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在金價連續(xù)調整,普遍大跌的行情下,人們開始恐慌性的進入金市,購買各種黃金飾品,煞有不買便虧本的態(tài)勢。同時,作為投資者,也開始懷疑黃金抵御通脹的功能。一時間,金市風起云涌,熱火朝天。那么,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才能真正獲益呢?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保值增值依舊存在
在國際金價一路暴跌的行情下,國際金融市場開始流傳黃金已經(jīng)無法保值的論調。就連索羅斯、巴菲特等國際金融巨頭也在高調宣示黃金不值得投資。鑒于這兩位大人物廣泛的影響力,對市場的殺傷力不容小覷。金融市場波詭云譎,不能不仔細分辨。那么,這些論調的真意究竟如何,在金市摸爬滾打數(shù)年有余的王城近期也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和探究中。
一向自信的他也開始懷疑黃金的抵御通脹的功能,懷疑它是否還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投資品種?對此,他思慮了許久,也關注了很多有關的信息。最終,他總結出了可以暖自心也暖人心的結論:
翻閱歷來黃金的有關資料,他發(fā)現(xiàn)黃金至今仍是可在全世界通用的硬通貨,僅以一國一地、一種商品作簡單類比,難免以偏概全。因此,要取得科學的研究結論,還必須用全球經(jīng)濟情況和數(shù)據(jù)予以分析比較。
因為由44個國家在1944年共同制定的《布雷頓森林條約》規(guī)定,國際黃金價格與美元的固定兌換價為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在尼克松政府1971年推翻布雷頓森林體系后,松了綁的國際金價遂開始由金融市場自身決定。所以,從那時開始,黃金價格與國際商品價格的關系,才是反映黃金與經(jīng)濟及各種國際商品的關系的真正本質。因此,研究黃金與市場的關系,以及研究黃金價格與國際商品價格的關系,應該從1971年以后的黃金與各種商品的關系開始。而且,1971年以后的黃金價格與商品價格的市場變化,也有比較詳盡的數(shù)據(jù)記錄。
另外,從黃金之外的其他主要國際商品價格在近四十年中的變化中,比如同是國際資本市場上交易的大宗商品石油,以及以大米、玉米、小麥、大豆為綜合統(tǒng)計對象的國際糧價中,也可以看出黃金的抗通脹率能力是非常顯著的。
如果還是有所懷疑,那么再把金價變化放到更大范圍中,與境外的一些城市的房價做比較,再看下結果:
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紐約、華盛頓、倫敦、巴黎、東京、羅馬、米蘭、慕尼黑、法蘭克福、維也納、日內(nèi)瓦、蘇黎世、中國香港、莫斯科、圣彼得堡、都柏林、新德里、迪拜、悉尼、中國臺北等20個大城市的房價。通過綜合平均計算這些城市的房價,可以看出40年來平均漲幅均沒有超過十倍,歐美大多數(shù)大城市的房價漲幅,比所有城市的綜合房價的平均漲幅更低,漲幅都沒有超過5倍。所以,國際金價遠遠跑贏全球的通脹率。
同時,在近四十多年的國際經(jīng)濟起伏變化中,國際黃金對于銅、鋁、鉛、鋅、鋼鐵、塑料、鐵礦石……等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具有很大優(yōu)勢。不管行情怎么劇烈波動,黃金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硬通貨,迄今并未喪失抵抗通脹的作用。
因此,雖然黃金目前遇到了大調整行情,這個調整過程很可能不會短,但這也在提醒投資者,投資必須選擇好適當?shù)臅r機。而從長時段看,這個調整并不會改變黃金是最能抵御通脹風險的投資品種之一的結論。
面對回購障礙該出手時再出手
金價幾經(jīng)波折,不少曾經(jīng)購買實物黃金的投資者都萌生回購的想法,不少銀行也出現(xiàn)了回購排隊的情況。那么應該如何面對這一問題呢?
以王城在今年最大一波行情的投資為例:他在1月3日的低位320元/克買入1000克黃金,在3月1日以年內(nèi)最高點363元/克賣出,雖然每克可賺43元,但因存在費率,如果以15元/克計算,那么盈利可達4.3萬元,但實際獲利則為2.8萬元,實際獲利比例僅為65.11%,而如果以20元/克計算,實際獲利比例僅為53.49%,其賺取的金額近一半用于支付手續(xù)費。
所以通過王城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類似的投資雖然能夠盈利,但也僅限于能非常準確地把握市場節(jié)奏的投資者。因為今年以來,除了1至3月的那波漲幅外,次之的一波較大的漲幅或許會出現(xiàn)在5至6月,漲幅為4.38%,以此推算,即使費率僅為15元/克,投資者也無法獲利,而且還會虧本。
另外,目前回購的利潤比較高,以賺10元的為例,如果銷售黃金,當中的成本可能有5至6元;但如果回購黃金,10元都是利潤。以前回購的利潤更高,而今年回購則可能會走進微利的時代。同時,對于回購,雖然有多種渠道,但是其規(guī)則卻大相徑庭,所以如何選擇也是一門課程。
一般金店僅回購自己品牌下的投資金條,而且首先要保持金條的原包裝,不要拆封,然后購買金條時的那些單據(jù)都要保存完整。這種回購方式,更像是退貨。
目前也有不少銀行對回購業(yè)務感興趣,比如,建行按照金交所實時變動的價格扣除手續(xù)費后進行回購。但從回購的范圍看,建行的范圍更廣一些,不僅包括其自有品牌實物黃金,還包括部分銀行、金店出售的投資金條。除了這個優(yōu)勢外,它還有一個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回購后現(xiàn)金實時抵達客戶賬戶。
典當行作為回購黃金的主要渠道,其雖然號稱“不收取任何手續(xù)費”,但其回購的金價卻比金店和銀行低了不少。不過其回收范圍很廣,只要是金制品都可以。
盡管渠道多多,但由于購買黃金的時間不同,渠道不同,價格不同,所以盲目跟從,很容易會出現(xiàn)虧本的情況。在黃金回購時要考慮很多情況,比如購入時金價、回購時金價、購入時手續(xù)費以及回購時手續(xù)費,也就是說當金價漲幅超過了所繳納各項手續(xù)費的總和時,回購才是一個盈利的過程。因為各家貨源渠道不同,黃金成色有差異。還有一個原因是現(xiàn)金流,如果開放回購不一定有那么多的現(xiàn)金支持。
同時回購前還需掂量金價升幅,因為銀行所收的手續(xù)費也是支出的大頭。目前大部分銀行都需要每克收取2至15元不等的手續(xù)費,這種費率可直接導致一些自認盈利的投資者獲利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