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后昌
衡陽這塊地方,漢為長沙郡地;三國吳太平二年(257)置湘東郡,治所在今郊區(qū)湖東村;唐武德四年(621)廢湘東郡置衡州;天寶元年(742)改衡州為衡陽郡?!昂狻闭咴从谀显篮馍健!昂怅枴闭?,意為南岳衡山之南。從衡州到衡陽,迄今已有1300年左右,是一個歷史文化古城。
地名中的陰陽,源于自然地理學?!瓣枴保瑏碜蕴?。中國屬于北半球,太陽光從偏南射來,山河兩界,以南北分。山脈南坡,朝陽,也叫陽坡,山之陽;與山相對,河流北岸為陽,南岸為陰,是以陽光射到射不到來區(qū)別?!蹲髠鳌份d:“水北為陽,山南為陽?!?/p>
陰陽是漢語中富有文化特色的一組詞語。所謂“背陰向陽”是表明地理南北方位。中國許多地名都借用“陰”“陽”二字,均是根據(jù)該地與附近山脈或河流的相對位置而命名。衡陽因地處衡山之南而得名;陜西華陰縣因地處華山以北而得名,山北為陰;江蘇淮陰因位于淮河以南而得名,南岸為陰;山東海陽南臨黃海……地理方位又都基于一個特定參照點,左右、縱橫、經(jīng)緯實際上是以人身或擬人化的物體為參照點而形成指稱關(guān)系。地理方位的確定,也取決于觀察視角。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地圖,與現(xiàn)代地圖不同,其坐標方位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說明該地圖是在面南背北的方位視角下繪制而成。
衡陽,又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亍?,棲息于城南回雁峰,故雅稱“雁城”。
相傳,遠古時代,北方的大雁因懼怕塞外凜冽寒風,便成群結(jié)隊往南遷,飛越千山萬水,來到氣候溫和、風景秀麗之地的衡陽,安營扎塞,停歇棲息,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灘岸上,即瀟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人們就稱雁城衡陽。回雁峰石刻載:某年冬天,有一群大雁棲息于回雁峰,因一雄雁被獵人射死,一雌雁不肯飛走,整日在城市上空哀鳴,發(fā)出凄切悲涼之聲。人們不知何故,過了冬,怎么驅(qū)趕都不飛走。時任縣令就貼出一張懸賞榜。一個長者聽出凄鳴聲,就到大雁棲息地走訪獵人,看誰射死大雁,并找到獵人揭了榜。于是,縣令懲罰了獵人,并頒布法令,不準射大雁,在山上雕筑大雁像,立碑挽詩,雌雁才肯飛走。此后,每年大雁南飛,飛經(jīng)雁峰山仿佛聽到那死去大雁的哀鳴呼喚聲,都不再南飛,棲息于回雁峰上過冬。范仲淹詩云: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王安石也說: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
衡陽雁城文化繁榮發(fā)達:雁風、雁飛、雁吟、雁陣、雁鄉(xiāng)、雁林、雁扇……品牌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