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仙
培田,一個只有一個姓氏、一脈相傳了八百多年歷史,一度在外界的視野里消失,而近年來又使許多人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村莊,是一個迷。這個謎一樣的村莊與宏村、周莊、烏鎮(zhèn)、婺源齊名,更以其純樸、醉人的田園風光吸引著追尋美麗的人,目前知道她的人并不多,所以還沒有蜂涌的人潮,想一尋陶先生筆下真實的“世外桃源”風景,千萬不要錯過她。
風光優(yōu)美·指數(shù) ☆☆☆☆
空氣清新·指數(shù) ☆☆☆☆
原始保存·指數(shù) ☆☆☆☆
可 進 入·指數(shù) ☆☆☆
一個只有一個姓氏、一脈相傳了八百多年歷史,一度在外界的視野里消失,而近年來又使許多人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村莊。這是一個謎。在我們看來,它的存在是應當在當?shù)氐奈幕l(fā)展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可奇怪的是,幾年前,外界的許多人都不知道有個培田。我想,這肯定是歷史的過錯。
千米古街,“民居一線天”的小巷
我們沿著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來到村莊的居住中心,發(fā)現(xiàn)培田的居民愛美,這里處處顯著畫意,花樣繁多的木刻雕窗鑲嵌在灰褐色的高墻內(nèi),色澤明快的門神挺立于飛檐翹角的威武門庭上。每家每戶都愛在天井中央種上各種花草,幽幽庭院內(nèi)到處洋溢著和諧。
千米古街是被稱為 “民居一線天”的一條小巷,地上布著整潔精致的鵝卵石,兩邊留有排水小溝。這里曾是培田最熱鬧的商業(yè)中心,沿街兩旁皆是老式店鋪的房子,大開著木門的窗和突出的延臺,據(jù)說全是擺貨物招攬生意的樣式,但是如今都關閉著,只有墻上褪了色看不分明的老式招牌,依然留著過去商貿(mào)繁華的印跡。
行走在這條安靜的古巷上,時光仿佛流轉(zhuǎn)到從前。一家剃頭鋪子依然開著門,上了年紀的師傅用傳統(tǒng)的剃刀和剪子為村里的老人理發(fā)修面。鋪里的每件物品,都印上時光的印跡,陳舊但又親切,如同鋪中的兩位老人,面對我們的好奇回以寬厚和親切的笑容。這唯一開著的鋪子,和著鋪里那盞昏黃的燈光,在日光下,暗淡而又如此執(zhí)著。
培田,到處充滿儒雅風的鄉(xiāng)村
從正午走到斜陽落山,晚間坐在主人家的屋頂,看一輪圓月從山頭冉冉升起,月光清涼明亮,伴著田間的陣陣蛙鳴,心里是止水般明靜。
讓人驚詫的是,培田屬于鄉(xiāng)村,但是在這里遇見的每個人似乎都有儒雅的氣息。據(jù)說,培田歷史上有過18座書院、私塾和學堂。這里,從明代起就陸續(xù)建立了助學、獎學制度,還實行了中國最早的免費入學制度,這些制度一直延續(xù)到了1949年。
書院中最有名的南山書院處于村尾的竹木蔥蘢處,古樸典雅,環(huán)境清幽,始建于明朝年間。書院秉承明代法式,又兼容中原、徽式、蘇浙特色,做工追求藝術及造型美,布局講究舒適、安逸。明清以來,一批名士曾被聘執(zhí)教于此,幾百年來,這里以博大的胸襟海納百川。
培田人不僅重視男子的教育,同樣重視女子教育。村里的老奶奶說,早在幾百年前,培田古民居內(nèi)已經(jīng)創(chuàng)辦了婦女學校——“容膝居”,專門請族中德高望重的中老年婦女給待嫁女和新媳婦上課,深談為妻為母之道。千萬不要認為這樣的學堂是封建思想的衍生,其實在“容膝居”里,學習手藝是關鍵,更有甚者,“容膝居”里還可談“風月”,這在封建禮教統(tǒng)治下是極其罕見的。
本就是官宦商賈后裔的培田人,世代耕讀結合,書香熏陶,純樸而熱情,哪怕路遇一挑糞農(nóng)人,也是彬彬有禮的。走了不少地方不少村鎮(zhèn),培田是唯一一個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聽不到麻將聲的。
交通:香港廣東的游客可以乘坐K636/K637次從深圳到龍巖的火車,在車上睡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到達。北方的游客可以坐K571次北京西到龍巖的火車,在冠豸山站下車。因為到的時間比較晚了(22點),需要在冠豸山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再轉(zhuǎn)車進去培田。
住宿:家樂旅館培田小學或南山客棧,只有極少床位,15-25元/人。推薦住民居,特別是吳美星家。
美食:培田米凍,家釀米酒,油炸果子,芋子餃(當?shù)胤Q包子),河田雞。
特產(chǎn):當?shù)靥禺a(chǎn)紅心地瓜干;白鶩鴨,藥用價值頗高,用于煲湯絕佳。
其他事項:培田人有“培蘭植桂”的雅好,不管房子大小都在主廳的天井中間塔一個亭子,里面種滿了蘭花,很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