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奶奶陪睡覺
Q 我家孩子 10 個月,上班后我不是每天都在她身邊,一直由她奶奶帶著,奶奶隔一段時間回去一次,回去以后寶寶白天怎么玩都可以,也很高興,但是晚上我和她一起睡覺時她總是哭鬧,該怎么消除這種情況?
A 10個月的孩子晚上“黏”專門照顧她的人,這是乳兒期、嬰兒期的依戀現(xiàn)象,是自然的、正常的,無須消除。
依戀是人際信任的基礎
在出生的第一年中,寶寶與養(yǎng)育者之間形成緊密的情緒聯(lián)系,通常是依戀母親或其他撫養(yǎng)者(奶奶、姥姥、保姆)。有依戀對象在身邊時,寶寶會感覺愉快、安心、情緒積極,樂于活動;而離開依戀對象,寶寶會感到害怕、哭泣,即便不哭,也會觀察到其情緒及行為方面顯現(xiàn)出不安感。我們把嬰兒與養(yǎng)育者這種親密關系稱為依戀。心理學家認為:嬰兒與母親或其他撫養(yǎng)者之間的親密接觸及依戀的經驗,對嬰兒在未來生活中愛的能力及與他人親近的能力有很重要的影響。在撫養(yǎng)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及撫養(yǎng)者要重視安全性依戀對人的一生具有持久的影響,它是人際信任的心理基礎。寶寶和誰親近是撫養(yǎng)過程自然發(fā)生的,是不可強扭的。
通常,寶寶白天可以和家中熟悉的人玩,但是在每天生活的“固定項目”上,比如由誰來喂飯,尤其是由誰哄著睡覺等相對規(guī)律的事情上,寶寶的依戀情緒會表現(xiàn)得比較強烈。
如果父母上班,不能經常地陪在寶寶身邊,那就由其他撫養(yǎng)者代行。
母親會有不自覺的投射
除了從依戀關系上說明現(xiàn)象之外,我還想試圖通過你的提問去理解你的感受。在母親內心中,孩子最親近、最重要、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無條件接受。正是由于如此,母親的潛意識也非常容易將這一感覺投射給孩子——希望在孩子心中,母親的位置至高無上,無可替代。而當孩子在某種情境中選擇接近其他撫養(yǎng)者,而不是自己時,母親內心過多或少都會感覺有點不舒服,好像被本該和自己最親近的寶寶“推開”了,體會到一種被拒絕感,這種感覺顯然讓人不爽。
在乳兒、嬰兒期,寶寶的依戀情緒指向唯一(非誰不可),隨著年齡長大,這種情況會發(fā)生變化,寶寶會接受家庭內外所有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親人和伙伴,心理依戀的對象不再唯一。因為各種情況,父母親不一定時時陪在孩子身邊,但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同樣傳遞溫暖,是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因素。血緣決定親情,母親不必擔心自己會失去什么。
(李建茹)
口吃是普遍的嗎?
Q 從 1 歲 10 個月開始,我發(fā)現(xiàn)女兒說話時會出現(xiàn)口吃現(xiàn)象,比如說“我要某某東西”,會多次重復“我”。最近一個月以來,她的口吃問題變得嚴重了。我很擔心。這個問題是她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嗎?是否具有普遍性? 如果不是,是否需要進行干預?
A 口吃俗稱結巴,它是口頭語言表達中出現(xiàn)的不恰當、不準確停頓和重復的一種語言節(jié)律障礙??诔宰钤绯霈F(xiàn)的年齡是學齡前,2、3歲一般是口吃開始發(fā)生的年齡,3、4歲是口吃的常見期。學前兒童的口吃現(xiàn)象,部分是生理原因所致,包括幼兒大腦語言神經中樞發(fā)育不良,語音發(fā)音器官及肌肉運動不協(xié)調、病變及生理遺傳等,更多的原因是心理因素。
導致幼兒口吃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一是兒童回憶語言的速度與表達速度的脫節(jié),詞匯量有限及詞義理解能力較差而形成的發(fā)音遲滯和重復;二是幼兒的模仿行為,把對口吃者的模仿形成了習慣;三是幼兒在語言發(fā)展由簡單句向難句過渡中,句子銜接不上,總是要從頭說起而導致口吃現(xiàn)象等等。
幼兒口吃雖然是其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但是家長和老師仍然應該在幼年時加以預防和矯正。
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和焦慮,不要斥責和打罵孩子,也應力勸周圍人不要嘲笑和斥責孩子的口吃,應當多與孩子接觸和交談,以減輕他們情緒上的急躁和緊張;
要鼓勵孩子多去跟小朋友交談,放慢語速慢慢表達,在對話中培養(yǎng)其口頭表達能力和流暢性,同時避免幼兒在無準備的情況下緊張、激動地講話;
防患于未然,平時教育孩子不要模仿身邊口吃的人,一旦發(fā)現(xiàn)模仿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實行分離;
對口吃較嚴重的幼兒,可以適當讓他們減少與陌生人的交往,領其到一群年齡比他小的幼兒中,培養(yǎng)他說話的自信。如果口吃很嚴重,應盡快到專門的醫(yī)院就診。(陳國鵬)
孩子太膽小
Q我女兒今年4歲半,特別膽小,而且也比較敏感,比如在幼兒園里,有老師批評其他的小朋友,她自己就會特別害怕 ;老師讓孩子們上課前去廁所,上課之后就不要隨意去了,如果她課間沒有去,她就會一直憋到下課。還有一次她想加入一個由大孩子帶領的游戲,但是那個大孩子就是不讓我女兒去玩,有點欺負她。我也覺得小孩的問題應該自己來解決。結果后來第二次我鼓勵她去加入游戲時,她再也不去了。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辦?
A 膽怯有可能是本身的氣質,也可能和過去的經驗有關,但這是可以慢慢訓練好的。
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嘗試帶他參加一些冒險的事情。當然,需要為他創(chuàng)設安全的環(huán)境。比如把孩子帶到一個不太高的石頭上,然后站在跟他距離很近的地方,叫他跳下來,并且用手接住他,這就是在一個非常安全的距離下,讓他去嘗試一下冒險的事情。
教他大聲說出來
如果被欺負,可以教孩子大聲說:“請你不要這樣子打我!”或者“請你不要這么做!”在家里先做一些演習,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戲。一開始,她可能說得很小聲,很結巴,慢慢地,您就可以要求她大聲地說。因為不在乎說的內容,大聲本身就可以把他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來。
告訴他做成功的可能性
拿上廁所這件事來說,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去上了廁所,回來還是有不少時間的,其實這個時間是夠的,不然我測量一次時間給你看。和孩子實際做過一次、走過一次之后,她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真的來得及,我是可以的!成功的經驗越多,孩子就會越有辦法,膽子也會越來越大。(李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