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歡
不久前,來自澳洲和英國的研究者利用x射線,生成了一種牙形石的牙齒計算機模型。他們宣布,某種已經(jīng)絕滅的史前海洋脊椎動物,長著迄今為止最鋒利的牙齒。雖然牙齒結(jié)構(gòu)的尖端僅有2微米,只是人類發(fā)絲直徑的1/20,能施加的壓力卻能與人類的下頜骨相媲美。那么,牙形石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conodont”,或許曾是地球上最早的牙齒?
牙形石,即“conodont”,是一種重要的微體化石,最小的不到0.1毫米,最大的不過4毫米。它的主要化學成分為磷酸鈣,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相沉積物中。(注:海相沉積是指海洋環(huán)境下,經(jīng)海洋動力過程產(chǎn)生的一系列沉積。)
圓口類動物的牙齒數(shù)目眾多,卻不是真正的牙齒。
圓口類是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類群。所謂“圓口”,就是這類動物沒有上下頜,不能利用下頜的活動開口或閉口,屬于無頜類動物。以盲鰻為代表的圓口類動物,有著為數(shù)眾多的牙齒,能密密匝匝地排上好幾排。不過它們的牙齒數(shù)目雖然很多,卻并非真正的牙齒。
從魚類到爬行類動物,牙齒的“地盤”日益狹窄。
魚類的牙齒地盤最大,因此能“亂長”。以鸚嘴魚為例,這種生活在珊瑚礁里的魚以珊瑚為食。與此相適應的,它的牙齒分布較廣。
現(xiàn)代鳥類更是徹底進化為“無牙”一族了。以可愛的企鵝為例,你會在它的嘴里發(fā)現(xiàn)密密麻麻的“針狀齒”,就連舌頭上都不例外。這些“針狀齒”雖然不是真正的牙齒,作用卻很大,不但能牢牢“抓住”獵物,還能讓獵物更好地“傳送”到胃里。
海龜?shù)难例X被堅硬的喙所取代,無數(shù)細小的“針狀齒”遍布整個食道,尖銳的“針尖”朝著胃的方向生長。這不但能防止獵物遁逃,還有助于將食物吞咽到胃里。這也是一旦海龜誤吞下塑料袋,就沒法吐出來的原因。
大白鯊的牙齒最多可達7排,一旦前排的牙齒脫落了,位于后排的牙齒就會頂替它的位置。大白鯊的牙齒長得并不特別牢固,在撕咬或吞食獵物時很容易脫落或碎裂。每隔半年到一年時間,它的牙齒就會全部換新的了。
因為出現(xiàn)了功能的分化,哺乳動物的牙齒被認為是最完美的牙齒。
牙齒最初只是捕捉和咬住食物的功能,哺乳動物出現(xiàn)后,才開始具備切割、刺穿、撕裂和研磨等多種功能,被認為是生物學上最完美的牙齒。
鯨的種類很多,總體可分為齒鯨和須鯨。顧名思義,齒鯨就是有牙齒的鯨?;ⅥL是具有代表性的齒鯨。它的上下頜各有20多顆銳利的牙齒,均向內(nèi)后方彎曲?;ⅥL的牙齒可堅固多了,不僅讓獵物難以掙脫,還具有撕裂和切割的功能。
齒鯨中,牙齒最具特色的是獨角鯨。這種鯨除了正常的牙齒外,還有一顆特別的長牙。獨角鯨一歲左右時,左側(cè)牙齒會忽然迅猛生長,刺破上唇變態(tài)為角,直至長達2~3米。在中世紀時期,它的長牙曾被奸商冒充獨角獸之角,高價出售。
須鯨是沒有牙齒的,取而代之的是鯨須。每頭須鯨的嘴里大約有150~400片鯨須,就像張起了密密匝匝的濾網(wǎng)。須鯨只需將大口一張,就有大量夾雜著浮游生物和小魚小蝦的海水涌入口中。當然,這種角質(zhì)鯨須還算不上是真正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