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福連
數(shù)學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情感的活動過程,認識過程與情感意志活動過程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構成了數(shù)學教學中一個自然而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處于“自然而和諧”狀態(tài)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而教師的儀表與教態(tài)、教師的教學語言和啟發(fā)式教學的運用時構成課堂“自然與和諧”的三個主要因素。下面就這三個方面談談營造“自然與和諧”的方法。
一、教師的儀表與教態(tài)
人的儀表包括身材、相貌和服裝等幾個個方面。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條件所決定的,一般難以改變。而服裝,亦即裝飾是整個儀表美的重要內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條件。教師在講臺上其儀表既要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務和服從于課堂教學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其具體要求是:整潔大方,莊重樸素,輕便協(xié)調,色彩和諧,一定要避免過于華美或過于隨便,如果教師的服裝顏色過于耀眼,在課堂中就給學生以“鶴立雞群”之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時,這種師生服裝不和諧造成了學生“不融老師”的心理,自然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教師的服裝過于隨便,長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滿身污垢,敞胸露懷,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課堂氣氛懶散,出現(xiàn)學生不尊重老師的現(xiàn)象,不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師的服裝過于華美和過于隨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師的教態(tài)對營造課堂的自然與和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要以精神飽滿,情緒高昂的姿態(tài)健步走上講臺。切不可在學生面前顯得有氣無力,或顯得心情不愉快。開始講課時,教師的表情要親切而不過分隨意,嚴肅而不過分緊張,使學生在一個寬松,舒適的氣氛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顯得端莊大方,舉止從容,精神飽滿。在運用手勢和站立,行走上要處理得體。我們說手勢的運用要根據教學內容,不可多,也不可無。動作自然,不致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站著講,也可以邊走邊講,但在一個地方站的時間不可太長,并且要注意不影響學生的視線。站立時要給學生一種自然、軒昂、生氣勃勃的印象。行走時可在講臺上行走,也可走下講臺但應顯得從容不迫,并且要根據板書的多少決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師的教學語言
有人說:“教師應該是語言大師”,這話并不過分。因為語言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為使課堂氣氛自然優(yōu)雅,和諧協(xié)調,根據教學學科的特點,教師應從如下三個方面下工夫。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明白,簡練。說話明白是教師語言的起碼要求。教師講課時,要恰到其分的遣詞造句,準確的講清楚各種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毫不含糊,使學生能聽懂教師講的意思。這就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和了解學生。那種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空話連篇,不著邊際的講話,也是說話不明白的表現(xiàn)。
語言簡練,就是指教學語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處,不濫用語言。數(shù)學的定義、定理和公式本來就是精煉,簡潔而明快的。教師應抓住內容的重點、難點,言簡意賅有有的放矢地講解,這樣就能騰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還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部分作業(yè),以減輕課外負擔。
第二方面,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有趣味。我們教育的對象都是些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教師的語言一定要以他們的心里特征出發(fā),不但要善于說理,而且富于表情,要以語言的趣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數(shù)學教學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最后,教師講課的語言要有節(jié)奏感,教師講課時聲調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必須和諧、“合拍”,才能形成教學語言的最佳節(jié)奏,才能產生聽課的最佳思維狀態(tài)。
教師講課的語言節(jié)奏,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而巧妙的控制和調節(jié),使之快慢得當,高低適宜。教師要運用語言聲調的高低快慢、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印象,喚起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特別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關鍵的地方,教師的語言應該放慢語言應該加重,應該有高低、有停頓。達到師生的雙邊活動自然、和諧的目的。
三、啟發(fā)式教學的自然與和諧
現(xiàn)代教學論中啟發(fā)式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原則。貫徹啟發(fā)式教學思想必須注重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質疑激發(fā)學生的認識沖突,并恰當?shù)亟M織和引導他們的思維活動,使學生既有思維目標,又有思維方向。同時,應當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分類指導與個別指導,使學生順利的開展思維活動然而,我們反思自己,在課堂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往往在一個不自然、不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大有裝腔作勢,做表面文章之味。
為使啟發(fā)式教學落到實處,防止上述情況在課堂上發(fā)生,我認為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概念的學習,必須重視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解題教學重視分析、啟發(fā)思維。要求學生以大眾心理,常規(guī)方法處理教學問題。對特殊方法與技巧可介紹,但要適可而止。在為什么這樣思考,怎樣思考上下功夫。
課堂提問或是有疑而問,或是讓學生思維引向深入,防止“無病呻吟”,無故發(fā)問。多個別發(fā)問,少集體作答,多給學生思考不草草收兵。要照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提問,要重視提問的作用,切忌問題提的過深,過全,過多。
教師應自覺培養(yǎng)自己駕駛課堂的能力當啟發(fā)式教學未按原定方向進行時,教師應沉著,冷靜,做到順水推舟,不壓抑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另一種情境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形式上的自然、和諧內容上的舒展自如,與教師的儀表教態(tài),教師的教學語言和啟發(fā)式教學的運用有密切關系。而怎樣使課堂在自然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保證教學質量,是我們同仁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