(xiàn)副作用。就好比汽車沒了油,要靠人推才能動,還可能損傷車。干吞藥片會使其黏附在食道黏膜上,引起異物感,甚至造成局部損傷。用溫開水送服藥物,能起到潤滑作用,避免損傷。此外,藥物一般以分子狀態(tài)被吸收,喝水能幫助完整的藥片或顆粒劑溶解,有利于被分解、吸收和利用。對撲熱息痛、布洛芬等藥物來說,服藥期間多喝水還能達到“稀釋”肝腎毒性的作用。服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片時,多喝水還能預防結石。
選對姿勢,把握方向。開車時需要握緊方向盤,服藥時也應該有正確的姿勢,讓藥物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躺著服藥,藥物不僅不能順利進入胃腸道,還可能長期停留在食道上,引起潰瘍。如果站著服急救藥硝酸甘油,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發(fā)生危險,坐著服藥就能預防這一問題。
先來后到,避免撞車。如果大家在同一時間過路口,容易出現(xiàn)交通事故。服藥也是如此,如果能想辦法分散,吸收就會更好。為了能更容易吸收,藥物被制成了不同的劑型。如口服液是藥物溶解在液體中制成的,利于藥物吸收。泡騰片或分散片等入水后,藥物能迅速分散成微?;蛉芙?,也有利于吸收。有些藥物同時服用,還可能出現(xiàn)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應,這時要注意避免同用,如鈣片不宜和沙星類抗生素同用,否則會影響藥效。中西藥服用時間最好間隔半小時以上,以免相互影響。
科技創(chuàng)新,助力吸收?,F(xiàn)代藥物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構建“納米給藥系統(tǒng)”,能使一些藥物水溶性差、吸收差的問題得以顯著改善,同時還可能使藥物具有更為神奇的功效。納米技術可通過減小藥物微粒大小等,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速度和程度,有利于藥物的吸收;另一方面,納米技術可改變微粒的性質(zhì),促進其與小腸黏膜的接觸,或直接跨過腸道上皮細胞層,或通過淋巴系統(tǒng)跨過腸道,進入另一側的血管中,從而顯著提高藥物的吸收,而藥物吸收是其發(fā)揮治療效果的前提條件。目前國外已有多種難溶性藥物通過納米技術明顯提高了口服吸收率,并應用于臨床。可以相信,納米給藥系統(tǒng)是未來的“概念車”,可以使藥物吸收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