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賞
說起木乃伊,小百迷們立刻就會想到古埃及的“干尸”。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也曾經(jīng)有過一個皇帝死后被做成木乃伊。
公元927年,25歲的耶律德光成為遼國的第二代皇帝。當(dāng)時,中原地區(qū)正是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養(yǎng)精蓄銳,一心夢想要吞并中原。
9年后,機會終于來了,44歲的后唐河?xùn)|節(jié)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他以割讓幽云十六州、歲絹30萬匹、認(rèn)34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等條件,求耶律德光出兵幫他滅了后唐,建立了后晉小王朝。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貴繼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稱孫不稱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為借口發(fā)兵南侵中原,很快就滅了后晉。
雖然后晉小朝廷不堪一擊,但中原老百姓卻不是好欺負(fù)的,他們?yōu)榱司葒C娂娔闷鹞淦骺箵暨|軍侵略,令耶律德光發(fā)出“沒想到中原人如此難制”的感嘆,在汴京駐留不足三月即下令撤軍回國。
雖說中原老百姓殺不了他,但老天爺沒有饒過耶律德光。公元947年,在撤離中原回國的途中,他染上了一種與感冒有關(guān)的疾病,高燒不退,飽受折磨,挨到河北欒城地界,終于一命嗚呼見了閻王爺。早在他患病初期,遠(yuǎn)在遼國都城的述律太后就得到了消息,為了能夠見兒子最后一面,她特發(fā)懿旨:“生要見人,死要見尸?!边@可著實難壞了護駕的文武大臣,當(dāng)時正是炎熱的夏天,交通又不方便:保存和運輸尸體談何容易。
就在眾位大臣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的時候,有位御廚出了個主意,他說,咱們不是經(jīng)常把吃不完的牛羊肉做成“羓”嘛,干脆把皇帝陛下也做成“羓”帶回去吧。
“羓”是什么呢?原來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時候殺了一只?;蜓蚝?,一時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內(nèi)臟掏空,用鹽鹵上,就成了不會腐爛的“羓”,相當(dāng)于中原地區(qū)的“臘肉”。這個主意一出,顯然有把皇帝當(dāng)牲畜處理的意思,但無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醫(yī)們也只好照御廚的意見辦,不過既然是用皇帝的尸體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
述律太后終于看到了“內(nèi)臟已空、皮膚焦黃”的兒子,卻不知道進一步去創(chuàng)造歷史,急急忙忙入棺下葬,錯過了一次保留中國木乃伊的絕佳機會。
呵呵,若是找人對尸體進行處理,用藥水泡上七八十天,再從頭到腳用細(xì)麻布包裹起來,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里保管起來……保不齊耶律德光能留到今天而千年不腐,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