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孩子那顆無邪的心
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實在令人驚嘆。他既能寫出《長恨歌》《琵琶行》這類恢宏厚重的敘事長篇,又能寫出《池上》這類輕盈活潑的情趣小詩。
鄉(xiāng)間的夏天是忙碌的。田間地頭、小菜園里,到處都是農(nóng)人忙碌的身影。割麥,插秧,除草,澆水……他們忙得甚至沒有時間看一眼池塘里盛放的清蓮。
這個時候,是孩子們的天下。離開了大人視線的鄉(xiāng)野村童,就像池塘的小魚兒一樣,自在逍遙樂淘淘。
也許,他們會像范成大描寫的那樣“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也許,他們會像姚鼐描寫的那樣“意欲捕鳴蟬”;也許,他們會像楊萬里描寫的那樣“偶欲看書又懶開”……
白居易筆下的這個小娃兒,他的心思啊,全在那荷香浮動的一池清蓮上。他的這點小小的心思,自然是瞞不過父母眼睛的。
“小娃兒,爸爸媽媽下地干活去了,你老老實實地呆在家里,不要四處瞎野!”縱使這樣的嘮叨已經(jīng)說過上千遍,卻并不妨礙今天臨出門時再嘮叨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你們就放心吧!”縱使這樣的保證已經(jīng)說過上千回,也失信過上千回,卻并不妨礙再相信這么一次。
終于,爸爸、媽媽的身影越走越遠,直到完全看不見了。小娃兒揣著砰砰直跳的心,飛也似地跑到屋后不遠處的一個水塘邊。
解繩,放舟,撐篙,前行。這一連貫的動作,是那樣的嫻熟。摘一片碧綠的荷葉戴在頭上,多好的一頂荷帽!聞一下清香的荷花,那香味實在醉人!當(dāng)然,最好的還是那一個個飽滿的蓮蓬,趕快掰一些回家慢慢吃吧!
小娃兒為自己的秘密行動歡喜不已?!皼]有人知道我的秘密!”他自言自語,得意非凡。在他身后,小船駛過來時,沖開了水面的浮萍,一道長長的水痕,就那樣悄無聲息地躺在了塘面上。
孩子那顆無邪的心!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記憶深處的童年
每次讀胡令能的《小兒垂釣》,總能喚起我童年垂釣的記憶。
小時候,我們?nèi)译S父親居住在鄉(xiāng)政府大院里。大院里有一個小池塘,池塘四周是齊腰深的青草,池塘里的水算不上清澈,可是里面卻有很多大龍蝦。
我和弟弟、妹妹最樂意做的事,便是找一截細細的竹竿,系上一截粗粗的線,在線梢拴上一片切得薄薄的咸肉。
你只要把拴有咸肉的線往水中輕輕一放,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貪吃的大龍蝦游過來,伸出一只碩大的鉗子,死死地夾住咸肉。這個時候,你要緩緩地提起,等大龍蝦離開水面時,再猛地一抖手中的竹竿,它就乖乖地松開爪子,掉進事先準備好的塑料桶里。
《小兒垂釣》這首詩中,描寫的則是一個孩子學(xué)著大人在池塘邊釣魚的情景,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孩子的稚氣、純真。
“蓬頭”二字,把一個頭發(fā)蓬亂,未經(jīng)修飾的幼子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熬]”,釣魚用的絲線?!按咕]”,即垂釣。一個鄉(xiāng)野孩子,早晨起來,頭發(fā)都還沒來得及梳理,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池塘邊,像模像樣地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釣起魚來。
他側(cè)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地上?!拜Α本褪乔嗵Φ囊馑?。小孩子落地而坐的時候,才不會考慮地面是不是光滑平整?上面有沒有附著青苔?他唯恐嚇跑了水中的魚兒,所以,斜著身子,故意讓繁茂的雜草遮掩住自己。好像萬無一失了,偏偏這個時候走來一個問路的人。如果你就是那個正在垂釣的小孩子,你會怎么辦?
你也許會皺眉鼓嘴,遠遠地沖著那個不識趣的過路人直擺手,暗示他趕緊離開,不要驚動了魚兒;你也許會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做一個“噓”的動作,然后,沖著那位過路人招招手,讓他輕輕地走到你面前,湊近對方的耳朵,把路線悄悄地告訴他。
寥寥數(shù)語,兒童的天真爛漫,躍然紙上。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10年夏,十二歲的周恩來,跟隨伯父由鐵嶺銀岡書院轉(zhuǎn)入奉天關(guān)東模范學(xué)校讀書。有一次,老師問:“讀書是為了什么?”周恩來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入學(xué)第二年,周恩來在全省作文會考中,揮筆寫了一篇《關(guān)東模范學(xué)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他在文中寫道:“學(xué)生讀書應(yīng)以擔(dān)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zé)任為己任?!?/p>
簡直難以想象,如此鴻鵠之志,竟出自一名十三歲少年之手。傳說于謙寫《石灰吟》這首詩時,也不過16歲,當(dāng)時還在吳山三茅觀上學(xué)。今日讀來,仍令人回腸蕩氣,欽佩不已。
“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詩人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這首詩,可以說是于謙一生光明磊落的真實寫照。
“千”“萬”,并非實指,而是極言撞擊次數(shù)之多。“錘”,錘打;“鑿”,開鑿。詩的首句寫出了石灰?guī)r開采的艱難,需要無數(shù)次的錘打鑿擊。
“烈火焚燒”,指燒煉石灰石?!叭舻乳e”,好像很平常的事。詩的第二句看似在寫燒煉石灰石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其實,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
“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的痛苦過程,而“渾不怕”三個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詩的最后一句,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做純潔清白之人。
我敬佩于謙,不只因為他少年時志向高遠,也不只因為他為官時清正廉明,還因為他在國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于金戈鐵馬、刀光劍影中,指揮若定,成就了“救時宰相”的美譽。
如果你愿意像于謙一樣,做一支破空而出的箭,那么,從小就要立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然后,積攢生命的全部力量,離弦而出,矢志不渝,永不言回。
讀《漫讀古詩》就是在讀郭學(xué)萍,一個長辮子大姐用她那獨特的、滿懷詩意的話語在輕輕撥動著讀者的心。古詩重讀還能讀出新意嗎?經(jīng)典重思還能思出精彩嗎?能!郭學(xué)萍老師做出了一個樣本。什么是詩?每個詩人都有著各自的定義,沒有人能統(tǒng)一得了,也不可能統(tǒng)一得了,因為詩人是創(chuàng)造者(古希臘人語)。郭學(xué)萍是一位詩人老師,我感覺到這部書中充滿了她對詩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有了創(chuàng)造參與的詩歌漫讀,才是讀者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