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堅
一
那天,隨單位男女老少同往市郊,其中一個項目,便是參觀×氏宗祠。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百家姓中的每一姓,幾乎都是“故家大有聞人”,×氏自也不會例外,既有“三代尚書”,也有“一代帝師”。還有一副對聯(lián)寫著:“子為天子門生,夫有門生天子?!比绱诉@般,“先前闊”是不必說了。而×氏宗祠欲將古今熔于一爐卻又很難兼容的格調,則使我感到不倫不類。
祠堂正殿上并排掛著的匾額,不但有“一代帝師”、“三代尚書”,還有“人大主任”,將古代的現(xiàn)代的都壓在同一平面上了,似有點“現(xiàn)代派”的氣息;回頭看到的,卻是“財政廳長”、“司法廳長”與“兄弟廳長”的匾額,前兩位分別管財政與司法的廳長是新中國的,后兩位互稱兄弟的廳長卻是舊中國的,一概都稱“榮任”,也可謂一視同仁,“國共合作”了。匾額上能讓人一目了然的只是官銜,頂有這些官銜的人之大名并不引人注目——這倒是很像當今某些官員的名片——更不待說什么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建樹了。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似乎不該是貫穿于不同“官銜”之間的那種唯官是榮的氣味兒。
二
有篇文章敘述中秋之前,一盒剛剛出爐的包裝極其精美的月餅之悲慘經(jīng)歷:作為豪華禮品,它先被A送到B家,后被B送到C家,再被C送到D家,其后又由D送到A家……這是月餅“自述”,算是虛構,也可稱為假托,凡食人間煙火之人大致都能窺見其藝術的真實。
說其真實,亦有往事可為佐證。好些年前,曾有領導在某機關傳達上級文件的干部會上情真意切地說:“節(jié)日快到了,請大家不要給領導送禮,尤其不要送月餅。”這位領導說到“尤其”二字之時,是突然提高了聲調的,情緒也頓時亢奮起來。他說:“有的月餅送來送去的,也不知道轉送過多少次,都送得發(fā)霉長毛了。”
我忖度,這位領導一定收到過這種包裝極其精美卻不知道已經(jīng)被轉送過多少次的長了毛的月餅。而且,當他看到那些已經(jīng)長毛了的月餅之時一定相當惱火,以至時過境遷,余怒未息。
三
有領導作文,寫到樹與藤的關系。他是贊賞藤蘿的,意思大概有兩層,一是贊賞藤蘿緊緊圍繞大樹,二是贊賞藤蘿努力攀升向上。宋神宗曾向同修起居注的大臣問治亂之策。滕甫言及“朋黨”,說這玩藝兒直接關系到天下的“治”與“亂”。宋神宗或許想起了唐代的裴度,說:“卿知君子、小人之黨乎?”滕甫便提出了他的“朋黨”論:他是認為“君子無黨”的:“君子無黨,譬之草木,綢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彪λf“綢繆相附”的“蔓草”,類同上面說的“藤蘿”。較之傲然于蒼穹的“松柏”,需要依附于“大樹”的“蔓草”,少了點獨立的品格。
贊賞藤蘿的領導,或許未曾想到過滕甫的“蔓草”與“松柏”之喻。
四
現(xiàn)已退休的《文匯報》雜文編輯朱大路近來常在香港《大公報》發(fā)表雜文,看到一篇談“笑”的,其中一節(jié)說及“某個新貪官的‘悔過書,有許多段落,抄襲某個老貪官的‘悔過書,造成句子大量重復”。他摘錄了三個小節(jié)作比較,有的只是個別文字的更改,例如把“真的糊涂”改成“真是糊涂”,有的卻是只字未改,于是感嘆:“這世上,‘腐敗會蹈常襲故,步步跟進,連‘悔過也鸚鵡學舌,句句模仿,如此‘悔過,讓人看不清‘過在哪里,‘悔在何處?!?/p>
對于大路先生的“感嘆”,我有一點不同意見。簡言之,那新貪官其實未必就是“抄襲”或“模仿”了老貪官的。如今這個世道,不少東西都有現(xiàn)成的套子,論文有“制式”,報告有“模式”,說不準“悔過書”也有一定的“制式”或“模式”呢,只是沒有公開而已。貪官們專在一個“貪”字之上,寫“論文”作“報告”之類的事都由別人代勞了,知道寫“悔過書”時不再有人代勞,平時留點小心眼,悄悄地背下幾段制式“悔過書”以備不測,不也順理成章?俗話說,學了羊癇風,還能賴賴賬呢!
順便說說,大路先生那篇文章,叫做《寫在“笑”的邊上》,本文的標題,是從他那邊“套”過來的。
【原載2012年12月27日《北京日報·雜文》】
插圖 / 前“腐”后繼 / 李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