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3災害人類學及防災減災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2013-04-29 03:35:33李躍平
民族學刊 2013年5期
關鍵詞:民族學人類學防災

李躍平

2013災害人類學及防災減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3年8月21-22日在云南昆明舉行。研討會由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災害研究中心承辦,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類學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民族學刊》編輯部和云南財經(jīng)大學社會經(jīng)濟行為研究中心協(xié)辦。參加本次學術研討會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的國外專家學者,有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四川、貴州、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區(qū)的國內(nèi)專家學者,共計100余人。

本次學術研討會圍繞近年來災害人類學發(fā)展的新動態(tài),反思已經(jīng)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討災害研究中的理論與方法,以及防災減災中人類學關懷,為災害人類學理論和方法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會議的主題為“災害人類學與防災減災的理論與實踐”。

一、大會主旨發(fā)言

六位國內(nèi)外著名人類學家作了主旨發(fā)言。

美國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史蒂文·郝瑞教授作了題為“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的集約化脆弱性與災難”的發(fā)言,郝瑞教授通過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災害實例,闡述了

人口不斷增長,人民生活穩(wěn)定,人類從自然中提取物質(zhì)與能源來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過程往往導致生產(chǎn)或產(chǎn)能的集約化、緩沖的消除、恢復能力的損失和脆弱性的增加。他在發(fā)言中強調(diào):盡管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在增強,但要減少災害發(fā)生的頻率仍然十分困難。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人類學系安東尼·奧尼爾-史密斯教授作了題為“21世紀的風險、脆弱性與災難:人類學的視角”的發(fā)言,他在發(fā)言中強調(diào):脆弱性和風險挑戰(zhàn)我們?nèi)ヌ幚砟切┛勺R別的社會功能,導致因特殊危害造成的損害和死亡,但它也讓我們遭遇到了人類與環(huán)境關系的整個體系的基本矛盾的困境,其中經(jīng)濟體系是最為突出的方面。

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狄野昌弘教授作了題為“關于災害的比較社會學”的發(fā)言,他從災害與社會科學、災害與社會變動、社會的網(wǎng)絡關系與重建、對社會認識的差異、與自然的共生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以阪神大地震和東日本大地震為例論述了震后避難趨向及社會認識。

美國原加州大學教授,現(xiàn)為獨立研究者蘇珊娜·赫夫曼教授作了題為“人類學視野下的災難與核心文化概念”的發(fā)言,赫夫曼教授認為:盡管人民經(jīng)歷了災難的發(fā)生甚至結束,但由于社會和文化的影響,長期積累,環(huán)境每況愈下,災難就在眼前。她堅信:一旦人類的文化被深入理解和充分運用,減災和恢復重建的能力將會加強。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災難研究中心李永祥研究員作了題為“災害人類學的研究方法”的發(fā)言,他從災害人類學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問題、災害人類學研究中的田野調(diào)查、災害人類學的跨文化比較視角、災害人類學研究的民族志敘事和災害人類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五個方面論述了災害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副院長楊正文教授作了題為“巨災風險分擔路徑探討——以‘5·12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為例”的發(fā)言,他強調(diào):“5·12”重災區(qū)在較短時間內(nèi)不僅能夠恢復重建,而且獲得顯著的跨越式發(fā)展,完全得益于“對口援建”的災害風險和災害損失的跨區(qū)域分擔機制效率的發(fā)揮。因此,檢視和探討“對口援建”模式,對創(chuàng)新災害風險管理意義重大。

二、專題研討交流

大會主旨發(fā)言后,與會代表分八個場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專題學術研討。八個專題分別是“災害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國外災害人類學研究”、“少數(shù)民族觀念與防災減災”、“防災減災與災害應對機制研究”、“氣候變化與災害應對”、“災害風險與政治經(jīng)濟”、“災后重建與宗教觀念”、“災害史研究”。議題廣泛、討論積極,體現(xiàn)了人類學在災害問題研究中的現(xiàn)實性和應用價值,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界在災害問題研究上的整體水平。

大會共收到國際國內(nèi)人類學專家學者提交的學術研究論文50多篇。其中立足宏觀層面的研究論文24篇,這些論文反映了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對災害問題理論的認識和思考,學界對災害人類學學科理論、概念、方法、研究取向以及分析和闡釋的框架,對災害預防、災害危急處理方式、應急對策以及對災害的應對、應對能力評估體系、地方性知識應對災害的策略等。學者們提出的面對災害,應該利用“祖先智慧”的觀點得到國際著名學者郝瑞教授的贊賞。此外,12篇關于地震災害研究,5篇關于干旱災害研究,2篇關于泥石流災害研究,3篇其他災害研究的論文,分別從不同層面、多個視角論述了防災減災的人類學思考。這次學術研討會代表了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災害的整體水平,代表們所提交的論文體現(xiàn)了人類學的全觀性、整體性。

該次會議是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界對此前災害研究的總結、檢閱與回顧;也昭示著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在今后將對災害問題從人類學的角度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猜你喜歡
民族學人類學防災
2023年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年會“邊疆民族的中華民族認同”專題會議在復旦大學召開
《審美人類學》評介
美育學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4:18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民族學學科簡介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xiàn)與敘事的新變
地質(zhì)災害防災避險小常識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故宮防災的“超強鎧甲”
軍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災”大作戰(zhàn)
民族學專業(yè)本科生教學管理項目調(diào)研與分析——基于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專業(yè)本科生教學管理項目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fā)現(xiàn)
基隆市| 河曲县| 北碚区| 邯郸市| 永平县| 南昌市| 怀柔区| 舞钢市| 绥德县| 巴彦县| 竹山县| 囊谦县| 磐安县| 应城市| 盐亭县| 天津市| 五寨县| 化德县| 涿州市| 肇源县| 德清县| 巴彦县| 台南市| 贵港市| 柘城县| 牙克石市| 张北县| 宣化县| 九寨沟县| 石门县| 仙居县| 陵水| 成武县| 达日县| 浦城县| 图木舒克市| 门源| 长海县| 临海市| 潍坊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