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晗
主動示弱 也是一種智慧
同情、憐憫弱勢是人們的一種普遍心理,特別是當(dāng)你遭遇了滅頂之災(zāi)的時候,你若能主動示弱,很有可能會引發(fā)對方的同情和憐憫,即使是遭遇了惡勢力的攻擊,也可能會使你免于災(zāi)難。由于王大娘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主動示弱的原理,不僅使自己躲過了血光之災(zāi),還保住了自己的一筆巨額現(xiàn)金。
事情是這樣的:王大娘的兒子死于礦難后,礦方到她家進行了慰問和賠償。當(dāng)夜兩點鐘左右,王大娘正在熟睡中,忽然聽到外間有響動,她趕忙起床查看,只見一個戴著手套、腳套的蒙面人已將她的立柜門打開,將放在立柜上格的準(zhǔn)備為小孫女治病的兩萬元錢裝入了他的袋子中。王大娘不由自主地喊了一聲:“誰?”想到立柜中間的衣服中還包有三十多萬的巨款時,她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聽到喊聲,盜賊立即向她撲了過來,使勁地掐住了她的脖子,捂住了她的嘴巴,并把她死死地摁倒在墻角。她強忍著令人窒息的痛苦,急中生智地說:“你放開我吧,我保證不喊叫,把東西全給你?!北I賊料定一個孤老太太也沒有反抗的力量,再者,巨款尚未到手,就真的對老太太松了手,拔出了腰間的尖刀,要她說出巨款存放的地方。王大娘顫顫巍巍地說:“你只要不殺我,我保證把所有的錢都給你。但這錢可都是我兒子拿命換來的呀,沒有了這些錢,我那8歲的小孫女就沒錢治病啦。我知道,你出來干這個事,可能你的家境也不好,但你能不能高抬貴手,讓我們祖孫二人活下去呀!求你可憐可憐我們吧!”王大娘說完這些話,她感覺到盜賊的手顫抖了,并且還詢問了一句:“怎么,你的孫女也住了醫(yī)院?”說完拿著已裝進自己袋子的兩萬元錢扭頭就要離開房間,剛走到門口卻又折回到王大娘面前,說了一句讓她非常意外的話:“你的錢我一分也不能拿,我如數(shù)還給你?!睕]等王大娘反應(yīng)過來,盜賊丟下了所有的錢逃跑了。
這格外的震驚和令人難以相信的一幕倒把王大娘給嚇傻了,十多分鐘后才清醒過來,哭著大喊:“救命??!救命?。 薄?天后,警方抓到了這個盜賊。盜賊供認說:“我聽說這個老太太剛得了一筆撫恤金,想去發(fā)個大財,沒想到她這么可憐。特別是當(dāng)她提到她8歲的孫女可能因我盜竊而治不了病時,我被觸動了——因為我的女兒也是8歲,因得了種怪病付不起住院費我才走了這一步……她一沒有與我撕打,二沒有呼喊報警,而是一個勁兒地向我求情,我不忍心害了她們?nèi)遥头胚^她了。”
王大娘的主動“示弱”,告訴了我們一個極富人性的哲理,盜賊中的有些人也是有人性的。只要你能用真情去撥動他們的心弦,他也可能會在被感染中受到觸動。我國著名的《三字經(jīng)》開篇首句就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這些話是非常正確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都會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丑惡的一面。那些品德高尚和有高度自制力的人,無非是善良一面的逐步發(fā)揚光大及至強化,丑惡和錯誤一面的被逐步克服直至消除;而那些常犯這樣那樣罪錯或品行低劣的人則與之相反。當(dāng)你遇到了一些難以戰(zhàn)勝的惡魔時,你若能通過自己真誠善良的“示弱”,去撥動他的心弦,去觸動他心靈中那高尚、正直、善良的主旋律,感召他的良知、良覺、良心的回歸,也很有可能會使他幡然改悔,棄惡從善,棄舊圖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老年人在遇到兇惡歹徒之時,正確的處理方法不是要與他們殊死拼斗,而是要智慧地運用心理學(xué)的原理去觸動他們心靈中最柔軟的那根神經(jīng),喚起他的慚愧,喚起他的同情,促使他們在自我反省、自我譴責(zé)、自我懺悔中棄惡從善。
善于示弱 變被動為主動
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你與老伴發(fā)生爭執(zhí)了,如果誰都不肯示弱,不作讓步,非導(dǎo)致吵嘴打架不可;苦有一方主動示弱了,首先退出“戰(zhàn)爭”了,那么和解就會緊隨其后了。在人際關(guān)系中,肯于和善于示弱,很有可能會使你由被動變?yōu)橹鲃?。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對弱者都是遷就和理讓的。碰上了難以拔掉的“硬釘子”和難以對付的險境,不知道示弱,硬去逞強,很可能會碰得頭破血流,甚至帶來滅頂之災(zāi)。與其硬碰到底,不如主動示弱,后退一步,可能就會化險為夷了。善于示弱,既是給了別人一個“下臺階”的機會,更是給自己建造了一座向平安過渡的橋梁。
為何有人不愿示弱和不肯示弱呢?是因為這些人過于珍惜自己的那一張臉。唯恐示弱了會使自己“丟了臉”。實際上,暫時的“丟臉”換來了自己的平安和災(zāi)難的免除,這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示弱比硬拼好,硬拼只會造成你和他人的極度沖突和對立,加大你的危險,主動示弱雖然從表面上顯露出來的是怯弱與退讓,但卻充滿了厚積薄發(fā)的生存智慧。人生很短暫,何必把大好的光陰浪費在與人的敵對中呢。示弱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你在與對方僵持時,主動說一句示弱的話,給對方一個緩沖和自責(zé)的機會,氣氛緩和了,你的險境可能就解除了。若用《兵法》來解讀,那不是和“馬陵道之戰(zhàn)”中孫濱用主動“示弱”來戰(zhàn)勝當(dāng)時不可一世的龐涓是一個道理嗎?!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