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
“天馬行空”與“畫龍點睛”
1972年,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班,但是我放棄不念,選擇去念臺大哲研所碩士班。這個選擇使我趕上了方東美先生在臺大最后一年的課,課名是“中國大乘佛學”。
方先生的課排在星期五早上九點到十二點。開學第一周上課時,文學院十七教室連外面的走廊都站滿了人,一看就知道有許多社會人士慕名而來。只見方先生手拎一個大型公文包,由學生開道擠進教室,站上講壇之后,神閑氣定地說:“有人說要換更大的教室,我看不必了。在講述哲學的課堂上,開始時人很多,然后人越來越少,最后只剩講者一人在獨白?!?/p>
方先生說對了一半,三周之后教室人人有座位了。我是哲學系畢業(yè)的,聽方先生的課依然吃力,因為在輔大沒有念過佛學,只有在中國哲學史的課堂上,得知一些基本概念。先生上課可以用八個字形容,就是“天馬行空”與“畫龍點睛”。你若是偶然經(jīng)過他的教室,在外面聆聽十分鐘,你會以為他在介紹西方哲學,從柏拉圖到黑格爾,信手拈來,如數(shù)家珍;你隔了一小時再度經(jīng)過他的教室,所聽到的可能是儒家與道家。但是,你若是有耐心聽完三小時的課,就會知道這一切都與大乘佛學有關,因為人類探求智慧的心路歷程與心得結晶,經(jīng)由對照比較之后,就像鉆石的每一個切面,都將散發(fā)既獨特又一致的光彩。
方先生做學問,不是像螞蟻一般儲存積糧,而是像蜜蜂一般采花釀蜜。他不是埋首書堆的老夫子,而是向往“老鷲摶云的意境”,可以在學問天地中悠游自得,又能提出一系列創(chuàng)見以啟迪后學。
方先生藏書
方先生住在牯嶺街六十巷四號的臺大宿舍,一出門就是著名的牯嶺街舊書攤,他自然很容易在那兒流連忘返了。方師母說,她每次聽到方老師自外歸來,滿臉慚愧地說:“我又做了壞事!”就知道他又買了不少舊書。過了這一關,方先生就一頭鉆進書房,專心賞玩他的收藏品,不到再三催促吃飯是不肯露面的。令人遺憾的是,方先生的八千多冊藏書至今還存在國父紀念館二樓一隅,沒有開放供人使用。他當年心愛的珍藏固然得以保存,但是書本若是無人閱讀,則失去薪盡火傳的妙旨了。
方先生曾說:“林語堂宣稱誰若是保存有辜鴻銘所英譯的《論語》,愿意借他一閱的,他愿意磕頭感謝。我這里就有此書,可以讓他磕頭來借?!狈较壬c林語堂先生都特別欣賞辜氏的《論語》譯本,這是否暗示了“英雄所見略同”或“于我心有戚戚焉”呢?
方先生的藏書中,有一部《二十二子》,子書對于念哲學的人是最重要的,我們自然又要向他老人家借來影印出版了。然而,在1975年前后,出版這樣一大套書根本不是小出版社可以勝任的。后來先知出版社因為經(jīng)營不善而歇業(yè),這與我們年輕學生只知道追求理想而不務實際的天真心態(tài)有關。我為此事而對方先生深感抱歉。
飲食用度至為節(jié)簡
我因為自1973年以后,每周有幸陪同方先生赴輔大上課,所以得到許多就近觀察與學習的機會。每次上完課回到方師家時,都是將近午后一點。至少有三次,方先生覺得我陪同上課很辛苦,就邀我在他府上用餐。我那時年輕不懂事,就恭敬不如從命,一起坐上飯桌了。方師母待人極為溫和客氣,見我也來吃飯,就趕緊吩咐幫傭阿嬌多備一份碗筷,再補煎一尾小魚。
方先生在家用餐,照例是三菜一湯。三菜中必有一巴掌大的小魚,一人一尾,算是主菜。我那時二十三四歲,吃完了沒有什么飽足感,就趕緊拜謝出門,再去路邊吃碗面。用餐時,我偶爾偷瞧一眼方先生,只見他心滿意足的樣子,好像原本生活即是如此簡單。
方先生有時也會豪興大發(fā),說要請我上館子。有一次他真的請我與郭文夫去吃飯,說要考驗我們的能耐。那時中華路一排房子尚未拆遷,我們?nèi)俗哌M“吳抄手”。方先生點了“紅油抄手”,說:“這么辣的東西,你們吃吃看!”他原以為我們這兩個學生會因吃不消而求饒,卻沒有想到我們畢竟年輕,存心賭氣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他看著我們吃完一盤辣餛飩,臉上的表情還真有些驚訝呢!
凡事備三
郭文夫、游祥洲、馮滬祥等人,是我在臺大哲研所的學長,也是方先生較為親近的弟子。我們有時安排到郊外踏青,邀請方先生同行。方先生出門,照例在脖子上掛了有大有小的照相機,我們請教方先生為何要帶三個相機,他的回答是:“我在外頭看到好的風景想要拍照時,如果只帶一個相機,這時壞了怎么辦?第二個相機如果又壞了怎么辦?所以要帶第三個。”我們接口打趣說:“老師,如果第三個相機也壞了,該怎么辦?”他老人家這時慢條斯理地說:“這種或然率不太高?!痹谕庥雾瑫r,方先生拍照最多的不是風景,而是到處見到的可愛的小孩子。
同樣的道理,方先生家里擺著三臺老舊的錄音機,因為當他想要聆聽音樂時,萬一只有一臺,壞了要怎么辦?這種思維模式屬于童心未泯,正如孟子所說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贝送?,方先生因事生智的靈巧反應也值得一述。我的女兒出生后,尚在襁褓之中,我?guī)グ菀姺较壬?。方先生問了名字,我不免多說了幾句:“女兒的取名,三個字的偏旁是“人心至”,因為我這個做父親的人緣不好,所以希望女兒可以好一些?!狈较壬犃寺砸怀烈?,就把我女兒抱過去舉了起來說:“人心至上。”這一幕我實在難以忘懷。
方師母在方老師過世以后,本來想口述一本《東美與我》的書,指定由我執(zhí)筆。寫成了兩三篇短文,就因故停了下來。我所記得的一鱗半爪雖然很少,也是吉光片羽,值得終身感念了。
(摘編自作者的博客,有較大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