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又是一年高考季,900多萬莘莘學子邁入人生最重要的關卡,隨即而來的成績將深深牽動著這些高考家庭的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孩子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是否一定意味著前途的黯淡……為了躲避這令人揪心的高考,抑或為了尋求更適合自己孩子的開放式教育,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
其實低齡留學從上世紀90年代便已開始,發(fā)展到今天,留學率逐年上升,僅北京便有400多家中介機構。避開國內的高考,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野雞大學”和留學陷阱,如何給孩子選擇一個靠譜的未來?
“我想送我家孩子出國留學,這程序怎么辦理?”“出國留學選哪個專業(yè)比較好?”“這費用怎么算?”……北京市留學服務公共大廳里,幾名家長擠在窗口爭相問辦事人員。
“孩子多大了?”辦事人員問。
“16歲,男孩子?!?/p>
“我家是女孩,18歲,讀高二?!?/p>
“我家閨女15歲?!?/p>
“又是低齡留學?!惫ぷ魅藛T無奈地說。這才上午十點多,他已經接待了好幾位這樣的家長了。自從進入5月份的留學招生旺季,他這辦公窗口最多一天接待了20多名前來咨詢的家長。
隨著國際市場的放開,“出國留學”不再是“國家級人才輸出”那樣高不可攀,只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和經濟基礎,普通百姓也可以自費留學。尤其是目前所處的教育改革時期,“留學”也成為國內高考資源稀缺后的一種選擇。
2011年,教育專家陶中華在接受某報采訪時說,近年來出國留學大軍日益龐大,增幅驚人,僅赴美留學人員就從1978年的50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每年的1萬多人。從1978年到2006年底,全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81.5萬人,而目前在外的留學人員就有61.7萬人。在一些城市,辦理出國留學的中學生已占出國人員的70%~80%。其中22歲以下的留學生,特別是18歲以下少年留學生的數(shù)量幾乎是以每年40%的速度在遞增。有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中國留學人數(shù)達到39.96萬人,相比前年同期增長17.63%,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中國留學生低齡化現(xiàn)象十分明顯,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都將出國留學作為畢業(yè)后的求學首選。
在20世紀80年代,留洋者大多是去讀碩士、博士學位;到了90年代初,中學畢業(yè)生開始到國外去讀本科;而從90年代中期開始,出國潮的主體漸漸被中學生甚至小學生所取代。早在2001年,澳大利亞駐華使館所發(fā)出的11500多份留學簽證中,就有50%發(fā)放給了高中生?!暗妄g留學”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甚至一些只有幾歲的小孩子也被送到國外讀幼兒園。
盡管國家教育部門對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兒童“留洋”表示反對,但這絲毫沒能減弱這些家長的熱情,尤其近3年來,“留學童子軍”規(guī)模有增無減。
曾有人做過統(tǒng)計,截至2012年,全國36個省、直轄市中,北京留學中介機構達400多家(其中也包括很多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其次是上海,為200多家,廣東、江蘇、湖北也超過100家。龐大的機構數(shù)量讓人吃驚,但這些機構仍然會成為搶手的“香餑餑”:背后的市場“蛋糕”太大了。
高考政策引發(fā)低齡留學“井噴式”增長
新航道國際教育總裁胡敏說,從近十幾年的留學發(fā)展趨勢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9年至2003年為第一階段,出國留學的學生大多家庭富裕,在國內上大學有些費勁;2004年至2008年為第二階段,即左手高考、右手留學,此時由于美國政策開放,開始有少部分優(yōu)秀學生出國追求名校夢想;2009年至今則是第三階段,出國的學生群體發(fā)生質的變化,優(yōu)秀學生出國的越來越多,留學低齡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
“很多家長不想孩子太辛苦,認為國外輕松的教育更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所以選擇盡早讓孩子走出國門。”金吉列留學機構統(tǒng)計分析認為,隨著各留學熱門國家不斷出臺的利好消息,今年留學大潮將只增不減。
面對這些,北京的家長們“hold”住了么?一位在留學中介行業(yè)工作十余年的劉經理告訴記者,根據(jù)他的觀察,從2006年起,北京留學生數(shù)量幾乎是“井噴式”增長。
哪些人群是小留學生家長的主力?劉經理半認真半調侃地說,學生家長只有兩種人:北京籍家長和非北京籍家長。前者不一定是具備多少經濟實力,但收入尚可,后者收入大多比較豐厚。
劉經理分析說,根據(jù)他接觸的這些家長看來,他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而且在自己年輕時吃過苦,中國傳統(tǒng)“護犢子”的心態(tài)時不時展現(xiàn)出來:希望子女在國外鍍金,回來更有發(fā)展,并且少吃些苦。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些地方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
就拿北京籍家長為例,留學子女大多是成績不算特別優(yōu)秀,又不愿意報考國內其他大學的高中生。劉經理老家是浙江的,離溫州很近,從小受到家鄉(xiāng)人外出打拼下海的熏陶,特別能吃苦。相對于南方人尤其是華東華南沿海地區(qū)人的敢闖敢拼,他笑言,“這點在北京人身上很少能體現(xiàn),尤其是在皇城根下長大的北京人,自小便有強烈的地域優(yōu)越感,有些人從出生到工作退休都沒出行政區(qū),更別說出北京了?!?/p>
劉經理笑言,大多數(shù)北京人安逸慣了,畢業(yè)后能有個穩(wěn)定工作就不錯,很少想其他的,有這種樸實爽朗的北方人性格并不是壞事。“在哪兒都只想呆一輩子,踏實?!边@是很多北京家長的心里話。劉經理也曾勸過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學生家長,讓孩子去外地讀大學,但沒有一個家長同意?!半x開北京去外地,要是以后在外地安家買房子了,戶口是不是還要遷走?”原來,家長們放心不下的,還是那張可以讓他們孩子“享受一些好處”的北京戶口。
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出國可以,出北京不行?!背闪艘恍┘议L的“底線”。盡管如今一些北京年輕人有走出去的愿望,然而父輩和周圍環(huán)境有很大阻力,放棄北京獨自闖蕩的不多。
而讓非京籍家長們最終做出送子女出國讀書決定的,也正因為教育戶籍制度。正如最近炒得火熱的“安徽少年北京高考遭拒,加入美國國籍后又可以參加北京高考”的“逆襲少年”張圖的父親張建黨說的,“有些問題不是錢能解決的?!?/p>
根據(jù)北京市的政策,在北京參加高考的學生需有北京戶籍,這一點著實難住了張建黨,他與妻子均不是北京戶口,在北京出生的兒子自然無法落戶北京。在北京“借讀”高中,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問題:孩子高三時必須回原籍參加高考。高中課本并非全國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統(tǒng)一。兒子的成績在全校排名30位左右,若高考正常發(fā)揮,考上北大清華不在話下,但是如果回原籍考試,能考上當?shù)仄胀ù髮W的一本就算不錯了。
“張圖算是個幸運兒,畢竟他有個美國國籍的母親,能夠幫他順利加入美國籍,這讓很多北漂的家庭想都不敢想。在面對高考問題時,他們能做出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么放棄孩子的前途回原籍參考,要么狠下心,砸鍋賣鐵把孩子送出國,躲避國內的高考?!眲⒔浝硇χf,這也算是“北京特色”了,因為他有很多同行是在別的省市做出國留學咨詢的,這些地方的家長送孩子出國更多的是為了躲避“黑色六月”——高考的競爭太激烈了。
一半以上“小留學生”非自愿
北京某醫(yī)院,一名回國的小留學生正躺在床上休養(yǎng),床頭擺滿桂圓和阿膠。原來她剛做完人流手術。這位女孩在國內中考時僅被一所職專錄取,父母覺得太沒面子,準備讓她出國留學。女孩不愿意,可在父母的張羅下,她還是進了新西蘭一所語言學校。沒想到,語言學校里基本上都是中國學生,3年過去了,語言關還是過不了。她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開始與班上的一名廣東籍同學談起戀愛。等到去年12月回國時,母親發(fā)現(xiàn)她懷孕了。她說:“在那里人生地不熟,心里不好受,學習又不好,只剩下對戀愛還有點感覺了?!?/p>
家長們早已習慣了“包辦一切”,包括選學校、選專業(yè)?!坝袀€學生GMAT考了300多分,我做留學這么多年來第一次見這么低的分數(shù),自考藝術類本科,雅思5分。學生的爸爸非要讓她去讀國內某校中外合作的金融碩士。不被毀了才怪。”5月8日,北京金東方美國部技術總監(jiān)張偉用忍不住在微博里“吐槽”。
上述家長,就屬于“瞎指揮”這一類。該女生的父親從商,一心想讓孩子選商科,但這個學生的學術背景和GMAT分數(shù)幾乎不可能申請到國外的商科專業(yè)。于是家長轉而尋求國內的合作項目,“說是熟人介紹,我聽說那個項目根本沒得到學校審批,屬于違規(guī)辦學,但家長堅持要去?!?像這樣被家長逼著留學的學生不是個例,北京地區(qū)一半以上的“小留學生”的出國行為都是“非自愿的”。
“不管孩子個人條件,家長只要排名前50名的學校,不然就認為留學沒意義?!辈簧倭魧W行業(yè)的咨詢顧問很無奈。攀比心理加上對未來就業(yè)的考慮,會讓中國家長毫不猶豫地投向名校,而隨著低齡留學的興起,對名校的追逐也從大學擴展至中學層面。但隨之帶來的卻可能是學生因無法應付學業(yè)而退學或被退學。北京世青國際學校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錳接觸到不少從美國中學退學或被開除的學生,其中不少孩子“并不適合出國”。據(jù)李錳觀察,學生被開除大都因為自身原因,“比如考試作弊,未成年吸煙,成績很差,甚至還有打架斗毆。”
而一個更無奈的現(xiàn)實是,一些家長在孩子留學后,除了提供經濟支持外,安心當起了“甩手掌柜”,不聞不問,而在孩子犯錯后,家長不但不反思自己,還一味責怪推薦人。
記者有個朋友叫小韓,去年在北京某報社實習,她父母是生意人,高中畢業(yè)后將她送去俄羅斯讀本科,學的新聞專業(yè)。不久前記者偶遇小韓的師傅老張,本以為師傅會將“高徒”好好夸贊一番,豈料老張眉頭一皺:“她是個留學生?我怎么琢磨都不像啊。按理說,一個學新聞專業(yè)的本科生怎么寫的稿子我都看不懂?通篇語句混亂。”
事后小韓嘟囔著解釋說:“師傅看不懂我的文章很正常,我是用俄語寫的,然后再翻譯成漢語,語法上肯定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原來小韓已經適應了俄語寫作,對母語反而生疏了。
《2008-2011年度國內外大學生留學與就業(yè)白皮書》顯示,回國留學生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月薪在3000元~10000元的占了大多數(shù),約占受訪者的71%,而這部分人的工作職位有58%為普通員工。
但受訪者中,也有一部分人是贊成“低齡留學”的。辭職創(chuàng)辦全國首個打工子弟免費職業(yè)技能培訓學?!鞍倌曷毿!钡囊蚺?,她的女兒曾在14歲那年經朋友介紹去北愛爾蘭留學。在姚莉印象里,女兒留學后比以前更懂事,更自立,而且更有社會責任感了。2005年她創(chuàng)辦學校時,女兒還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帶領一幫同學和朋友,充當志愿者,冒雨在朝陽區(qū)的城鄉(xiāng)接合部招生。
一位在加拿大的小留學生說:“我也是小留學生,高中出去的,怎么不覺得父母把我送到火坑里。留學使我得到了鍛煉,一年多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了很多。我考上了加拿大top10大學,我還在打工,覺得生活很充實。在我認識的幾個中國同學中,大多數(shù)都很優(yōu)秀?!?/p>
留學陷阱如何避免?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低齡留學生為自己已經做了求學規(guī)劃,他們在低齡時段出國留學有著自己的考量。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那些盲目跟風的低齡留學生,他們對于留學知之甚少,幾乎都是交給留學中介或者工作室去辦理自己的出國留學手續(xù)。這筆高成本暫且不說,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他們最終可能會落到一些野雞大學的手里。
目前留學市場魚龍混雜,不乏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機構,于是就出現(xiàn)了著名人士 “打工皇帝”唐駿、陽光傳媒創(chuàng)始人吳征等被爆出學歷造假事件。其實說白了不過是上了國外的“野雞大學”,回國謊稱是國外著名大學。先不說他們造假的動機,其實很多留學中介都是用這種方法“欺騙”留學生及家長。所以選擇留學機構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因為正規(guī)的留學中介機構的準入門檻還是很高的。根據(jù)國家相關規(guī)定,正規(guī)的留學中介公司在推出留學項目前,需要具有我國駐所在國家大使館的認證文件、與國外學校簽訂的有關協(xié)議,以及國外學校的背景介紹等材料。上述文件齊全后,公司還必須報省級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國際合作處批準,之后才能開展招生。
運營一所留學中介公司需要一筆不菲的資金支撐。根據(jù)教育部規(guī)定,已通過資格認定具有法人資格的中介機構必須交納50萬元以上的保證金,以保證申請人的正當利益在受到侵害時可以獲得賠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組建一個有一定實力的留學中介公司,開業(yè)費用至少需要上百萬元。
其次,留學中介行業(yè)是一個知識性、技術性含量較高的行業(yè),對于從業(yè)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很高。咨詢人員不但要有了解國外的教育、文化等情況的廣泛涉獵面,還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善于人際溝通,具備團隊合作的精神。此外,熟悉國家留學政策也是相當重要的。
正規(guī)的留學中介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出國簽證,還要提供全過程跟蹤服務,如簽證培訓、接機、安排住宿、找課外工、轉學、陪讀、延期簽證等。因為有資質的留學中介在外國都有正規(guī)的合作機構,所以學生家長也可以隨時向中介機構了解孩子在國外的情況。
在全國,經教育部認定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只有270多家。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額利潤的誘惑,讓許多人盯上了這塊蛋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咨詢顧問告訴記者,別的地方不說,他知道的,在建外SOHO寫字樓里,以各種名目進行留學中介的機構有30多家,絕大多數(shù)是“非正規(guī)軍”。
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北京地區(qū)的留學中介市場,北京留學服務行業(yè)協(xié)會留學保障服務計劃通過中國教育部、北京市教委,以及眾多機構與消費者的實踐評估和不斷調整運行細節(jié),于2011年7月正式在北京留學服務公共大廳掛牌啟動。該計劃旨在為留學消費者享受留學中介服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提供最為堅實的監(jiān)督保障,其將給規(guī)范留學中介服務、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利益帶來深遠影響。
學生通過在協(xié)會官方網站在線注冊并通過審核后,可以享受到留學保障計劃中合法留學服務機構、中國學位與教育文憑認證、先辦理后付款、7日無責解約、不成功全額退款等服務,并且全程由協(xié)會監(jiān)督指導。有留學意愿和計劃的學生和家長們可以通過登錄協(xié)會官方網站,撥打400服務電話,去北京留學公共服務大廳3種方式了解留學保障計劃詳情。
另外在申請學校時,很多學生不了解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和文化背景,以至于與留學機會失之交臂。他們主要存在著以下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只要分數(shù)高就能被錄取。其實國外學校十分重視學生有無志愿者、義工經驗;盲目追崇文科專業(yè)。一些機構建議孩子選擇新聞學、心理學和藝術等文科專業(yè),認為這是很有潛力的熱門專業(yè)。然而,這些文科專業(yè)雖然很不錯,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容易影響學生就業(yè)。所以,中國留學生還是應遵循前輩在北美發(fā)展的生存規(guī)則,選擇理工科及商業(yè)等專業(yè);家長缺乏防范意識,對申請書撰寫、修改、呈遞等環(huán)節(jié)一概不過問,完全委托中介機構,從而也埋下了安全隱患;專業(yè)和學校都很重要,要綜合衡量,不能僅僅出于虛榮的名聲而選擇名校的不好專業(yè)或者“野雞大學”的熱門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