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杰
摘要:審判是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最重要的機構職能。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判權。司法公正最核心的問題在于確保審判工作的公正性,司法公正與否直接關系到法律的正義性和司法機關的權威性,而審判工作能否做到公正則直接決定了司法公正能否真正實現(xiàn)。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要想真正做到公正行使審判權,一方面需要確保法院能夠獨立行使審判權,抑制其他權力的非正常干涉,另一方面也要讓審判工作置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因為,從權力的來源看,法院所擁有的審判權也是由廣大人民群眾賦予的,審判權作為司法權力的一種不可能凌駕于民眾之上,成為脫離民眾的存在。其實,推動司法審判獨立和民眾監(jiān)督司法審判活動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能夠在兩者之間做好協(xié)調工作,同時加以制度上的保障和規(guī)范,我國的司法審判工作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加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關鍵詞:獨立審判;新聞媒體;輿論監(jiān)督
司法獨立從本質意義上說是作為我國司法機關之一的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獨立進行審判,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司法獨立是民主化社會的重要標志,也代表著社會在制度化層面上進行運行,它表明“司法機關只遵循自己特有的司法規(guī)則,不被其他政治機構和社會團體的觀念和行為所左右”。“司法獨立”是現(xiàn)代西方社會普遍采用的一項分權制度,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就沒有“司法獨立”的觀念。雖然中國古代的司法權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行政權力,但是司法獨立的思想一直不間斷地出現(xiàn)于一些社會學家、思想家的言論和著作中。建國以后,憲法更是明確規(guī)定了司法機關的獨立性,但很遺憾的是由于受到具體國情的限制,司法機關的工作,特別是法院審理案件時,往往會受到案件以外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公正審判。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開放,以及群眾維權意識的加強,也正在顯現(xiàn)出其對司法活動的影響力。關于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活動影響力的強化到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目前在專家學者中還存在分歧。筆者認為,在處理媒體輿論監(jiān)督和司法獨立的關系時要掌握好一個平衡點,把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合力。
首先我們應該使媒體輿論監(jiān)督對司法審判工作的影響保持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nèi),不能肆意地以輿論監(jiān)督的自由性來干涉司法審判工作的獨立性,從而影響司法機關的公正判決,但是我們也不能以確保司法獨立為借口來隨意地對新聞輿論的自由橫加干涉,甚至是完全將新聞輿論監(jiān)督排除于司法審判活動。我們還要看到輿論監(jiān)督的主體不是媒體,更重要的是民眾?!靶侣劽襟w不只是報道有關審判的信息,而且還要使審判過程被廣泛的公眾監(jiān)督和批評,使法官嚴守職責,使個人和社會獲益,使公眾相信正義由此獲得。”司法的獨立其首要意義是在于保證司法的公正,也可以說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但是維護司法獨立性、保證司法公正不能只顧著排除外在勢力對司法活動的影響而使得司法活動只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這種情況極易造成司法活動由于處在一種無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下而滋生腐敗和審判權利的濫用,最終反過來極大地損害了司法的公正性。
確保司法的獨立和加強對司法的監(jiān)督其實本質上并不矛盾,恰恰相反,通過長時間的司法實踐活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司法活動進行合理的監(jiān)督、積極擴展民眾參與監(jiān)督司法的途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司法的獨立。前面我們提到,目前的司法審判活動免不了會受到行政方面權力的干涉,民眾積極地參與司法活動可以讓原來只有少數(shù)群體獲知的信息向廣大民眾公開,使民眾對于司法活動的了解增多。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民意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更加自律,并且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努力實現(xiàn)司法的公正。大眾傳媒的曝光、民眾予以的關注,可以保持司法活動的公開透明,同時由于民眾加強了對司法審判活動的了解,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加強司法公信力。由于獲取了民眾的支持,司法審判工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行政權力的干涉。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由于目前我國公民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還不高,對于一些社會媒體的報道和評論還不能完全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去甄別,由此所形成的民意并不一定就具有正確的導向性?!肮庥肋h是公正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但 “并不能由此推論說,人民的考慮也永遠有著同樣的正確性”。當然,在這里我們應該理解為是部分民眾由于錯誤的認知而形成的錯誤并不是具有社會普遍性的“民意”。人民是決不會被腐蝕的,但部分民眾卻往往會受到錯誤信息的欺騙,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后果就是對司法活動的干擾。司法審判活動受到非理性的干預,會給法官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導致難以確保司法的公正性和維護法律的尊嚴。而且,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信息的傳播相較于以往更加方便和快捷,且信息量的激增往往會使公眾在甄別和篩選網(wǎng)絡信息時存在難度,再加上一些社會媒體及各別民眾不負責任的言論,往往會誤導公眾,從而影響司法活動的正常開展。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既要確保司法的獨立性,又要正確地對司法活動展開監(jiān)督,當我們無法合理地將兩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時候,矛盾和沖突往往就會生成。另外,我們還要看到的一點是,盡管新聞媒體強調新聞報道要全面、準確、客觀、公正,但“用事實說話”的報道方式又使得新聞媒體的傾向性不可避免,新聞媒體的報道出于對民眾接受程度的考慮,往往會以人們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為旨歸,而民眾的思想道德觀點是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慢慢形成的并且逐漸內(nèi)化為人民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和評判標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新聞媒體以公眾當下道德觀念為判斷標準的傾向與司法判斷以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為基礎之間的沖突是在所難免的。正因為新聞媒體引發(fā)輿論,而輿論的導向往往又會對司法審判中的定罪量刑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在某種情況下也會給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特別是當輿論的走向與以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為基礎的司法判斷產(chǎn)生沖突時。
由此,想要確保司法獨立,就必須使新聞輿論監(jiān)督司法活動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這種規(guī)范不是簡單地限制,而是要讓新聞媒體正確評估輿論可能會對司法審判活動所造成的影響,一方面要真實地將信息傳達給公眾,另一方面要有一種理性而又審慎的態(tài)度去引導公眾,從而避免出現(xiàn)給正常的司法活動帶來干擾的情況。
綜上所述,民眾參與監(jiān)督司法的路徑有很多種,對司法工作的監(jiān)督,我們不能片地就理解為是對司法權獨立性的干涉,而是要看到司法權還是由廣大民眾賦予的,司法公正離不開司法獨立,但司法活動本身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并且在當前法制尚有待健全的環(huán)境下,借助媒體的民眾意愿表達為保護弱勢群體提供了有力的救助手段。當然,如果民眾意愿太過強大,反過來也會侵蝕司法的獨立。由于民眾具有情緒性、從眾性和不確定性,所以“作為特定社會、特定歷史時期的民意民心之表現(xiàn)的社會輿論傾向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在日常生活中,為達某種目的,雇上幾百或幾千人每人 10 塊錢加一頓飯,去法院門口坐上一天以示 “民憤極大”,這樣的事情并非傳說。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民眾參與監(jiān)督司法,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提高民眾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促使民眾以一種更加理性和審慎的態(tài)度去看待司法工作;另一方面還需要司法機關本身不斷健全制度管理,為民眾監(jiān)督司法不斷地創(chuàng)新方式和途徑,保障民眾的知情權、監(jiān)督權。事實也證明,只有“人民的權力越實在,權力的行使才越健康,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就越快”。因此,筆者認為,推動司法審判獨立和民眾監(jiān)督司法審判活動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能夠在兩者之間做好協(xié)調工作,同時加以制度上的保障和規(guī)范,我國的司法工作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加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 劉本燕.司法公正與公開審判制度改革[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03).
[3] 張志銘.傳媒與司法的關系—從制度原理分析[J].中外法學,2000(01).
[4] 宋冰.美國與德國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5] 申海良,羅建興法.道德對法治社會的作用及關系[J].法制與社會,2009(02).
[6] 汪明亮.新聞媒體對定罪量刑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作用機制[J].現(xiàn)代法學,2006(06).
[7]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8] 冀祥德,黃敏.民憤與司法公正[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6 (04).
[9] 司偉.讓人民來監(jiān)督司法[J].上海人大月刊,2000(05).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陽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