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綺
“阿嬤(注:奶奶)走了。”深夜里,阿爸來電,聲音哽咽。
連夜搭車南下,車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張布滿風霜、歷經(jīng)滄桑的面龐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滲出淚水,才逐漸模糊……
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臺灣的僻遠鄉(xiāng)村,痛苦必定與貧窮緊緊纏結(jié)在一起,像一張蛛網(wǎng),盤踞住一個家庭,從這個角落擴延到那個角落。
身染癆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陰暗的小屋,不時發(fā)出陣陣劇咳聲。受不了貧病拖累的阿母,終于狠心丟下病弱老小,遠離家門。一家的重擔,全落在瘦小的阿嬤肩上。每天,天色微亮,阿嬤就推著一輛破舊的嬰兒車出門,巡街掃巷撿拾一些可以賣錢的破銅爛鐵。
這是我的童年記憶,記憶中蘊藏著童年時期對貧窮的自卑與憎惡。
從小,我就覺得自己不如人。一個不能賺錢的阿爸,一個撿拾破爛賴以持家的阿嬤,這樣的家庭組合讓我感到卑微,我總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初中時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強烈的時期。我?guī)缀醯昧俗蚤]癥,從不與同學往來,怕同學了解我的狀況,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嬤,她的謀生方式簡直令我羞恥。
平時,最怕與撿破爛的阿嬤在街頭巷尾不期而遇,她那蓬松的亂發(fā)、滿臉的塵垢,乍看之下像是瘋婦一般。有一次,我與阿嬤在街上偶遇,她親切的召喚,引起路人對我行注目禮。當下,我覺得難堪極了,紅熱的臉,像被一塊燒紅的烙鐵印上,灼痛不堪。從此,老遠見到阿嬤的身影,我便閃到了另一條巷道,生怕面對阿嬤溫暖的眼神。大庭廣眾之下,阿嬤的臉,成了我的夢魔,仿佛是惡魔的猙獰面貌,令我厭惡、害怕。
一次,老師要到家里做家庭訪問。我心中緊張極了,怕長期以來建構(gòu)的帷幕一下子被揭露了。當天,我約好老師來訪的時間,刻意支開阿嬤。偏偏,就在老師訪談結(jié)束準備離去之際,阿嬤突然推著嬰兒車出現(xiàn)在門口,車上一大堆廢紙、鐵罐。“你是?……喔!老師喔,我是她阿嬤啦,進來屋內(nèi)坐啦!”阿嬤熱情地招呼老師,一旁的同學卻露出詫異的表情:“原來她就是你阿嬤呀!”仿佛沉積已久的謎底,終于揭曉。那眼神,是驚訝,是嘲弄,是……頓時,我覺得受到極大的羞辱和傷害。
送走老師后,我沖進小院,將阿嬤的嬰兒車翻倒在地,憤怒地將滾落地面的鐵罐踢得鏗鏘亂響,瘋狂咆哮著:“為什么你是拾破爛的?為什么你要這個時候回來?為什么你要讓我在同學面前丟臉……”
當下,阿嬤愣住了,眼睛眨了眨,隨即蹲下身去撿拾散落一地的廢紙、瓶罐。阿嬤的淚,一滴一滴落在塵土上。
初中畢業(yè)后,我離家住校,靠著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大學學業(yè)。那段日子,我親身體會到經(jīng)濟窘迫時的難耐,終于理解阿嬤對金錢的迫切與拾荒的無奈心情。
大學畢業(yè),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經(jīng)濟獲得改善,我總是將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嬤不必再為生活奔波,不止一次勸阿嬤不要再去撿破爛。阿嬤卻說:“有什么不好?當成運動,老人需要活動筋骨,才不會生病?!?/p>
起初,我實在不能理解阿嬤的固執(zhí)。直到有一次,我與阿嬤上街,阿嬤看見一個鋁罐,本能地彎下腰去,卻被我用力拉住。我看到阿嬤的眼神從原先乍喜的光彩轉(zhuǎn)為黯淡,我終于明白一件事:“撿拾”已成為阿嬤生活的一種慣性,即使經(jīng)濟無虞,在她的深層意識中也潛藏著一份莫名的執(zhí)著,是一種苦樂交雜的情懷。理解了阿嬤的心境,我不再堅持要求阿嬤改變什么。
去年,我?guī)е杏鸦啬喜坷霞?,在車站巧遇阿嬤?!鞍?!”我高聲喊她。阿嬤回頭,滄桑的臉龐露出欣喜,她佝僂的身子依附著那輛嬰兒車,兩者之間,仿佛是難以分割的宿命。
當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時,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緊張,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我不是她阿嬤啦!”
望著阿嬤慌張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淚水。童年的記憶像一把利刃,同時戳向阿嬤和我的心房。我上前摟住她的肩,親熱地對她說:“你不是我阿嬤,是誰的阿嬤?”阿嬤看著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閃爍著淚光。
夕陽的余暉映照著阿嬤銀灰的亂發(fā)和布滿皺紋的臉,黑黝的臉龐映出油亮的光彩。阿嬤笑咧了嘴,露出沒有門牙的牙齦,那燦爛的笑容真美,恰如絢麗的晚霞。
那是一張動人的臉;一張堅持、固執(zhí),不向環(huán)境低頭認輸?shù)哪?;一張刻著艱辛歲月,卻無怨無悔的臉。
(選自《北方人》 2009年第4期,有刪節(jié))
點讀
《只有歲月才能讀懂》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懷人散文,它以樸實無華的筆觸刻畫了一個為支撐貧困家庭而備嘗艱辛的阿嬤形象。全文采用倒敘手法,通過矛盾沖突,借助細節(jié)描寫,把阿嬤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收到了情真意切、撥動心弦的效果,頗值細細品味。
我深信,每一個有良知的讀者從文章一開始,了解到瘦小的阿嬤要支撐起那樣一個家庭時,惻隱之心都會油然而生。然而,“我”面對這一慘淡家境卻只有“自卑與憎惡”。到了初中時代,阿嬤的謀生方式竟然令“我”羞恥,“阿嬤的臉,成了我的夢魘,仿佛是惡魔的猙獰面貌”。后來一次,“我”因為“自尊心”受傷,竟然“將阿嬤的嬰兒車翻倒在地……瘋狂咆哮”。在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有懵懂無知的時期,但會慢慢成長,會慢慢理解美丑,會慢慢分辨善惡,會長大,會理解,會感恩,會付出,會懂得愛的真諦。當“我”成熟后,對阿嬤才有了徹底的理解:“撿拾”已成為阿嬤一種生活的慣性,一種苦樂交雜的情懷。
這篇交織著親情與人生感悟的美文,它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留有一曲令人追憶的悠揚童謠,不要強求,不要苛求,畢竟這一切“只有歲月才能讀懂”,讀懂親情,讀懂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