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 維 本刊特約通訊員 陳小雙
土家山民“過趕年” ,日子越過越紅火
□ 黃 維 本刊特約通訊員 陳小雙
在大巴山南麓、宣漢縣境內(nèi)居住著一群住吊腳樓、著紅綠衣服、喜唱薅草鑼鼓、愛跳擺手舞的土家山民,他們世代居住在這片大山之中,在征服自然和鬼神崇拜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在年俗文化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土家語稱過年叫“起嘎”,過趕年(亦叫過大年),土語叫“起老嘎卡”。據(jù)土家族人介紹,他們每年都會提前一天,意為“過趕年”。一般是臘月二十四,對聯(lián)把門齊。土家山寨戶戶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年豆腐沖漿水清,豆腐多又硬,才是好兆頭。臘月二十六,家家“炒米”熘。炒米白,團馓起得好,預兆來年運氣好。臘月二十七,宰鴨又殺雞。每只被殺的雞要扯一點毛,并粘上血貼在土地祠上,叫感謝土地。臘月二十八,戶戶打年粑。蒸粑粑上氣快,粑粑糯喜泡多,兆頭才好。臘月二十九,過年樣樣有。這一天男人要上山為祖墳送年飯,回家途中要撿拾柴枝,意為抱柴(財)歸家,女人則在家張羅。
殺年豬是土家族迎新年的一項重要準備,相傳過去山民家里都比較窮,不能經(jīng)常吃肉,他們就選擇在每年的冬、臘月間集中殺豬,以祭拜諸路神君和祖先,也順便改善下伙食,這一段時間是屠夫們最忙碌的時間。土家族殺年豬是很講究的,逢“四”、“六”或者“亥”日不能殺豬,據(jù)說在不能殺豬的日子里宰殺了豬,來年家里喂養(yǎng)的豬就長得不旺相(長勢不好的意思)。一頭豬一般都有兩三百斤,一時半會兒肯定是吃不完的,聰明的土家山民發(fā)明了多種有效保存的方法,諸如熏臘肉、灌香腸等。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送灶前后至年三十,土家山民們會有一次例行的衛(wèi)生大掃除,俗稱“掃陽塵”,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前屋后屋里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場壩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挑陽溝)。這一天,土家山區(qū)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不僅包含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也展現(xiàn)了他們對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