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每一段愛情,都獨一無二。有的愛,清素如蘭;有的愛,華麗如牡丹。讀著你那細膩的文字,只覺得有一株嫩芽,在早春里,安靜卻又生機勃勃地綻放著。
或許,這位歷史老師,是第一位被你用特殊的視角來欣賞的異性。相信,你所說的那位他,一定非常優(yōu)秀,知識淵博,幽默風趣,工作勤奮,關愛學生。加上你是用那雙帶著愛意的眼睛去看待,那位老師自然成了你眼中最可愛的人。
不知道這世上,是否有愛情教科書?如果有,不知道那本“教科書”上是否會寫,當自己感覺充滿愛意時就必須要去表白?林老師可不贊同這一點?;蛟S在很多電影、電視里,表白是最精彩、最“順理成章”的環(huán)節(jié),但試問,如果愛情真的成為一種“程式化”的東西,你還會那么向往愛情嗎?或者說, 愛情還會那么有魅力嗎?
每一份愛情,自有屬于它的生命軌跡。春天,花芽慢慢綻放成花;夏天,繁花盛放;秋天,由花而果。夏日的繁盛終會到來。既是早春的嫩芽,或許不該過早地將它催成夏日的繁花。
愛,不一定要表白。很多時候,等待是愛情的必修課。因為等待,你可以從容地思考,于你而言,除了因他而激動,愛他什么?因為等待,你可以從容地思考,那個他,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因為他的閱歷而帶給你的外面的世界的精彩,還是因他的能力而讓你對未來更有信心?你期待的,是棋逢對手式的默契,還是享受長者般的呵護?如果是后者,或許你更需要的,是自我的成長。因為等待,你還可以思考,如何去愛,除了表白。退一萬步說,假設你真的去表白,你覺得那個“他”,作為你的老師,會是如何感應?是與你一樣欣喜,還是要費心思考既明確又不讓你受傷的拒絕方式?
各國的法律,都規(guī)定了法定的結婚年齡。各國的規(guī)定不完全一樣。或許因為不同國家的人,因著地理、人文環(huán)境的不同而作出了相應不同的規(guī)定。在此時與你說這個,或許你會覺得太早,會認為那些條文簡直是捆綁意志的繩索,其實,非也,那是觀景陽臺上的欄桿,讓我們欣賞美景時不會意外跌落;是摩天輪上的安全帶,讓我們安全地享受冒險的刺激。
或許,你最擔心的,是“錯過”你的那位“他”。借用一句老話:屬于你的,一定會在前方不遠處等你。如果“他”是一位內心成熟、真心愛你的人,一定會等著你慢慢成長,等到你如花盛開的季節(jié),和你一起享受愛情。如果他只是在你生命中一閃而過的愛情“代名詞”,至少,留下的,可以是照片,更可以是內心的那份美好。
讓每份愛情擁有屬于它的季節(jié),就如每一顆星星都有屬于它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