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茶邊疆

2013-04-29 00:44:03
茶道 2013年5期
關(guān)鍵詞:噶爾塔爾寺布施

不到西北訪茶,何以完整表達中國茶?不到青海,何以知茶之深度與廣度?

在這里,茶葉所締造的奇跡俯首可拾。茶從茶馬古道進入到千家萬戶,滋潤著廣大民眾日常的飲食、交往、生計以及深藏于內(nèi)心的信仰,滲透到炕上、集市、茶館、書房以及佛堂的每個角落。

青海是茶葉消費的重要區(qū)域,從李唐政權(quán)與吐蕃王朝第一次在日月山下互市開始,這里便形成了一個國家層面的茶葉的傳統(tǒng)——任何一個政權(quán)都需要通過茶來促進民族融合與疆土開拓。宋朝在西北設(shè)有專門負責管理茶葉貿(mào)易的茶馬司;明朝設(shè)專門的西寧茶馬司統(tǒng)管西寧茶事。明代后蒙政權(quán)領(lǐng)袖俺答汗通過茶與黃教的結(jié)合而達成蒙、藏聯(lián)盟;清代蒙古族則通過三次熬茶布施把滿、蒙、藏三大族貫穿起來。

茶葉在華夏邊疆的形成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3月下旬,南方的明前茶已經(jīng)上市,春天的氣息蕩漾在唇邊,而青海湖的水依舊冰冷。我們從昆明出發(fā)到西寧,需要帶上的除了新茶,還有加厚的沖鋒衣。從地理位置上看,從中國的西南角直線飛往西北角,不過兩個小時的旅程。但在歷史與人類學家的解釋里,青海的氐羌族群南遷至云南,前后卻花去數(shù)以百年計的漫長時間。

在云南連續(xù)四年干旱的境況下,去探訪中國大江大河的源頭之地,也有著別樣的意義。我們真的希望,茶水能泡出一個溫潤的世界。

“霉茶”往事

選擇第一站前往湟源的丹噶爾古城,有地理位置上的近,也有我們對茶葉的認識程度——三十多年前,景谷邊茶入湟源的故事。原云南省茶葉協(xié)會會長鄒家駒寫過《霉茶故事》,說的是一段普洱茶認知上的茶葉往事。1979年5月,景谷茶廠生產(chǎn)的901批和905批邊銷緊茶,在由昆明發(fā)往青海湟源車站中轉(zhuǎn)西藏的途中,離奇失蹤了。這是景谷茶廠由圓茶變方后的第一批“生磚”,滇茶入藏是1949年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邊茶項目,從1953至1956年有二萬余擔滇茶經(jīng)過麗江、德欽、畹町、緬甸、印度,以及經(jīng)昆明、瀘縣、成都進入西藏。

鐵路的通達后。從1957年起云南藏銷茶即改由國內(nèi)公路和鐵路聯(lián)運至甘肅武威車站交貨,到1960年共安全調(diào)西藏緊茶8.53萬擔。1967年以來,云南調(diào)西藏的茶葉任務(wù)由年供1.96萬擔猛增到1973年的3.85萬擔。1979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湟源段已開通,于是滇茶開始走蘭州轉(zhuǎn)青藏鐵路的湟源站交貨。但因為到達目的地有成昆線和貴昆線兩條,發(fā)貨人弄不清具體線路,因而發(fā)生了茶葉失蹤的事件。

幾個月后,茶葉找到了,但同時也出了問題,抵達青海的這批磚茶不知為何發(fā)了黃色的霉斑。西藏茶界認為這是廢品,要求退貨,而云南茶界吐加熱鍋上的螞蟻,一籌莫展。之前,就因滇茶摻入大量野生茶。導致藏民飲后出現(xiàn)頭暈腹痛等癥狀,已經(jīng)被藏民抵制過?,F(xiàn)在又來霉茶事件,加之剛剛粉碎“四人幫”,上綱上線的思維還廣泛存在,茶葉問題很容易上升到政治問題。景谷茶廠廠長做好了坐牢的準備。

但云南省茶葉公司并沒有閑著,他們?nèi)デ嗪?、成都、北京危機公關(guān)的同時也尋找霉變答案,甚至去請教了當時的茶界泰斗吳覺農(nóng)先生。盡管有北京實驗室證明發(fā)霉的茶沒有問題,但西藏方面還是不買賬。峰回路轉(zhuǎn),剛好有香港茶商到云南收茶,指定要云南發(fā)酵過的陳茶,他們喝了這批霉茶后,認為這正是他們需要的口味。于是這一百多噸發(fā)霉的“廢茶”變成了寶貝,貶義的“發(fā)霉”也變成了褒義的“陳化”或“發(fā)酵”。一百多噸“霉茶”的游歷,也揭開當年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鄒家駒先生評價說:“一百來噸普洱散茶,在周游中國西部地區(qū),經(jīng)歷三年多是是非非和繼續(xù)發(fā)酵修煉升華后,終于來到認識和歡迎它的地方,終于找到了它的最佳歸屬。這批茶,湯色透亮、滋味醇和、不苦不澀,是云南歷年普洱茶出口品質(zhì)最好的一批,到港后立刻被搶購一空,成為香港茶葉界的美談?!?/p>

但普洱茶到底為何會在湟源發(fā)霉的原因始終沒有找到。在普洱茶界流行講倉儲的今天,歷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普洱茶湟源倉的往事。在西寧的茶客交談中,當?shù)厝苏f的最多也是“我們這是西寧倉,你們嘗嘗看,與港倉有何區(qū)別?”

在西寧,茶店如今四處可見,福建茶、湖南茶、云南茶、浙江茶都開有專門的店,曾經(jīng)的茶馬司管理機構(gòu)成為歷史。為我們做向?qū)У耐踉坪疲白鲲嬃鲜袌?,賣過牛奶,現(xiàn)在專心事茶,他希望在西寧這個曾經(jīng)繁華的茶葉消費地。重新讓茶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古道遺珠丹噶爾

從西寧出來,到湟源不到一小時的車程。

在多石少草木的青海,湟源峽谷卻綠樹成蔭。山上依稀可見的烽火臺,訴說著這個“海藏咽喉”之地與眾不同的身世。穿過一段幽暗的峽谷,我們仿佛走進了歷史。

歷代政權(quán)之間的糾紛,到了湟源便結(jié)束了地理上的東西之爭,而瞬間轉(zhuǎn)為南北分端。歷史上,許多大人物從這里穿越而過,成就了令人千古敬仰的事業(yè)。文成公主從這里出塞,從此故鄉(xiāng)成為想象之詞。她的孤寂與犧牲,換來的是千年來漢藏之間絡(luò)繹不絕的交往身影。無數(shù)不知名的平民為我們鋪墊了唐蕃古道的通衢大道,并讓它轉(zhuǎn)型為茶馬古道,容許我們可以從容地走過。

用“一千多年以來”這樣的詞語來描述這條古道,會顯得倉促乏力。我們叫它茶馬古道也好,叫它唐蕃古道也好,都不足以描述出其哪怕是最偉大或微不足道的一面,因為古道見證了華夏大地各族^民為生活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它存在的奇跡,恰恰在于它磨平、超越了時間:無論是人、動物,還是火車、汽車、飛機。經(jīng)過這里都是收斂、節(jié)制、緩慢的。

然而,昔年茶馬古道上的慢,如今被—個叫“日新月異”的詞語所取代。從西寧出發(fā),可能連—個故事都沒有聽完,就抵達了新修復的丹噶爾古城。我們抵達的時間點,正好趕上這里春分前的“田社”,郊外有許多人在親人墳前燒香祭祀,田野里四處可見裊裊向上的青煙。在青海湟源這一帶,田社上墳是最隆重的,一村人往往舉族而出。與內(nèi)地漢族的清明節(jié)祭祖一樣。田社本是漢族節(jié)日,但今天的二十四節(jié)氣上,已經(jīng)找不到這個名詞了。在青海,我們會多次被古風所震驚,路上經(jīng)常會遇到朝拜圣寺(塔爾寺)和圣湖(青海)的民眾,以女子居多,有些人戴著口罩,手綁木板,身著寬大的藏袍,長跪下去,絲巾迎風飄舞。

在丹噶爾古城,我們的導游是—位漂亮的女導游,她為我們發(fā)的宣傳冊上寫有一段話:“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jié)合、農(nóng)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眾多民族在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丹噶爾古城游程路線圖》則把古城景點和特色旅游產(chǎn)品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對照提示,順著導游的聲音,沿著新鋪的石板路,一路可見茶行、酒家、醋店、客棧、戲園、文廟、學校、博物館、演藝廳……物品涉及茶葉、酒醋、皮毛、藏刀、玉石、披風、排燈、皮繡、牦牛角、牦牛肉、沙棘汁、酸奶……市井與茶香、書香融合在一起。導游告訴我們,過去比現(xiàn)在更繁華,許多東西只有在這里才買得到,湖南人、山西人、陜西人、甘肅人、四川人、新疆人都來這里經(jīng)商。這還不算什么,最厲害的是那些俄羅斯人、英國人、美國人,他們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歇腳做茶葉與皮毛生意。

唐教授也告訴我們,丹噶爾古城有學習另一個茶馬古道古城麗江的影子,今天有人批評麗江過于商業(yè)化,但這些古城本來就是因為商業(yè)發(fā)達才繁榮起來。從唐到晚清,丹噶爾及其周邊區(qū)域,獲得長久不衰的名聲,不正是從日月山下的茶馬互市開始么?

楊景升在《丹噶爾廳志》里說,丹噶爾從明末開始就商賈漸集,與蒙番貿(mào)易。因此這里有了世居民族,村落成型。自由貿(mào)易又吸引回族、撒拉族等其他民族的到來,一些人本是旅行者,但嗅到商機后也定居下來。說真的,我們也有來這里開個客棧兼賣茶的沖動。道光、咸豐之際,這里遷來的回族、撒拉族人口多達千戶。當時貨物云集,每年進口價達20多萬兩。1906年,輸入到此地的茯磚茶有1萬封,同時,樣布也大量進入到了這里。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馬成俊博士是撒拉族人,他說自己祖輩也是從事茶葉貿(mào)易,他記得爺爺之前到四川松藩地區(qū)販賣過大路茶。撒拉族人口現(xiàn)在只有10多萬,以前更少,但在明代,卻擁有兩面明廷發(fā)放的茶馬貿(mào)易金牌信符。松藩是明代四川五大茶馬貿(mào)易地之一,在當代學者的研究中,從松藩到青海的茶路,被稱為“西路”。從松藩出發(fā)、經(jīng)過阿壩的若爾蓋到甘南,從臨夏、河州、岷縣后轉(zhuǎn)輸入青海?!按舐凡琛币虼说妹?。顧名思義,大路茶就是走大路運輸?shù)牟?,相對大路的小道之茶則被稱為“小路茶”。

熬茶布施

在我們考察的過程中,當?shù)貙W者經(jīng)常會談到對丹噶爾發(fā)展有深遠影響的兩次貿(mào)易,即清代乾隆年間蒙古族準噶爾部落入藏的兩次熬茶布施。丹噶爾是準噶人換取入藏物質(zhì)的貿(mào)易地,在這兩次貿(mào)易中,他們共獲得了近20萬兩白銀。

熬茶布施是指在藏傳佛教寺廟通過熬茶行為發(fā)放布施,布施物中有日用物品和事佛物品,大頭是銀兩發(fā)放,喇嘛則為布施者誦經(jīng)祈福?!肚宕姍C處滿文熬茶檔》整理出了大量一手檔案,讓我們得以一窺當年三大族之間通過熬茶布施這一佛事行為達成的聯(lián)盟,帶來了民間商貿(mào)的發(fā)達以及促進兄弟民族之間的交往。

從準噶爾的政治中心地伊犁到拉薩,路途非常遙遠,熬茶布施是小團隊出行,比不得大軍作戰(zhàn)有專業(yè)補給隊伍,故熬茶使團進入大清境內(nèi)就只能完全仰仗清廷。另一方面,準噶爾部落因為與清廷的連年會戰(zhàn),像肅州、河州這樣傳統(tǒng)的茶馬互市之地時開時閉,經(jīng)濟上陷入困境,他們需要一個中間地帶來完成貿(mào)易。所以,熬茶布施不僅僅是一場宗教活動,還是一場貿(mào)易活動。今天看起來,貿(mào)易的成分還要更大一些。

1741年的第一次熬茶布施,準噶爾來了303人,其中喇嘛有20人。他們帶來的貿(mào)易品有羊皮、狼皮、狐貍皮、沙狐皮、羚羊角、綠葡萄、瑙砂等等。這是雙方第一次在丹噶爾交易,參照的價格以肅州為主。但因為這里當時并非主要貿(mào)易集散地,加上清廷招商力度不夠,貨物貿(mào)易前后居然用去了4個月。這次貿(mào)易共出售狼皮3600張,羊皮30500張,羚羊角、綠葡萄、瑙砂也銷售大半,但細皮類價格高遇冷。這次貿(mào)易,準噶人所得銀子有105,400兩,雙方對結(jié)果都不滿意。

準噶人覺得清廷定價偏低。他們說:兩國為興黃教,逸樂眾生而和好,在肅州之地往來貿(mào)易都四五次,物價大家都熟悉,現(xiàn)在你要壓價,我們不能接受。這些貨物所得。也不是為我們自己,主要是為了赴藏好布施。但清廷以為準噶人生性狡詐,你是來熬茶,又不是來貿(mào)易,主次不分。雙方互相爭執(zhí),從夏天一直賣到秋天,錯過入藏最好時機。第一次入藏熬茶計劃就此夭折,準噶人準備打道回府。邊臣震驚。因為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將就此付諸東流。清廷為此也浪費了大量物力、財力和人力,乾隆不悅,下旨說:如果這是首領(lǐng)噶爾丹策零的主意,我將蔑視這個無信用之人。貿(mào)易期間,熬茶也可以在丹噶爾區(qū)域進行,東科爾寺、匝藏寺和塔爾寺都是他們的目標寺院,他們所請求的扎西車里寺,遠在黃河邊不說,還靠近蒙古游牧區(qū)域,不予批準。今天看來,這場以宗教名義進行的貿(mào)易不過是一種試探,但為丹噶爾的貿(mào)易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這是丹噶爾之幸運。

第二次熬茶布施,抵達丹噶爾的準噶人還是303個。因為要籌備銀兩與哈達,故先有一半人員前來貿(mào)易。雙方都吸取教訓,這個貿(mào)易只用了1個月時間就完成。這一次并未帶羚羊角、葡萄、瑙砂這些貨物,只帶了皮毛來,但量不少,有20萬張,外加駱駝1800只,馬2300匹,羊2800只。清廷也把西寧的商賈都邀請到丹噶爾貿(mào)易,并上調(diào)了貿(mào)易價格。這次成交額約78,000余兩。在塔爾寺、東科寺等地熬茶布施后,他們踏上南下西藏之旅。在西藏境內(nèi)各大小寺院熬茶布施,準噶人共花掉黃金436兩,白銀約166,708兩,還不算那些布施出去的物品。而清廷為了保證熬茶布施的安全進行,動用了上萬人參與,開銷不低于70萬兩白銀。

這兩次熬茶貿(mào)易對丹噶爾的影響深遠。盡管丹噶爾地處交通要道,但畢竟地處偏遠之地,人口稀少,消費能力并不強。第一次貿(mào)易中,準噶人留下來的葡萄、羊角、瑙砂等,再售就遇到很大的困難,這些東西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只好運往陜、甘兩地販賣,但還是出現(xiàn)積貨如山的窘狀。盡管貿(mào)易出現(xiàn)虧損,但也讓許多人:看到丹噶爾的發(fā)展前景,第二次熬茶貿(mào)易后,丹噶爾人口大增。乾隆九年,西寧主薄移至丹噶爾,丹噶爾—躍為商貿(mào)與政治中心地。經(jīng)過數(shù)代發(fā)展,道光九年,清廷在這里設(shè)立丹噶爾廳。

《丹噶爾廳志》記載,從蘭州運來的茶,每年約萬余封,大半銷于“蒙番”,“每封現(xiàn)價二兩。共銀二萬兩”??鹚⒌臑辄S茶。磚茶則是川字號無封的?!胺煞敝g,都是私下交易,官方很難查辦。有許多磚茶并沒有直接兌換成銀子,而是以物換物。茶葉是硬通貨,在這里是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以茶換馬的古老傳統(tǒng)延續(xù)到近代,《青海茶葉》里說,1937~1946年茯磚茶8封可以換馬一匹,3封可以換羊毛1擔,1封可以換大白羊皮7張,小白羊皮14張。有茶,可以換到任何你想換到的東西,而牧民用青海鹽、用皮毛同樣可以換到他們需要的茶葉、面粉或其他物資。

青海湖邊的茶會

那一夜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桶,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zhuǎn)山,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因為倉央嘉措,青海湖成為一個詩與情的圣地。近年來,這里已經(jīng)舉辦過兩次青海湖國際詩會。

在王云浩和唐教授的帶領(lǐng)下,我們前往青海湖邊的甲乙寺。路上,他們說起青海的三怪,“山上不長草”,“房子能賽跑”,“姑娘不洗澡”。習慣了即便是冬天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綠葉紅花的南方人,青海光禿禿的山確實給人留下荒涼的印象。那些到過云南的青海人,說得最多的也是云南茂盛的草木;房頂能賽跑,是說青海特色民居“莊廓”屋頂是平的,可以做賽跑的場地,也有說法“房頂能打場”。而姑娘不洗澡,大約是說這里氣候干燥,不易出汗。云南也有邊地漢人不洗澡之說,怕受寒氣入侵。

從云貴高原滇池邊到青藏高原青海湖畔,海拔平均上升了1000米,空氣變得稀薄,紫外線也更加強烈,植物生長變得異常艱難。在這里,徒步慢走都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的事情,但一路上遇到最多的人,還是朝拜磕長頭的人。想起一位上師說,那些磕頭朝拜的人,并非只是事佛。他們五體投地,擁抱大地、宇宙的每一個分子,體會來自泥土、空氣與大地的每一分秘密。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他們用軀體覆蓋飛揚在地面的浮塵,帶給別人潔凈。

人的選擇與所處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系,慢慢形成了某種獨特的習俗、風氣與心靈。帶著對大地、河流、草木與動物的理解的渴望,我們來到了甲乙寺。甲乙寺最耀眼的建筑,是一尊高28米的未來佛像,在破烏云而灑落的余輝下,顯得金碧輝煌,莊嚴神圣。當?shù)厝苏f,佛像鑄成后,青海湖水大漲了一次,而上次漲水還是50年前的事情。佛像的身后,是隆堡賽慶神山,此時山中的河流已結(jié)冰,白皚皚一片。隨風舞動的經(jīng)幡,牛羊悠然吃草,牧民席地而坐喝著奶茶。雪域高原滿地祥和。

在寺院門口,笑意盎然的年輕活佛在此等候。扎巴活佛為我們戴上黃色的哈達,我們則把景谷茶廠生產(chǎn)的心臟形緊壓沱茶送給他。他問:“這是班禪所喝的那種貢茶么?”我們點頭?;罘鹞罩璧谋中πφf:“是有點像蘑菇哦!”青海不容易喝到云南的普洱茶,這里主要是喝湖南的磚茶。唐教授說:青海一帶把沱茶稱為“窩窩茶”,只有少量會抵達青海,也只是達官貴人和寺院高僧能夠享用到。2009年,我們第一次青海之行,隨身帶著的沱茶遠遠比磚茶受歡迎,送給當?shù)厝?,他們把玩一番后,都迅速裝進外衣的貼身口袋。三年后,我們在唐教授家又看到昔日送出的茶,問他怎么不喝掉,見多識廣的他居然喃喃道:“舍不得?。 ?/p>

普洱茶中“班禪沱”這個特有的稱謂,源自為班禪特別制作的茶,其形類似心臟,更像破土而出的蘑菇,原料精細,制作上乘。1960年,新投入使用的景谷茶廠就專門負責生產(chǎn)“寶焰”牌緊壓茶,靠手工和半機械加工為省里提供邊銷。那個年代,選什么都是中央決定,云南大葉種茶區(qū)以景谷茶樣為收購標準樣配發(fā)各地,為的是穩(wěn)定藏區(qū)。在滇藏茶葉貿(mào)易中,選擇這種奇怪的樣子,是有原因的。普洱茶專家鄒家駒解釋說,其一,是為方便長途貨運。先民們擔心過久的運輸時間不利于茶葉間的呼吸和透氣,便在茶上做出手柄,使其留有縫隙,致其間通透。其二,好客的藏胞們視緊茶為珍禮相互饋贈。在敬獻哈達時,又因緊茶帶把兒,便于一手握住兩個,可同時敬獻四個緊茶。這種蘑菇沱原本很少生產(chǎn),1986年,在十世班禪的要求下,云南下關(guān)茶廠才又恢復生產(chǎn)了一批傳統(tǒng)的心臟形緊茶。這批珍貴的茶目前存世不多,已經(jīng)成為普洱茶界中的傳奇之茶,但民間一直都有人在恢復生產(chǎn)。

互贈禮物后,扎巴活佛把我們領(lǐng)到屋內(nèi)。待客的佛堂里,擺著早已備好的酥油、羊肉、糌粑、曲拉、磚茶等。王云浩打趣說,他老遠就聞到院內(nèi)傳出的手撕羊肉的香味。而我們兩個外地人,則是聞著茶香而來。藏傳佛教的飲食與漢地寺院迥異,這里并不忌葷食。于是,效仿他們吃一回游牧風格的飲食。先用刀子割開羊肉,大口咀嚼,這個時候,茶水就很管用。茶水喝到快接近杯底時,再往茶水碗里放點酥油,補上熱茶,加入炒面,然后用手把面粉攪拌成濕潤的面團送往嘴里,吃著吃著,又發(fā)現(xiàn)需要喝水。整個過程就是進食與喝茶的過程,沒有蔬菜,沒有水果,茶葉是唯一能令人想到綠色的食物。古代的青藏高原,比今天更難獲取蔬菜與水果,茶就是他們獲取綠色營養(yǎng)的唯一途徑。也難怪藏民會說“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活佛介紹說:甲乙寺1984年才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者叫崗日堪卓瑪(意為“雪山空行母”),是位女活佛。寺院歷史雖然并不悠久,但隨著青海旅游業(yè)的升溫,來青海湖的人都會到寺院造訪。他感慨說,現(xiàn)在寺院已經(jīng)不備有專門的茶房了,以前的儲物房,茶葉儲備超過70%,因為不易得。信眾得到茶,來寺院的時候會進奉。“現(xiàn)代交通和通訊都發(fā)達了,茶葉容易得到,大家都沒有了儲藏的觀念,所以喝陳茶的人少了?!被罘鹫f道,“還有一個原因,現(xiàn)在寺院人也少了,我們最多的時候才有40多人,平常不過10來個僧人,以前寺院是學習的地方,現(xiàn)在有專門的學校,人員分流了?!痹诠糯邆鋬Σ钘l件的,只有寺院、茶馬司和大戶人家?,F(xiàn)在寺院儲藏銳減,茶馬司消失,看來只有在大戶人家才能看到大量的儲藏。

活佛為我們泡的茶,是湖南益陽的磚茶。茶放在—個大茶壺里,飲茶法與今天相同。交通方式、溝通方式、教育方式、儲藏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但人的味覺卻似乎一直不變,盡管出現(xiàn)了許多茶的可替代品,但對于青海一帶民眾而言,喝磚茶的習慣是丟棄不掉的。

說到云南茶與湖南茶的區(qū)別,活佛有自己的見解?!俺说乩砩系淖韪敉猓€有一個原因,就是普洱茶性涼,我們喝了胃寒,湖南磚茶則溫和得多。”我們本想插嘴說云南也有熟茶,但活佛接下來的話,更好地解釋了磚茶的流行原因:“再有嘛,就是磚茶形態(tài)上看起來大啊,很受用,很少的錢買一大塊,劃算。也符合游牧民族的性格,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我們在青海的問茶中,云南茶與湖南茶的性價比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同樣是邊銷茶,因為用料和地理上的遠近,價差很大。青海的一位稅務(wù)部門官員說,1982年,他還在牧區(qū)工作期間,一個月工資是72元,3斤重的湖南茶賣2.5元,夠一家人喝2個月。但云南沱茶,一個250克的卻要5毛錢,同樣重量的茶,貴了5毛,喝起來不劃算?!岸昵埃颇喜柽€很少,我們接觸到的云南茶,都是倉庫積壓下來的,還是降價過的,要是新茶,估計更貴。現(xiàn)在普洱陳茶熱了,回頭想才知道當時是多么珍貴的茶,我們卻拿來泡在水壺里喝。那個時候,有點地位的人,都受龍井茶的影響,都以為茶要喝新的才好?!?/p>

新與舊,考量的是時間??炫c慢,根究的是態(tài)度。青海保留了慢,保留了在一線城市看不到的那種過去的時光,他們的心靈貼近大地,神明就在上空。

塔爾寺里的大茶房

塔爾寺,距離西寧不過25公里,是許多游客抵達西寧后造訪的第一站。最初這里有的不過是一堆石頭碼出來的小佛塔,但其后經(jīng)過200多年的發(fā)展,成為一個占地600余的青海第一大寺院。當?shù)厝苏f,這是信仰創(chuàng)造的奇跡。

一路都有磕著長頭到塔爾寺朝拜的人,其他信眾就更多了。寺院周邊賣特色產(chǎn)品的人也不少,幾乎每三步就會有人上來推銷商品。為我們做講解的是在鎮(zhèn)上當過兵的西安小伙,水準不在專業(yè)導游之下?!捌饺粘B牭剿査碌墓适?,自己也買了一些介紹塔爾寺的專業(yè)書籍,這些年為朋友們省下了不少導游費。”在這個小鎮(zhèn)上,幾乎人人都是導游,連小孩子都能說出個一二三。

塔爾寺可看點很多,這一次我們要探訪的卻是不對公眾開放的大茶房,但看守的喇嘛多次拒絕了我們的請求。眼看著計劃又一次要泡湯的時候,王云浩發(fā)出一聲驚呼,我們順著他的指引看去,那人不正是我們昨天在青海湖邊拜見的扎巴活佛么?大家一陣雀躍,最后在活佛的協(xié)調(diào)下,我們得以進入大茶房。

從門口的告示牌上我們得知,大茶房(藏語俗稱“嘉康飲莫”),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筑面積448平方米,全寺僧人舉行誦經(jīng)、法會等集體佛事活動時,煮“芒加”(齋茶)、“頭巴”(齋飯)的地方。倘若不是事先在青海民族大學博物館看到過大銅鍋實物,忽然第一眼看到這么個龐然大物,一定不會想到其飲食的用途,只會被其超容量的體積震驚。最大的三口大銅鍋擺放在茶房的正中間,官方提供的數(shù)據(jù)是最大的直徑2.6米、深1.3米,鍋身上刻有“八寶”花紋圖案。

1897年,為了解決寺院僧人的吃飯問題,塔爾寺請魯沙爾鎮(zhèn)名匠王守禮來鍛造一口特大銅鍋。王守禮琢磨工藝,經(jīng)歷失敗,最終花了6個月時間才完成了這一藝術(shù)品。而之前的相對小的銅鍋,是從四川松藩長途運來的。中間三大鍋左右兩邊還有相對小的四口銅鍋,其中最小的一口鍋口徑1.65米、深0.9米。總數(shù)有7口之多,不知何故,所有的介紹上都只說是5口。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黃教的圣地,與事茶有關(guān)的物件尚有許多。茶房最右邊的銅鍋上堆碼著上百塊茶磚(大部分是新茶),茶架上倒掛著幾十把木質(zhì)多穆壺(多穆壺本是藏族民間使用之物,但進入清廷皇宮后化身為“金茶桶”、“銀茶桶”,成為皇帝嫁女、贈送蒙古貴族、寺院高僧的重要禮品,折射出滿、藏、蒙在藏傳佛教影響下的變化),20個左右的木質(zhì)盛茶桶被塑料紙掩蓋著,稍不留心就會錯過觀看。茶房里燒火的材料是煤炭。在外廚房的鐵皮桶上,紅油漆刷著“E”字,唐教授說這是藏語里“茶”的意思,發(fā)音為“jia”,對應(yīng)漢語里對茶的另一種古老稱呼“槚”。

塔爾寺的大銅鍋同時熬茶,能夠供應(yīng)1000多人飲用,趕上大法會熬茶布施,茶葉的消耗量驚人。塔爾寺僧人鼎盛時期有3600人,每日的茶葉消耗量也大得驚人。明代青海湖邊四世達賴喇嘛主持的一次布施會上,參與者多達10萬人之眾,一次就消耗了60萬包茶。

乾隆六年六月,準噶爾人一行抵達丹噶爾后,就來到塔爾寺熬茶布施?!栋静铏n》上詳細地記錄了這一次熬茶布施:

獻佛傘1把、圓幡4個、長幡2個;寺院喇嘛念經(jīng)1日,為燃燈添油,獻布彥銀100兩。給4名住持喇嘛贊珠克堪布等布彥銀12兩、物品1包。給念經(jīng)喇嘛等人各布彥銀1兩,共給銀814兩;獻給念經(jīng)噶布楚蘭占巴等哈達400方,給侍奉贊珠克堪布等之喇嘛、辦理寺務(wù)之尼爾巴等各人布彥銀1兩,共給銀92兩;熬茶所用酥油、炒面、青稞、柴薪等物,給布彥銀30兩。

贊珠克堪布回送準噶爾人西洋緞1匹,西洋縑綢1匹,蒙古書信1封。從送出的東西來看,塔爾寺當時已經(jīng)置身于世界貿(mào)易體系中。1774年,英屬印度派來調(diào)查青海商業(yè)的間諜博爾格說,從中原輸入到青海最大宗的物品是茶葉與絲綢。10年后,又一個商業(yè)間諜忒涅再到青海的時候,這里居然有了孟加拉的水獺皮。

乾隆八年,準噶人第二次到塔爾寺熬茶布施,來自《熬茶檔》上的記錄顯示:

念經(jīng)1日,獻出哈達1068方,供佛燃燈布彥銀1兩7錢,沙狐皮7張,狼皮1張;給寺院為首喇嘛3人布彥銀14兩,念經(jīng)喇嘛等人各布彥銀1兩,共貢獻出布彥銀1050兩;給年邁因病未到的喇嘛布彥銀30兩,所用柴薪、牛奶、雪水物品布彥銀13兩39錢;瞻拜塔爾寺所存達賴衣物出布彥銀80兩。

有上千人參與了這場熬茶布施,當時的茶價是每包1兩2錢5分。

像塔爾寺這樣的熬茶大銅鍋,西藏寺院存有不少,五臺山也有,估計也與這里黃教寺院多有關(guān)。遼寧阜新瑞應(yīng)寺的“莽貞”銅鍋,最大的一口大銅鍋直徑有4米,一次可煮米1000多公斤,做一頓飯須燒1200捆苞米秸稈。鍋在日常用途中,更多解決的是寺院內(nèi)部僧眾的伙食問題。但大鍋卻不然,只要是為了向民眾布施。藏傳佛教里的大型法會更是需要大鍋來熬茶布施。1939年,德國黨衛(wèi)軍考察團進入西藏班禪領(lǐng)地扎什倫布寺,當時恰逢藏歷新年,他們拍下了許多熬茶布施的場面,一口大鍋里的茶??梢怨?shù)百人飲用。

青海與西藏,在清代都不產(chǎn)銅,這些銅都需要外調(diào)。乾隆年間,西藏境內(nèi)的銅居然用光了,就連香格里拉的13000斤銅也運去做熬茶的大銅鍋還不夠,只有向清廷索要銅鍋支持。1750年,乾隆下詔要軍機妥善辦理,從云南運銅入藏。寺院的茶葉來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1、僧人家庭供應(yīng);2、用供奉購買;3、化緣;4、施主布施,然后寺院以集體統(tǒng)一供應(yīng)的方式得來的。施主一般是以錢給寺院布施,然后由寺院代為購買茶葉,熬茶后再分給僧侶們飲用。也有一些施主是直接給寺院布施茶葉的;5、政府供給,這也是大頭。

到塔爾寺來的信民,都會自己隨身攜帶茶葉,寺院免費為他們提供開水。門口有酸奶和燒土豆賣,如果能躲過那些一路推銷紀念品的小販,坐在這里吃土豆、喝酸奶,看游人如織,也別有滋味。

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爾城

沒有城墻,沒有碉堡,只有凜冽的風,獵獵作響,讓人只想閉眼吸氣。站在哈拉庫圖爾城背后的土墻上,舉目盡是冰雪。枯草中,有野雞飛舞,臥冰的小羊像極了黑白熊貓,憨態(tài)盡撒。平頂屋上,有人影晃動。這里適合清唱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但來自昌耀詩歌的《哈拉庫圖》卻說,“沒有一個世人能向我講述哈拉庫圖城堡”。

唐仲山教授一直提醒我們要注意,不要從土墻上掉下去。日月山,就在對面。日月山與青海湖。是漢語中“海誓山盟”最有力的總結(jié)詞,這里發(fā)生的帝國往事,都成為最好的注解。

唐帝國時期,一場婚姻,一個茶馬互市,讓這里結(jié)束了漢藏對峙;宋代南茶北上,西北茶馬司設(shè)立,因茶而改變的生活日益凸顯;元代八思巴與忽必烈在這一區(qū)域結(jié)盟,為蒙、藏兩大民族交往鋪好通衢大道;明代俺答汗與達賴在山海之間追思各自先人,青海人宗喀巴創(chuàng)建的黃教通過蒙、藏兩大領(lǐng)袖的推廣,締造了影響至今的格局;大清經(jīng)過康、雍、乾三代勵精圖治,滿、藏、蒙各自龐大的疆域第一次完整地統(tǒng)轄在中央帝國的版圖下……

這些故事,不僅湟源學者任玉貴熟稔于胸,就連當?shù)氐睦习傩?,也了如指掌?009年,我們第一次來到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城,震驚于這里的古風。一戶牧民的門楣上,紅字黑字寫著“之子于歸”四字新字,于是便嚷著要進去討碗喜茶喝,這四個來自“詩經(jīng)”時代的句子,如今在中原大地早已絕跡,大部分人不知其意思為何。“中原失禮,求諸四野”,從西北到西南,都有著共性。我們常常會在大理巍山、劍川一帶鄉(xiāng)村尋找到久違的古風,他們把家庭的喜怒哀樂都寫在了門口的一幅幅自撰的對聯(lián)上。

牧民家里的茶,都是湖南的磚茶,于我們而言不見得有多好,它們粗糙得看可見茶梗和樹枝,但于他們來說,卻是每日的生活必需品。端到桌上的茶碗,也是缺了口鋦過的青花瓷碗。喝下加過鹽巴的磚茶,一身暖意,融化了深藏在發(fā)底的冰屑,溫暖著身心。

在胡木匠家,唐教授問我們:“你們猜猜他們家的茶放在哪里?”我們回答:廚房,客廳。但都不對。“難道像寺院一樣,有專門的茶房不成?”教授和木匠都哈哈大笑,連連搖頭。在木匠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主人的臥室,茶磚整齊有序地堆放在床頭柜里。一家之主的臥室,既是休息之所,亦是一家財富與傳家寶的收藏地。茶之精貴,毋需多言。

唐教授是青海茶文化專家,他去過許多游牧家做調(diào)查,總結(jié)下來就是,磚茶現(xiàn)在雖然易得,但其作為“禮”象征性一直在延續(xù),—個家庭,擁有茶磚數(shù)量的多少,既是家庭財富多寡的考量,亦是家庭地位的考量。茶越多,說明其家庭越富裕,地位也顯赫。茶在儲藏的同時,也在流通,你送多少與被送多少,都取決于你是何等人家。

這里的茶,也保留著古風。陸羽時代的茶,是要加鹽巴的,并非清飲。今天牧民喝的茶,除了加鹽巴,還有加動物奶、酥油、草果、姜片、花椒、面食的,具體加什么,還得由個人的口感決定,也受時令的影響。比如加辣椒,就是在冬天最冷的時候,可以幫助驅(qū)寒。加鹽巴卻是常態(tài)化,尤其待客的時候。當?shù)刂V語說,“人沒錢鬼一般,茶沒鹽水一般,肉沒蒜味一般?!?/p>

這里的人喜歡喝陳茶,他們認為新茶不好喝。茯茶的“茯”字,據(jù)說最初寫作“附”,意思就是非“正”品,次等貨。茯磚茶選料多用質(zhì)地很老的茶葉,加上茶梗與枝葉拼配。陳化后,性溫,有著獨特的營養(yǎng)價值,更有助于去膩、消化。這里把飲茶叫熬茶,“熬”發(fā)音為“孬”??季窟@一消費習慣,可以追溯到西北地區(qū)的茶葉運輸和儲藏方式上。南茶北上后,為了方便運輸。都被加工成“磚”樣。到了西北后,大批量的茶進^政府的茶馬司倉庫和寺院的大茶房。明、清茶馬司約5年清理、拋售一次陳茶,價格便宜,許多百姓大量購茶都是在這個時期,寺院的熬茶布施時間也被限定在特別的日子,故老百姓消費陳茶是被迫形成的習慣。今天普通百姓長期飲用的茶,都來自湖南益陽。茯磚茶在青海流行,大約歸結(jié)于晚清湖南人左宗棠在西北推廣的“茶柜”制度。

這樣的茶葉邊疆文化,也許是明代大學者解縉最樂意見到的。他曾說,中原最好的東西就是茶,而番人最好的就是馬。他贊同明延茶馬互市的國策:茶之于夷人,如同中國之酒醴,因為茶馬貿(mào)易,許多夷人也開始學習中國的知識,對中國也有了向慕之心,那么茶的作用就很顯然,茶有著“夷夏之交,義利之辨,寅賓尚忠信而篤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

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還有其它。茶作為媒介,體現(xiàn)了觀念的變化。如今,隨著茶的傳播,各族人民有了更深入往來,通過貿(mào)易、文化、旅游等等。

陳渠珍從西藏抵達湟源區(qū)域時,也為這里的古風所震驚:“余皆漢番雜處。風俗婦女尚餞足,裙下蓮步不及三寸,服飾既古,文化尤卑,鄰居為私塾,當見一生久讀不能成誦,塾師罰之跪,以草圈罩頭上,頻加籌石,令其跪誦。余見駭然?!?/p>

猜你喜歡
噶爾塔爾寺布施
塔爾寺
揚子江(2022年6期)2022-11-17 11:32:15
塔爾寺
揚子江詩刊(2022年6期)2022-11-09 14:07:33
塔爾寺和金銀灘
蘇軾布施觀研究
德善
醒獅國學(2018年1期)2018-02-06 21:27:31
喀什噶爾河流域防洪工程現(xiàn)狀及措施探討
踏浪青海湖
美麗的喀什噶爾姑娘
青年歌聲(2017年6期)2017-03-13 00:57:52
顧愷之募捐
做人與處世(2016年7期)2016-05-12 11:05:16
喀什噶爾河流域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盈江县| 东至县| 长宁县| 武山县| 方山县| 宽城| 郓城县| 依安县| 南江县| 泰顺县| 宣恩县| 英超| 济阳县| 香格里拉县| 桦南县| 鄂尔多斯市| 邹城市| 确山县| 澄迈县| 安宁市| 大冶市| 莲花县| 昌平区| 大理市| 东源县| 蚌埠市| 庆安县| 西乡县| 宁强县| 南溪县| 万安县| 孙吴县| 溧水县| 定边县| 无为县| 和硕县| 渝北区| 汉中市| 深圳市| 五华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