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p>
每當讀起這首《鄉(xiāng)愁》,一件發(fā)生在利用大廳的往事就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已年過半百,多年來,一樁沉甸甸的心事一直令他不能釋懷,那就是尋找失散臺灣的姐姐。骨肉至親,因戰(zhàn)火分隔兩地,幾十年來杳無音訊。
隨著兩岸關系好轉,李先生開始了尋親的歷程,經(jīng)多方了解,他終于打聽到姐姐的下落,并且和她有了書信往來。然而,只聞音書不見人,在有生之年能否還有團聚的一天?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思念之情愈加濃烈。
為了了卻心愿,李先生走訪了很多地方,幾經(jīng)詢問,得知赴臺探親必須要辦理證明姐弟關系的公證書。于是他匆匆趕往公證處,卻被告知,要辦理這樣的公證書,必須由申請人提供親屬關系證明。這可難壞了李先生,事隔數(shù)十年,原有的戶籍關系早已變更,更何況“文革”時期,與臺灣沾親帶故簡直是“大逆”之罪,避之還唯恐不及,誰敢保留相關的證明材料呀?
難不成就這樣隔海相望,終此一生?李先生不甘心因為這一份證明而將這半生的思念化作永遠的遺憾。為此,他多次到相關派出所查找戶籍檔案,卻無功而返。最后,他來到了北京市檔案館。
北京市檔案館保存著1946年至1948年北平部分地區(qū)的戶口登記檔案,這些檔案成了李先生唯一的希望。由于時間太久了,李先生原居住地的胡同名稱和門牌號已經(jīng)改變了很多次了,這給檔案查找?guī)砹撕艽罄щy。利用處的工作人員一邊詳細地詢問情況,一邊耐心地檢索著,李先生的表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焦慮……當工作人員把一卷厚厚的檔案放到他面前時,他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頁發(fā)黃的紙上,嘴角哆嗦著念著幾個熟悉的名字:戶主李某某,妻子、長女……“就是她,她就是我的姐姐!終于找到了,找到了……”。撫摸著這來之不易的檔案,李先生熱淚盈眶,話語因激動而哽咽起來。
憑著這份檔案,李先生順利地辦理了公證書,赴臺探親的最后一道障礙解除了。血脈相連的兩位老人,經(jīng)歷了漫長的思念與尋覓,終于在臺灣重逢了,李先生終于可以再一次當面叫一聲“姐姐”了。
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我仍然是記憶猶新。當然了,像這樣感人的故事在我們的利用大廳經(jīng)常發(fā)生。我們的檔案館,檔案浩如煙海,這些檔案理應為國家資政育人服務,為百姓排憂解難服務,這也是我們檔案人的責任。
每當聽到利用者感謝的話語,每當看到他們滿意的笑臉,每當接到他們送來的錦旗,我們都會感到由衷的欣慰與驕傲,因為這些是對我們平凡工作的最大的褒獎。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