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瓊
摘要:身體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一直以來是鍛煉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本文以身體鍛煉促進鍛煉者的認知、情緒、意志、人格以及自尊等方面影響的論述,通過綜述分析,以期對以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身體鍛煉;心理健康;綜述
1 身體鍛煉對鍛煉者認知的影響
身體鍛煉既可以對人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也對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這主要表現(xiàn)在鍛煉者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等方面。
身體鍛煉能對鍛煉者的自我觀念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的鍛煉項目、不同的鍛煉時間、每周鍛煉次數(shù)等等,是制約鍛煉者自我觀念效益的重要因素。身體鍛煉者自我概念在體育鍛煉后有顯著的加強[1];而且經常參加有氧鍛煉對女大學生比習慣坐著的女大學生自我概念得分高[2];在經常參加健美操鍛煉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都得到了提高[3];同時運動參與者的身體知覺能力高于非運動參與者[4];支持身體活動能提高中年人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5]。在主觀幸福感方面,身體鍛煉與生活滿意感的結果表明身體鍛煉對普通人和患者的生活滿意感具有積極作用[6]。在自我效能方面,不同的鍛煉項目、鍛煉時間、鍛煉的強度起重要的影響作用。例如,一項研究表明:參與健美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的提高,60分鐘中等強度的健美操鍛煉產生的效益最佳,時間因素對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作用[7]。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例如舉重等有關的力量性鍛煉既可以使個體提高特定效能感,又可以提升自我防御等一般行為的效能感[8]。對自我效能的研究較少,體育鍛煉對自我效能感具有影響,具體的影響方式需進一步研究。
2 身體鍛煉對身體鍛煉者情緒、意志的影響
身體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研究最多的是對情緒改善方面。情緒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心境、應激和激情。它是檢驗身體鍛煉促進心理效益的最主要指標之一。研究顯示,經常進行游泳鍛煉可以有效地降低緊張、焦慮、抑郁、憤怒和慌亂,感受到精力增加[9]。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兩種方式均能降低病人的抑郁癥狀。跑步和舉重訓練不僅均顯著降低機體的抑郁癥狀。在一項降低鍛煉者的焦慮水平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身體鍛煉對降低女性焦慮水平效果尤為顯著。參加體育鍛煉在鍛煉后研究顯示,女研究生的焦慮程度與鍛煉前相比明顯降低[10]。在體育項目上,太極拳、易筋經、乒乓球、健美操、跳繩、排球、羽毛球、慢跑與有氧韻律操對焦慮的作用比較顯著[11]。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使應激水平降低[12];并且以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人與習慣于坐著的人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降低生理上的應激反應[13]。在對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表明大學生群體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其應激反應明顯低于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更多的研究證明,經常參加身體鍛煉對于心境的改善有很大幫助;心境效益也因不同項目、不同強度的身體鍛煉而不同。
關于對鍛煉者意志的影響,參加健美操鍛煉需要付出意志努力,77.7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參加健美操鍛煉后意志更加堅強[14]。身體鍛煉對意志過程的效益研究較少,未見其他報道。
3 身體鍛煉對人格的影響
人格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在身體鍛煉過程中,思維活動和機體活動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樣就對鍛煉者人格的展示和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經常參加身體鍛煉的人,更傾向于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等均可以體育鍛煉中增強。
有研究者采用卡特爾16因素人格量表,并結合自編的體育鍛煉情況量表,在對1896名在校大學生調查研究顯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人格特征水平高于不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15]。而且體育鍛煉與人格之間存在顯著影響[16]。在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在對大學生人格特征與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現(xiàn)狀研究,結果顯示,人格越趨向于外向和低神經質的鍛煉者,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程度也高;相反,精神質人格維度受體育鍛煉參與程度也低[17]。
4 身體鍛煉與鍛煉者自尊的關系
自尊既是社會評價與個人自尊需要的反映,也是個體對自我的評價性與情感性額一種體驗,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一項以提高人的自尊心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積極的身體鍛煉能夠在鍛煉量、鍛煉強度、鍛煉時間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身體自尊水平與體育鍛煉量有非常大的關系,身體自尊水平在大運動量組要明顯高于小運動量組[18]。一項對于中學生自尊的研究顯示,體育鍛煉的各因素和中學生自尊之間存在顯著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提高中學生的自尊運動強度具有顯著的作用。對于提高知識女性的身體自尊水平體育鍛煉更有效,不可忽視的鍛煉項目、鍛煉堅持性、運動強度、運動量上的不同[19]。在對排球、羽毛球、慢跑和有氧韻律操運動項目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鍛煉項目、鍛煉堅持性、運動強度、運動量對身體自尊水平具有較大的調節(jié)作用。但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女性研究表明在至少6個月的跆拳道訓練后,所有女性都知覺到了自尊的提高[20]。
5 身體鍛煉對鍛煉者社會適應的影響
身體鍛煉對鍛煉者社會適應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鍛煉者的人際關系與鍛煉者的應對方式。身體鍛煉可以促進鍛煉者的人際關系,例如,參加健美操鍛煉可以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尊重、友好合作的人際關系,消除孤獨感,有78.25%的學生表明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21]。在對身體鍛煉者應對方式的研究方面,在成熟應對方式普通高校與體育院校大學生的相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現(xiàn)在體育院校學生的得分明顯高于普通院校學生,但不成熟應對方式差異并沒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2]。在一項針對對老年人社會適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老年人在應對應激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總體上表現(xiàn)的較為積極,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其消極應對方式相對減少。目前的研究結論應對方式是體育鍛煉與心理效益相關性研究的中介變量[23]。
參考文獻
[1]Valliant P M, Asu M E.Exercise and Its Effects on Cognition and Physiology in Older Adults.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85;61:1031-1038.
[2]余江.體育鍛煉對青少年抑郁人際情境的影響[D].第八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3]張潤紅.高校健美操心理效益研究[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6,(9):76-78.
[4]盧國,李丹.不同同伴關系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與其心理模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144-146.
[5]]Sruart Biddle,Nanetle Mutrie(1991).Psychology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Springer-Verlag,London.
[6]付舒,毛志雄.身體鍛煉與生活滿意感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7,(5):615-619.
[7]劉海燕,童昭崗,顏軍.不同時間、強度的健美操鍛煉對女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1):125-129.
[8]王永,耿敬.體育運動與社會壓力的緩解[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8).
[9]Martinsen EW,Hoffart A,Solberg.Comparing aerobic with nonaerobic forms of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trial. Comp Psych,1999,30(4): 324-331.
[10]徐波,季瀏,胡章萍,等.體育鍛煉緩解研究生抑郁和焦慮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2(3):42-43.
[11]劉凱,楊建華.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13(1):84-85.
[12]Morgan W P, Goldston S E(Eds.).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New York:Hemisphere,1987.
[13]Crews,D.J.&Landers,D.M.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aerobic fitness and reaeitivity to psychololgical stressor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1987,19(5):114-120.
[14]張潤紅.高校健美操心理效益研究[J].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9):76-78.
[15]葛會欣,張占忠,盧振啟,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其體育參與特征的相關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1):16-18.
[16]亓圣華,張彤,李繁榮,等.體育鍛煉與男性服刑人員人格特征關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488-1489.
[17]曾進輝.體育鍛煉與大學生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93-194.
[18]何穎,季瀏.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時間對大學生抑郁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及驗證中介模型[J].體育與科學, 2003, (7): 58.
[19]許毅,黃瀅.體育鍛煉與知識女性自尊關系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6):104-106.
[20]張立敏,張力為.身體鍛煉對超重人群心境及自我觀念作用的小樣本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5, (7): 447.
[21]張潤紅.高校健美操心理效益研究[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6,(9):76-78.
[22]謝琴.大學生應對方式的校別、性別及焦慮水平差異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4(1):49-51.
[23]劉彬,王小壘.淺析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應對方式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