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父親,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港灣般可以依靠的寧靜棲所,一個天空般可以投入的廣闊懷抱,而對于僅9歲就失去父親的劉墉來說,更多的或許是回憶的甜蜜,無語凝噎的痛楚。這篇回憶性散文的敘事性和可讀性極強,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父親的感情是真切的、凝重的,也是理性的。讀至文章的最后一段,父親那似傻氣卻十分質(zhì)樸的形象就好像在我們的眼前,一種濃濃的感動激蕩在心間,那就是——父愛。
人生的旅途上,父親只陪我度過最初的9年,但在我幼小的記憶中,卻留下非常深刻的畫面,清晰到即使在32年后的今天,父親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覺得父親成為我童年的代名詞,從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父親的懷抱也是可愛的游樂場,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襖寬大的兩襟之間,我記得很清楚,那里面有著銀白的長毛,很軟,也很暖,尤其是他抱著我來回走的時候,使我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獨子”的感覺,就是在那個時候。
父親寵我,甚至有些溺愛。他總專程到衡陽路為我買純絲的汗衫,說這樣才不致傷到我幼嫩的肌膚。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突然不再生產(chǎn)這種絲質(zhì)的內(nèi)衣。當父親看著我初次穿上棉質(zhì)的汗衫時,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問我扎不扎。當時我明明覺得非常舒服,卻因為他的眼神,故意裝作有些不對勁的樣子。
母親一直到今天,還常說我小時候會裝,她只要輕輕打我一下,我就抽搐個不停,且裝作上不來氣的樣子,害得父親跟她大吵。確實,小時候父親跟我是一國,這當中甚至連母親都沒有置身之處。我們父子常出去逛街,帶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離家半條街外下三輪車,免得母親說浪費。
傍晚時,父親更常把我抱上腳踏車前面架著的小藤椅,載我穿過昏黃的暮色和竹林,到螢橋附近的河邊釣魚,我們把電石燈掛在開滿姜花的水濱,隔些時候在附近用網(wǎng)子一撈,就能捕得不少小蝦,再用這些小蝦當餌。我最愛看那月光下,魚兒掙扎出水的畫面,閃閃如同白銀打成的魚兒,扭轉(zhuǎn)著,拍打著,激起一片水花。
當然父親也是我枕邊故事的述說者,只是我從來不曾聽過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為我總是很快地入夢,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從隨手看過的武俠小說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記憶中,“踏雪無痕”和“浪里白條”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真正的白雪公主,是從父親買的 《兒童樂園》 里讀到的,那時候還不易買這種香港出版的圖畫書,但父親總會千方百計地弄到。尤其是當我獲得小學一年級演講比賽冠軍時,他高興地從國外買回一大箱立體書,每頁翻開都有許多小人和小動物站起來。雖然這些書隨著我13歲的一場火災(zāi)燒了,我卻始終記得其中的畫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響了我學生時期的繪畫作品。
父親有我已經(jīng)是40多歲,但是一直到他51歲過世,頭上連一根白發(fā)都沒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掛在母親的床頭。82歲的老母,常仰著臉,盯著他的照片說:“怎么愈看愈不對勁兒!那么年輕,不像丈夫,倒像兒子了!”然后她便總是轉(zhuǎn)過身來對我說:“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氣候,不知被寵成了什么樣子!”
是的,在我記憶中,不曾聽過父親的半句叱責,也從未見過他不悅的表情。尤其記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親明明發(fā)現(xiàn)了,卻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母親說:“看到了還不打?哪兒有這樣的人!”“等它吸飽了,飛不動了,才打得到?!备赣H笑著說,“打到了它才不會再去叮我兒子!”32年了,直到今天,每當我被蚊子叮到,總會想到我那慈祥的父親,聽到啪的一聲,也清清晰晰地看見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紅的血跡……
(選文有刪節(jié))
閱讀思考:
1.文章的內(nèi)容是描寫父親的,為什么多次寫到母親?
2.第三自然段中“當時我明明覺得非常舒服,卻因為他的眼神,故意裝作有些不對勁的樣子”屬于什么描寫?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3.在第八自然段中,母親對“我”說:“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氣候,不知被寵成了什么樣子!”你同不同意母親的話?請簡要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