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我做大學教師,給研究生入學考試出題時,有30分我是要“送”給他們的,比方說: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巨頭是誰?《哈姆雷特》是誰的作品?剩下的70分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有一道題我是這樣出的:有一位作家寫過一篇小說,內(nèi)容是這樣的——有一天,一座摩天大樓的樓頂上站了個女孩,穿了一條雪白的連衣裙,她要跳樓。這時候樓下聚集了很多人,警車和電視轉(zhuǎn)播車都開來了,大家在下面跟女孩對話,希望她不要輕生,要她在樓上別動。等到樓下的人越來越多,媒體、警察都到齊了的時候,女孩從樓上跳了下來。在跳下來的一剎那,她的背后張開了一個紅色的降落傘。忽地一下,這個漂亮女孩就被媒體包圍了。然后這個女孩說:“我剛才做的是一次行為藝術,我的名字叫白云。這次行為藝術非常成功,謝謝諸位的合作?!本炀蜌鈮牧耍骸盀榱司饶?,整個交通都堵塞了,你還在這兒說什么是行為藝術?”然后把她關起來了。女藝術家就在監(jiān)獄里抗議,說警察不懂行為藝術。這時候來了公安局宣傳處的一個人,把她請到一個單獨的房間里面,然后把門一鎖,說:“白云,我也是一個藝術家,我今天也有一個行為藝術,叫‘把女藝術家關進牢房?!蔽蚁旅娴念}目是這樣的:“請以此例談一談你對藝術的看法?!蔽覜]有標準答案,隨便談,我只看誰談得好。
人文學科是沒有標準的,比方說“《紅樓夢》的主題是什么”,有標準答案嗎?沒有。
人文學科的意義在于什么?在于啟迪智慧。我的入學考試有三個特點:第一,不考標準答案,我看你的思維能力。第二,我的考題也沒有標準答案。第三,我把我所有的課程集中在一年上完,第二年讓學生去上選修課,第三年寫論文。每個學生要選一個題目并根據(jù)題目寫5000字的論文,然后到課堂上去講。講完以后,其他同學都必須批判他,只準批判,挑他的毛病,然后他來答辯。他答辯完了以后,我做一個總結。所有的學生都講完了以后,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所有的學生批判我,必須批判我,然后我答辯。
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是微不足道的,千萬不要把“已知”當做“全知”。人類有很多很多的“未知”,所以,教給學生“能力”遠比知識重要,也遠比“專業(y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