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號,作為新加坡文化周的大型活動之一,展覽 “鏡中之境,像外之象”—新加坡當代藝術展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經(jīng)由策展人馮博一與陸新根據(jù)對新加坡藝術生態(tài)實地考察后,邀請了15位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參與展覽。
展覽由一場行為藝術表演帶公眾入場,其他作品圍繞身體·社會、語言·敘事、境遇·比附、視覺·修辭四個方面為線索,展開“鏡像”之外的“境象”之中的敘事詮釋:其中作品《開國大典計劃》是藝術家何子彥專門為此展覽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蘇州完成。作品以大家熟悉的中國著名藝術家董希文1953年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為藍本,定制成209塊游戲拼圖,并一一編號,在現(xiàn)場觀眾可以取走任意一塊,進行詳細登記,并被要求一年后要將拼圖歸還給藝術家,以恢復拼圖的完整原貌。藝術家用這種互動的方式展現(xiàn)圖像出現(xiàn)的空位,觀眾按照藝術家規(guī)定的方式對作品進行了參與,呈現(xiàn)了整個展覽過程中圖像不同的碎片化視覺缺失,這也是藝術家在“互為圖像”關系上對原作的一種結構,而一年后,被取走的拼圖或破損、或丟失、或保留就不得而知。
而作品《黑色森林》系列則運用了宏大的敘事題材,整個作品由油畫《動物遺骸》、《死去的樹》及裝置《木炭》三部分組成,大塊的黑色色塊極具視覺沖擊力,給人以毀滅、窒息的感覺,站在作品面前,仿佛置身于被燃燒過的森林中,殘存的動物遺骸,橫七豎八燒毀的樹木,無一不是在警示著人們過度貪婪的開發(fā)欲。 直觀地后果呈現(xiàn),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知在“鏡像”內外的這種呈現(xiàn),是否能喚起人們的覺醒?(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