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萍
機械制圖教學,應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途徑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通過前置任務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第二,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第三,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機械制圖前置任務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多媒體《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yè)中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基礎課,它主要培養(yǎng)學生看圖、畫圖、空間想象力和應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苯處煹慕虒W是為了讓學生畢業(yè)后可以持續(xù)發(fā)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需要,也是未來社會對各類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改進教學方法,關鍵是要把教與學兩類活動真正組成共時、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使學生自覺地活動,積極參與探索,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目標、形成策略、完成任務、反思過程、自我矯正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即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機械制圖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一、通過前置任務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毙睦韺W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在單調枯懆的課堂上增添好玩的學習內容,能在學生玩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影響引導他們,讓他們在玩耍的快樂中,發(fā)現(xiàn)到自己知識的不足,產生興趣的需要,從而主動的去探求知識,積累知識,由被動的“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那玩豈不是一舉兩得嗎?而這好玩的內容就是通過前置任務的布置來實現(xiàn)的。例如,筆者上“表達與識讀截切體——球”這節(jié)課時,筆者在前置任務中要求學生分組準備球體的不同切割方法,自制實物模型和從網上尋找多媒體課件。同時,要求根據(jù)模型畫出三視圖,尤其是把截交線部分要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那一組準備的充分那組有學分獎勵。球體是學生從小就接觸到的物體形狀,尤其是男生,對兵乓球、籃球都很熟悉,學生真的很感興趣,筆者的前置任務被學生欣然接受并完成了。
設置前置作業(yè)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著名數(shù)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蓖瓿汕爸米鳂I(yè)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教師對前置任務的設置是否成功,將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產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同時,設置前置作業(yè)時必須做到完成此前置作業(yè)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我價值感。首先,前置任務必須是恰當?shù)娜蝿蘸妥鳂I(yè),難度必須是他們可以接受的,并要和他們當時的需求、能力相聯(lián)系。我們應把每一個艱巨的任務,分解成他們可以接受的小任務,這樣效果會更好。其次,前置任務要來自于生活,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且學生操作起來很容易,對學生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再次,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除了學生個人通過自主學習的一些任務外,還要布置一些必須是通過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以此鍛煉學生合作能力,同時學生分組時要盡可能使每組都有通學生和住校生,這樣上網查資料比較方便;最后,一定要有相應的獎懲措施來督促完成,如獎些學分或累計學分一段時間后給點物質獎勵。當然如不完成的小組則要扣學分,并要加罰作業(yè)量等。
二、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一個老師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學生,所以要成立學習小組,例如一個班有48人,那可分成6組,每組8人,每組都有不同成績的學生,層次分明,同時每組都要有住校生和通學生,選一個較負責的組長,每節(jié)課由他為組內的學生打分起組織監(jiān)督鼓勵作用,以防學生討論問題的時候趁機講空話,成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前置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帶著自主學習的成果“已知、不定和未知部分”進入小組合作,首先,在小組內以某一位或兩三位同學為中心發(fā)言人,闡述自身學習成果中的“已知部分”,其他成員聆聽、校對,找出差異,提出疑點;其次,各自出示“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在小組范圍內展開討論、交流和切磋,利用共有資源,縮小“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試圖解決疑點,進入組內合作。在組內合作的基礎上同樣帶“已知、不定和未知部分”進入小組討論。首先,交流“已知部分”,以求得更大范圍的肯定和商討;其次,亮出“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尋求組間的確認和解決;最后,將組間討論結果通過課堂展示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以提問等方式進一步確認“已知部分”;同時將“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展示給全班同學,以尋求組間的互補性和組間交流的不充分性;接著在全班參與的前提下解決“未知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引導、點撥和講解等方式來解決。例如,在教學“表達與識讀截切體——球”這節(jié)課時,學生帶著就如何求作球被正平面、水平面、側平面切得的交線的步驟的問題進入小組互相討論和交流,筆者則巡回指導。筆者發(fā)現(xiàn),制圖學得好的同學在為基礎差的同學講解,基礎好的同學在其中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獲得了成就感,基礎差的同學得到了指點后激起了競爭意識,這樣各有收獲??梢?,個體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和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獨立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之間分享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當完成了一些學習任務時,應鼓勵學生彼此展示學習成果,既可以鞏固他們的學習所得,又可以互相學習。所以,緊接著筆者就叫每組指定一組員上來展示他們小組的前置作業(yè),可以用實物投影、多媒體課件等都可以。在各組展示后,筆者就給予及時的反饋、評價和贊揚。以便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取得進步,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同時,學生組與組之間相互點評,讓學生自己來發(fā)現(xiàn)改正錯誤,而筆者總評,如球被正平面、水平面、側平面切得的交線時,學生對被側平面切得的交線時的交線畫法不理解,所以筆者在學生的基礎上重新講解一遍,總評時筆者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投影。這樣一來全班大半數(shù)學生都能接受了。
總之,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滿自信。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
首先,利用多媒體或實物模型優(yōu)化課堂教學。機械制圖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老師有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單純的語言講述,多媒體所展現(xiàn)出的色彩鮮艷、畫面活潑的效果,它所創(chuàng)設情境具有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觸發(fā)學生的想象,有利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還可以保證在一定時間內給學生傳導最多信息,使他們提高效率。例如,“表達與識讀截切體——球”這節(jié)課教學時,筆者在總結時就如何求作球被正平面、水平面、側平面切得的交線的步驟時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里有球體被正平面、水平面、側平面切割的動畫和畫圖步驟,很是直觀明了,易被學生接受。其次,采用研究式、活動式、討論式、啟發(fā)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如在講述圓柱與圓柱正交的相貫線畫法時,可結合實際生活中的自來水管接頭來啟發(fā)學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相貫線的特性從而明確圓柱與圓柱正交的相貫線畫法。再次,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對教材進行處理,對習題冊的作業(yè)布置因人而宜。現(xiàn)在的省編教材由于是采用項目教學法編寫的,尤其是點、線、面的知識點隱藏在幾何體的識讀上,沒有以前的教材那么由淺入深,所以筆者認為可對教材進行取舍,按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備課。同時在習題冊作業(yè)的布置上,也要是因生而宜,基礎差的做基本題,基礎中等的做中等題,基礎好的全部都做,這樣既能保證作業(yè)的完成度,也可以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就感而不致于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總之,要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索學習并獲得不同的發(fā)展,就必須營造一種自由的、輕松的、開放的探索氛圍,促進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做到多讓學生去做。例如,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讓學生自學;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討論;問題讓學生思考;結論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結構讓學生構建;在引導學生探索時,教師要注意樹立學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進行制圖。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嘗試操作,先做先為,自己決定探索方向,要誘導聯(lián)想,捕捉靈感,在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始終以“學生組織者”的身份出現(xiàn),為學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實現(xiàn)的空間。“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老師成了“導演”,學生成了真正的“演員”,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全體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在和諧交往的小組中各顯其能,激發(fā)了他們交往學習的潛能,也使老師從緊張的課堂中得到了放松,給學生一個美麗的課堂,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潡,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閆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yōu)化策略.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3]王惠.教育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4]黃偉.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探析.
[5]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