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含瑤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也是這樣。
我國文學大師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里的人物取名藝術歷來被人稱道,他筆下人物那一個個別具含義的名字,如“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總令人浮想聯翩,為作品增色不少。
無獨有偶,幾乎和他同時代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壇上,在群星爭輝的白銀時代,契訶夫的藝術風格可謂獨樹一幟,他既不象列夫·托爾斯泰那樣沉迷于“勿以暴力抗惡”的道德說教;也不象高爾基那樣滿腔熱血高歌“暴風雨就要來了”;更不象橫空出世的象征派諸詩人以狂飆般的激情橫掃俄羅斯文壇。他的作品聚焦于“小人物”們的平淡故事,但那一個個具有幽默、諷刺性的名字無形中為小說增添了無限魅力。
黑暗殘酷的沙皇專制統治和他的維護者,以及他手下的走卒,始終是契訶夫筆下要嘲笑諷刺的對象。為了使自己的筆調更為辛辣、幽默,契訶夫總是賦予這些對象一個恰如其分的姓氏,以符合他的身份及性格特點。
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短篇小說《變色龍》中,警官的姓為奧楚蔑洛夫,這個姓氏在俄文中意為“瘋癲的”“瘋子”,這正好說明處理狗咬人事件的反復無常的態(tài)度,就如瘋子一般行為無常,令人難以揣測。
《普里希別耶夫中士》中的普里希別耶夫中士,是一個類似于《套中人》中的別里科夫一樣的沙皇專制制度的忠實衛(wèi)士。在他眼里,容不下一絲有礙于專制制度的東西,只不過他不像別里科夫一樣把自己連同他人都裝在一個無形的套中脫離現實,而是用赤裸裸的暴力去維護專制制度。所以契訶夫也給取了一個恰當的姓“普里希別耶夫”,意即“要人命,打死人”,這正好體現了沙皇制度下一個劊子手的身份。
與此相反,對生存于沙皇專制制度下的極端貧困、痛苦的人民,以及不得不仰沙皇鼻息生活的小公務員、小官吏,契訶夫則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及憐憫。為了和他們的低微、無助、任人宰割的身份相符,契訶夫同樣賦予了他們一個個別具意義的姓氏。
《萬卡》是契訶夫描寫的沙俄時代學徒生活的極具代表的成功作品。小學徒萬卡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xiāng)到城里給老板充當奴隸,他不僅受到老板的毆打,還要受比他年齡大的學徒的欺負。而他的姓則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的身份?!叭憧品颉币饧醇紫x,小萬卡就像一只甲蟲一樣無助,處于任人宰割的地步。
“小人物”的形象自從在普希金的筆下定型之后,在契訶夫筆下更是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契訶夫的小說里,更有對小人物的精心刻畫。那就是他的《一個小公務員之死》,小官員切爾維亞科夫是沙皇政府一個小公務員,他因在戲院看戲時一個無意間的噴嚏打到前排將軍的頭上,結果自己竟然擔驚受怕而死。這個故事充分暴露了沙皇專制政府下的公務員、小官吏的悲慘命運。而切爾維亞科夫這個姓,也是契訶夫別具匠心的神來之筆。切爾維亞科夫,意即“蠕蟲”,說明仰沙皇鼻息生活的小官吏同樣是動輒禍來,在社會的最下層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遠隔萬里,彼此不同國度的兩個作家在文學表現手法上竟是那樣的相似,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還是什么別的原因?我們只有默默體味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