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洋子
泡沫經(jīng)濟時期,廉價服裝開始充斥整個市場,甚至連禮服也變得劣質(zhì),上等材質(zhì)的服裝已經(jīng)從這個社會消失了嗎?
衣料高檔的服裝去哪了
現(xiàn)如今,年輕女性的流行服裝大多采用尼龍和聚酯纖維等廉價材料進行制作。雖然從電視屏幕上很難看得出來,但若是用肉眼觀察,衣料的廉價感就會暴露無疑。
穿著廉價服裝登場的廉價精英說出的話聽起來也相當(dāng)廉價。
日本的平價服裝品牌以優(yōu)衣庫為代表,泡沫經(jīng)濟時期它們的存在是件好事。
筆者在某意大利高檔品牌大甩賣的第一天早早奔向了賣場。這個牌子的外套售價動輒就要十萬日元。以往,高檔品牌甩賣的第一天是很緊張的,你必須在擁擠的人群里集中注意力,絕不能花大價錢買回一件不適合自己的衣服。
然而到了賣場,場景令人大吃一驚。
只有一位顧客。買完衣服,服務(wù)員還端上了茶和點心。
百貨商店女士服裝樓層一片寂靜,紅色的打折標(biāo)簽異常醒目。專柜中靜靜陳列的高檔服裝,一件外套打折后的售價是40萬日元。
“誰會買這么貴的衣服啊?!?/p>
我們總說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大,可是今年一月,在各個商家展開促銷活動的這段時間里,筆者連一個有錢的日本人都沒碰到。在平價服裝店里,倒是有很多購買打折衣物的日本人。
一天花20萬日元也不是富人
筆者曾與哥哥嫂子一起去旅行。賓館的住宿費是一天5萬日元,再加上消費稅、服務(wù)費、購買特產(chǎn)的費用,三個人一天的花費達到了20萬日元,這還只是開一個房間的價格。
這達到富人的開銷了吧?可是,這個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第二天早上,嫂子用塑料瓶里裝了些茶水帶著出門,說:“到車站就別再買飲料了。”
真正的富人絕對不會有這種想法。
哥哥和嫂子后來的對話再次讓我確信,他們也不是有錢人。
哥哥看著賓館開的收據(jù)說:“怎么會這么貴啊?!?/p>
“老公,你是不是喝了冰箱里的啤酒?這里面還加了酒錢呢?!?/p>
哥哥又語氣沉痛地說,去年年末,一位六十幾歲的親戚來向他借30萬日元,這年頭,60歲卻存款都沒有的老人和把獎金花得一干二凈的年輕人,都不在少數(shù)。
去批發(fā)菜市場買菜?
平日里筆者雇了幾個鐘點工在家打掃衛(wèi)生,其中有一名30歲的已婚女性,她已經(jīng)是一位母親了。我對她說:“冒昧地問一句,你家大概有多少存款?”
說心里話,我估計她家應(yīng)該也沒多少錢,最多也就幾百萬日元吧。
鐘點工一邊用吸塵器清掃房間,一邊若無其事地回答:“有1300萬日元?!?/p>
“一千……你剛才說的是一千?”
“是的,一千三百萬日元?!?/p>
“那你是要給孩子存學(xué)費吧,生活上很節(jié)約吧?”
“不是啊,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只買國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肉食?!?/p>
“……我都是去批發(fā)菜市場買菜呢?!?/p>
“去批……批發(fā)菜市場買菜?”
原來和鐘點工相比,我的生活更為拮據(jù),鐘點工吃得可比我好多了。
我們兩個面面相覷。
我說:“我沒你那么奢侈?!?/p>
鐘點工回答我:“你雇傭鐘點工,也算奢侈了。”
也對。我們就這樣接受了對方的觀點。
有1300萬存款依然覺得不安
鐘點工說:“我丈夫問我,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地工作呢。就算手里有1300萬日元,我還是覺得不安啊?!?/p>
是的,并非只有老年人不肯花掉存款,年輕人也在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而攢錢。日本究竟是全民無存款,還是全民皆存款呢?想到這里,筆者能夠理解女士服裝專柜的寂靜與年輕人在百元服裝店里購物的情形了。
環(huán)顧四周,沒人可以被稱為富人,不過,有一類人除外。
“新年假期來我的賓館住吧?”
對,他們會說“我的”賓館。這類人就是所謂的大資本家。他們絕不會用塑料瓶裝茶水,只會與同屬富豪階層的對象結(jié)婚。
在現(xiàn)今這個時代,我們很難判斷某個人是不是真正有錢。住一天20萬日元的賓館卻節(jié)約100日元的人是不是富人?剛過而立之年、有超過1000萬的存款卻當(dāng)鐘點工的人可以被稱作富人嗎?只在大甩賣期間購買意大利品牌服裝的人又是不是富人呢?
人們互相猜疑,難以看清對方的真面目。要我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富人的標(biāo)準(zhǔn)不是他有沒有錢,而在于他是不是在工作。
[譯自日經(jīng)商務(w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