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 明應德
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學生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作為一名普通高中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感覺到:一名成功的班主任,要能在抓好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一、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教學的最高境界,正日益受到重視,它是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一種學習,應該是自愿學習、主動學習、愉快學習、合作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能動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就變成了自己的事,學習起來也會是高效的。因此,從接手班級的第一天開始,我始終堅持師生平等這一原則,經常深入學生中間,找學生談話,了解其性格、愛好、家庭情況及學習目標,平等地去關愛每一個學生。談話的地點可以在辦公室、教室走廊,也可利用自習時間把學生帶到操場或長椅旁,地點變了,氣氛變了,學生就會有一種輕松、自然的感覺。這樣,親和力培養(yǎng)出來了,他們才會對你說出他的悄悄話,才會更自覺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學習和生活。
二、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僅有學習熱情、學習興趣,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定會學無所獲,興趣驟減,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挫。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所帶班級絕大部分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且參差不齊。于是,我經常性地利用班會和讀報的時間有針對性、預見性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學法指導,不斷向學生滲透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加深拓寬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方法,尤其是要有自主學習意識。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經常告誡他們:對知識的學習要系統(tǒng)化、條理化,攻弱補缺,回歸課本;要加強答卷的規(guī)范性,做好基本題,拿足基本分;生活中要張馳有度,勞逸結合,保證白天的學習擁有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tài)。同時,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我也及時予以點撥。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樹立探究科學的態(tài)度
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的主要精力不是講知識,而是教會學生主動地學知識。在這十幾年的班級管理和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堅決把“授魚”教學轉化為“授漁”。我還經常性地設置疑問,布下懸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給學生留“缺口”,凡是學生“直接摘到或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教師絕不“摘”給學生吃。如我在課堂上應盡量精講、多練,運用一題多變、多題一解,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領悟。又如對待班干部,我積級引導,大膽使用,積極支持班干部開展日常工作,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工作能力,及時教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這幾年下來,盡管班內的有些事我無暇顧及,但班干部還是把班級打理得井井有條??傊?,班級教育的落腳點就是要達到“內化”的效果,讓學生“學會”。
總之,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重構一種新型的班級管理機制,這一要求顯得越來越迫切,只有優(yōu)化了班級管理,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使全面育人和教育質量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