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動物世界里有不少寄生蟲,植物世界也不例外。
一些植物在長期演化過程中,某些營養(yǎng)器官退化了,因此它們無法像一般植物那樣利用自己的根須從土壤中吸收營養(yǎng),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
這些不能“自食其力”的植物寄人籬下,充當著植物界的“高等食客”。
春季,在大沙漠中并不顯眼的沙丘上,頑強的沙漠植物——紅皮沙拐棗、羅布麻等組成的灌木叢里,你總會看到一個個小巧玲瓏的形似寶塔的東西。
它們埋在沙漠里的部分略顯枯黃,而高出地面的部分白中帶紫,看上去十分可愛?;蛟S你會好奇,這些都是什么呢?
其實,它們是一種名叫肉蓯蓉的植物。細看肉蓯蓉,你怎么都見不到它身上有一絲綠色,不僅那嫩嫩的肉質(zhì)是黃的,鱗片一樣的外皮是黃色的,就連緊貼莖上的細小葉片也是黃色的。
肉蓯蓉的上部布滿了密密的白色花苞。細細的、密密的小花由下而上次第開放,花朵呈白色的,半圓形的花瓣舒展開來,像一個個小碗?;ü谛稳玳L長的喇叭,花冠管口有的略呈黃色,也有的呈藍紫色。
肉蓯蓉往往寄生在紅皮沙拐棗、梭梭、羅布麻、檉柳等蒿類植物的根上生長。
平時,你是見不到這位植物“食客”的,因為它一年四季都生活在地下。只有在4月底5月初肉蓯蓉開花結果的時候,它才會在地面上漸漸露出穗狀花序。
肉蓯蓉的種子非常小,直徑只有0.3~0.8毫米,不細看的話,你會以為它沒有種子。這些種子一旦脫離母體,隨時將面臨干旱、狂風等惡劣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可它們有自己的防御措施。
肉蓯蓉的種皮是蜂房狀結構的,很厚,能在干旱的環(huán)境中有效地包住肉質(zhì)。種皮外還有一層蠟質(zhì)層,實時保護著它的身體,以便在漫長的時間里找到合適的寄主。
你知道肉蓯蓉是如何尋找寄主的嗎?
在茫茫的大沙漠中,沙生植物本來就十分稀少,肉蓯蓉尋找寄主的機會少得可憐,好在大沙漠里風力較大,可以助肉蓯蓉一臂之力。
成熟的種子在隨風飄移的過程中一旦遇到寄主植物裸露的根,便受到寄主植物根部分泌物的刺激。正是這些分泌物發(fā)出的異味,使肉蓯蓉的種子“感知”自己已經(jīng)到了所要找尋的地方,于是它們很快萌芽,開始新一輪的寄生生活。
肉蓯蓉的種子一旦附著寄主,種子的一側會逐漸伸出一個吸器,當它接觸到寄主的根后,便猛扎進去,充分吸收寄主體內(nèi)的營養(yǎng),逐漸形成自己的根狀莖,然后在根狀莖上長出不定芽形成新的肉質(zhì)莖,伸出地面。
一般情況下,從肉質(zhì)莖伸出地面到果實成熟,差不多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也有的需要2到3年之久。即使被沙粒掩埋了,肉質(zhì)莖也會繼續(xù)生長,直到完全露出地面。所以,肉蓯蓉看起來不高,一旦把它挖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肉質(zhì)莖很長,短的有30厘米,長的可接近2米。
肉蓯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在抗衰老方面僅次于人參,被人們譽為“沙漠人參”。
在我國黑龍江、吉林以及內(nèi)蒙古的深山密林中,“住”著另外一個與肉蓯蓉長得差不多的植物“食客”——草蓯蓉。
傳說長白山下有一個小村子,一年夏天,全村人忽然渾身浮腫。有一天,一個美麗的仙女托夢給村子里的人叫他們?nèi)ゲ杉环N草藥。人們順著仙女的指點吃了這種藥,身上的浮腫消失了。更為驚奇的是,人們無意中照了鏡子,發(fā)現(xiàn)自己比以前年輕了許多,于是人們稱這種草叫“不老草”,這種“不老草”就是草蓯蓉。
在東北長白山,每年7月到8月間,山花爛漫,正是各種植物競相生長發(fā)育的大好時光。在海拔1350~2000米的林下巖石或石礫附近,草蓯蓉也加入了這優(yōu)美動人的百花交響曲。
它們紫褐色的肉質(zhì)莖紛紛鉆出地面,莖的上部很快就開滿了紫色的小花,小花毛茸茸的,每株有幾十到上百朵。這些花的花冠筒就像一個小壇子,頂上裂成唇形,上唇細長下唇寬短。長短不齊的紫色花蕊伸到花冠筒外,雖說不上有多么美麗,卻也獨具一格。
如果順著草蓯蓉刨開土層,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寄生在一種名叫東北榿木的樺木科小喬木的根部。
這種樹看上去很普通,樹高不過數(shù)米,在東北的茫茫林海中很不起眼,然而正是榿木根部的分泌物吸引著草蓯蓉,使它得到了草蓯蓉的偏愛,讓草蓯蓉甘愿作它的“食客”,無所顧忌地吸收著它的營養(yǎng)。
生長在干旱的大沙漠里的肉蓯蓉和喜歡濕潤涼爽環(huán)境的草蓯蓉,同科不同屬。它們離開寄主會寸步難行,依靠寄主便活得有滋有味,都是植物界響當當?shù)拇蟆笆晨汀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