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作為一名從教十七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多次擔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級管理中,我從生活中擷取德育工作的靈感,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一、疏導勝于防治
大禹治水,重在疏導。學生的思想工作如同河道,不疏不導,一旦堵塞,洪水泛濫,后果不堪設(shè)想,可見疏導勝于防范。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時,我會利用學科優(yōu)勢,通過學生日記了解班級全班學生總體思想動態(tài),把握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情況和問題,及時找學生談話,幫助學生找出癥結(jié)所在,疏通學生的思想障礙。我還利用班會模擬法律課堂,向?qū)W生宣傳法律知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垂柳、 白楊各有所長
垂柳婀娜,白楊偉岸,可謂各有所長。這正如我們的學生,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成長,不同的家庭土壤所培育的結(jié)果各不相同,再加上學生自身存在的個體差異,使學生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工作中我力爭“一碗水端平”,對學生一視同仁,從不歧視或排斥任何一名學生,盡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挖掘?qū)W生的潛力,哪怕是些許的成績,都給予表揚或鼓勵。我教過一個學生,由于智力稍有些欠缺,學習成績總是落后,但這個學生老實厚道,勞動能力強,對于他這些優(yōu)點,我公開給予高度的評價。同時,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找一些簡單易答的問題提問他,每當他回答上來時,我都鼓勵他,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他對學習的興趣,成績也相應(yīng)有所提高。
三、加糖的咖啡,味道也香甜
咖啡雖能提神,味卻苦,如果適量加些糖,其味不可同日而語。 在擔任班主任初期,我曾試著用“高壓政策”代替“懷柔政策”,沒幾天,我發(fā)現(xiàn)此招不靈,這濃濃的苦咖啡,學生根本咽不下去。隨之,我改變策略—用愛心去感化學生,多去了解他們,關(guān)心他們,愛護他們。哪個學生生病了,我會帶上祝愿和一些水果看望他;哪個學生落課了,我會主動給他補課;哪個學生家里有困難了,我會和班干部商量解決的辦法……時間一長,我和同學們的心貼近了,自然而然,他們也接受了我。有一件事,對我觸動頗深。記得班級里有名學生偷拿了同桌的十元錢宴請好朋友。經(jīng)過調(diào)查,確認就是該生所為后,我沒有在班級公開他的名字,也沒有公開批評他,而是給他機會叫他主動承認錯誤,他卻沒有承認錯誤。第二天早自習時,我對同學們說:“偷錢的同學已經(jīng)承認了錯誤,并委托老師將錢還給丟錢的學生。這個學生雖有不足,但也有優(yōu)點?!畯哪膬旱?,就從哪兒爬起。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勇敢,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勇于改正,這一點值得同學們學習。希望同學們從這場風波中吸取教訓,學會做人的道理。”當時,我注意到這個學生為之一顫。下課后,他主動找到我,坦白了事實,并涕淚交流地向我承認了以往的所作所為,我和他長談了兩個多小時,他表示要痛改前非,第二天他又主動找來家長與我溝通。從此,班中再無丟失現(xiàn)象了。正是這件事,使我堅信一個道理:“加糖的咖啡,味道也香甜” 。
知識來源于生活,經(jīng)驗亦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撲捉德育工作的靈感,能為教師順利開展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chǔ)。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